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卡(Bacca)比卡卡(Kaka)貴兩倍的轉會費,淺談意甲球會今季的忽然豪爽,及其復興之路
不經不覺寫了四五篇「淺談」,上篇談到球員共有權受到不少讀者歡迎,心裡暗喜、感激、也有了更多動力,或許是時候定期寫一些「拾苟淺談系列」的文章,發掘一些球隊、戰術以外,一些較少人知道的足球和世界之間的事。
今次淺談,主要想講一下為何意甲球會在今年轉會窗如此豪爽。事先聲明,這篇文章的大意不是我首先提出的,原著手筆來自ESPN專欄作家James Horncastle。但我會加入一些個人見解和背景,不會是純粹翻譯,不然大家自己看原文好了。
在經歷好幾季的節衣縮食,意甲球會今季大放異彩-不是說成績或球賽可觀性,而是轉會市場的支出。球季甫結束,意甲龍頭祖雲達斯一口氣簽下了迪比拿(Paulo Dybala)、文素基治(Mario Mandzukic)、基迪拉(Sami Khedira)、佩雷拉(Roberto Pereyra)等多名球星,除了基迪拉是免費之外(但不要忘記免簽球星還是要付球星價的週薪),單是其餘三人已花費€64M。
上文主角貝拉圖斯(Andrea Bertolacci)以€20M加盟AC米蘭,今日西維爾的巴卡(Carlos Bacca)又以同一價錢加盟,換言之,才剛七月,單是這兩間球會已在轉會市場豪花超過了一億歐羅,噢,我忘了計算國際米蘭值€35M的干度比亞(Geoffrey Kondogbia)。
有統計指,截至今日,四大聯賽的轉會支出排名,極罕有地由意甲以€266M居首,第二名是西甲(€231M),然後才到英超(€188M)和德甲(€161M)。值得一提,意甲這個數字,比起上年同期激增一倍。
還有一頂數字告訴你意甲球會有多「豪爽」,意大利十年來最大手筆的六宗球員交易,有一半都是在今個夏天發生。國米的干度比亞,是球會歷史上身價第二高的球員;迪比拿是祖記特第四名,在前面的,只有保方、杜林和尼維特三位名將。
當然還有標題上所講的,卡卡第一次加盟AC米蘭只消€8.5M,巴卡的€20M比他高兩倍有多!
意甲轉會支出飆升源自意國經濟
談轉會市場,要先談國家經濟。歐盟在2002年成立,除英國堅持使用己國的英鎊外,四大聯賽中的的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皆統一使用歐羅。歐盟的原意,有點像當年曹操的鐵索連環,把大船小船都縛在一起,讓大家更容易合力捱過風浪。四大聯賽的經濟實力,在歐盟中皆算上等,意大利是僅次於德國和英國,屬歐盟第三大經濟體系,但命運迴異。受歐元區的束縛,意大利無法控制自己的利率,(下刪經濟學概論三萬字),等同失去自救的一隻手臂,種種因素下,意大利竟成為十年來GDP總增長率尾二差的國家,以-4.4%僅次於希臘。
然後守得雲開,2015年經濟見復甦蹟象,意甲球會經歷多年的低潮,也好像見到曙光。更好的是,祖雲達斯今季在歐聯成績超卓-拿不到冠軍,但成功打入決賽,一場不少地拿走歐聯電視轉播權費用。單是這筆收入,據稱已達€100M。
米蘭雙雄呢?兩隊踏過了高峰,又漸漸走向下坡,上季分列第7位和11位,自1958年起,首次兩隊同時缺席這項歐洲大賽。成績經歷低潮期,經濟能力上尤甚。上季兩隊不停「免簽」和「借用」,雖不乏出名的球星如費蘭度托利斯、維迪、文尼斯等,兩隊全季的洗費才分別是€10M和€15M,慳吝至極。
沒有歐聯這金礦,不代表沒有水源。AC米蘭剛在六月初獲得泰國人Bee Taechaubol入主,在轉會市上放異彩;相信文仙尼也會乘機向國際米蘭班主Erick Thohir施壓,在這位坐擁九億美元身家的財主口袋中取一瓢「水」。
大球會陰影下的中小型班
轉會市場中的數字,73%來自以上三家球會,先不說下游球隊,拿玻里、費倫天拿、森多利亞、熱拿亞等中型班,或許沒有歐聯的收益,沒有暴發的金主,他們要如何自處?
老實說,除了盡力踢好每場比賽這種廢話,只好望天打卦,這句反而不是廢話。
意甲的球賽氣氛不俗,球迷喜愛自己的地區,喜愛自己的球隊,我在佛羅倫斯看過一場紫百合主場的比賽,(小弟Facebook專頁的超美cover photo,就在那裡拍)主隊球迷的熱情不比英超、西甲的大球會弱,問題是意甲球會的入座率一直以來都偏低。很多球迷看到半空的球場,常常說意大利人在看見球隊成績倒退了就不再支持,絕對不然。
雖知球會收入往往有一大筆是來自門票收益,門票由一群有經濟能力的球迷購買,意大利今年最新失業率是有下降,卻依然高企於12%。哪有錢?
