比利時足球特與色:書不同文導致分裂

由於比利時一眾主力球員已經步入球員生涯的尾聲,因此外界均認為今屆世界盃是比利時「黃金一代」的最後機會,但結果「歐洲紅魔」最終只能止步於分組賽,更在小組賽第二輪敗於摩洛哥後,傳出夏薩特、迪布尼及維頓漢在更衣室發生爭執,雖然「夏神」、古圖爾斯等球員有為事件澄清,但維頓漢針對著迪布尼言論的反擊都不難看出比利時處於青黃不接及內部對立的內憂外患情況下,而這種對立與比利時特獨的民族關係密切相關。

比利時是由以法語為主要語言的瓦隆尼亞人及以荷蘭語為主要語言的佛拉蒙人組成。十八世紀末,法國爆發大革命,革命的思維隨著拿破崙的南征北討向鄰國輸出,當中比利時由於與法國接壤,深受其影響,導致瓦隆尼亞人的地位跟隨水漲船高,法語亦成為比利時地區的唯一官方語言,並禁止公開場合使用荷語。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兵敗,不但導致法蘭西第一帝國灰飛煙滅,而且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新佔領的土地都受到波及,由於荷蘭是反法同盟成員國之一,為感謝「海上馬車夫」在反法戰爭中的付出,將比利時劃入荷蘭王國,因此到佛拉蒙人成為比利時地區的主導,而瓦隆尼亞人則成為被打壓的一群。
因此瓦隆尼亞人頻頻開展獨立運動,一度逼使荷蘭國王威廉一世放寬民族政策,但是瓦隆尼亞人的獨立步伐已是難以阻擋,面對比、荷兩國的瀕臨分裂,歐洲列強展示出不同的態度,法國及德國前身的普魯士都樂見比、荷兩國分裂而有助擴張領土,相反只集中擴張海外殖民地的英國並不希望兩大歐洲對手日益壯大,因此英國推動多國簽署「倫敦條約」,不但讓比利時獨立建國,賦予其永久中立國的身份,更讓荷蘭將部份領土及人口交予比利時,使國內的人口比例更為平衡,1932年,荷蘭語亦成為比利時的另一官方語言。
但獨立建國後,瓦隆尼亞人與佛拉蒙人的爭鬥仍然相當激烈,當中兩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借道攻打法國本土,強攻比利時超過兩個月,當中主要戰場都位於佛拉蒙地區,而瓦隆尼亞人基本上處於袖手旁觀的狀態,令佛拉蒙地區損傷慘重。二戰期間,佛拉蒙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迅速投降令瓦隆尼亞人成為納粹德軍的打擊目標。而兩個民族在國內的政治鬥爭同樣不惶多讓,2010年,由於兩地政黨的水火不容,比利時曾有五百多天處於無政府狀態。因此比利時政府決定南北分治,北部為荷蘭語區、南方則為法語區,首都普魯塞爾、各大電視台及學校都規定必須雙語運行,而這種對立都無可避免地帶到球場。
比利時陣中夏薩特兄弟、韋素等主力球員是來自瓦隆尼亞區、迪布尼、維頓漢、梅頓斯及華美倫等球員則是來自佛拉蒙地區,2014年巴西世界盃前夕,韋素及華美倫雙雙出席新聞發佈會,結果韋素則以法語完成採訪、華美倫則順理成章地以荷蘭語接受訪問,更甚者為避免分化,在比利時國家隊中需要以英語作為訓練及日常溝通的首要語言。因此現時對比利時而言,除了要培養年輕球員接替「黃金一代」外,消除瓦隆尼亞人及佛拉蒙人的矛盾亦是重中之重。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