望天打卦,不是望有日下銀幣雨。而是經濟好轉,水漲船高,意甲球會的叫座力才會改善,加強球會設施,吸引好球員,打出好成績。
當然,足總的體系改革、球會的管理改革、財務結構重組,是一堆老掉牙但依然非常適用的行動。擺脫意假污名,避免一隊又一隊的熱拿亞(因球場不合格被奪走歐洲賽資格)、帕爾馬(財政崩潰被降至丁組)出現,是當務之急。在賽場、市場接軌其餘三大聯賽,重拾意甲盛世的曙光下,還隔著一條崎嶇的汙泥路。
文︰請支持小弟的Facebook專頁-拾苟說足球!
今次淺談,主要想講一下為何意甲球會在今年轉會窗如此豪爽。事先聲明,這篇文章的大意不是我首先提出的,原著手筆來自ESPN專欄作家James Horncastle。但我會加入一些個人見解和背景,不會是純粹翻譯,不然大家自己看原文好了。
在經歷好幾季的節衣縮食,意甲球會今季大放異彩-不是說成績或球賽可觀性,而是轉會市場的支出。球季甫結束,意甲龍頭祖雲達斯一口氣簽下了迪比拿(Paulo Dybala)、文素基治(Mario Mandzukic)、基迪拉(Sami Khedira)、佩雷拉(Roberto Pereyra)等多名球星,除了基迪拉是免費之外(但不要忘記免簽球星還是要付球星價的週薪),單是其餘三人已花費€64M。
上文主角貝拉圖斯(Andrea Bertolacci)以€20M加盟AC米蘭,今日西維爾的巴卡(Carlos Bacca)又以同一價錢加盟,換言之,才剛七月,單是這兩間球會已在轉會市場豪花超過了一億歐羅,噢,我忘了計算國際米蘭值€35M的干度比亞(Geoffrey Kondogbia)。
有統計指,截至今日,四大聯賽的轉會支出排名,極罕有地由意甲以€266M居首,第二名是西甲(€231M),然後才到英超(€188M)和德甲(€161M)。值得一提,意甲這個數字,比起上年同期激增一倍。
還有一頂數字告訴你意甲球會有多「豪爽」,意大利十年來最大手筆的六宗球員交易,有一半都是在今個夏天發生。國米的干度比亞,是球會歷史上身價第二高的球員;迪比拿是祖記特第四名,在前面的,只有保方、杜林和尼維特三位名將。
當然還有標題上所講的,卡卡第一次加盟AC米蘭只消€8.5M,巴卡的€20M比他高兩倍有多!
意甲轉會支出飆升源自意國經濟
談轉會市場,要先談國家經濟。歐盟在2002年成立,除英國堅持使用己國的英鎊外,四大聯賽中的的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皆統一使用歐羅。歐盟的原意,有點像當年曹操的鐵索連環,把大船小船都縛在一起,讓大家更容易合力捱過風浪。四大聯賽的經濟實力,在歐盟中皆算上等,意大利是僅次於德國和英國,屬歐盟第三大經濟體系,但命運迴異。受歐元區的束縛,意大利無法控制自己的利率,(下刪經濟學概論三萬字),等同失去自救的一隻手臂,種種因素下,意大利竟成為十年來GDP總增長率尾二差的國家,以-4.4%僅次於希臘。
然後守得雲開,2015年經濟見復甦蹟象,意甲球會經歷多年的低潮,也好像見到曙光。更好的是,祖雲達斯今季在歐聯成績超卓-拿不到冠軍,但成功打入決賽,一場不少地拿走歐聯電視轉播權費用。單是這筆收入,據稱已達€100M。
米蘭雙雄呢?兩隊踏過了高峰,又漸漸走向下坡,上季分列第7位和11位,自1958年起,首次兩隊同時缺席這項歐洲大賽。成績經歷低潮期,經濟能力上尤甚。上季兩隊不停「免簽」和「借用」,雖不乏出名的球星如費蘭度托利斯、維迪、文尼斯等,兩隊全季的洗費才分別是€10M和€15M,慳吝至極。
沒有歐聯這金礦,不代表沒有水源。AC米蘭剛在六月初獲得泰國人Bee Taechaubol入主,在轉會市上放異彩;相信文仙尼也會乘機向國際米蘭班主Erick Thohir施壓,在這位坐擁九億美元身家的財主口袋中取一瓢「水」。
大球會陰影下的中小型班
轉會市場中的數字,73%來自以上三家球會,先不說下游球隊,拿玻里、費倫天拿、森多利亞、熱拿亞等中型班,或許沒有歐聯的收益,沒有暴發的金主,他們要如何自處?
老實說,除了盡力踢好每場比賽這種廢話,只好望天打卦,這句反而不是廢話。
意甲的球賽氣氛不俗,球迷喜愛自己的地區,喜愛自己的球隊,我在佛羅倫斯看過一場紫百合主場的比賽,(小弟Facebook專頁的超美cover photo,就在那裡拍)主隊球迷的熱情不比英超、西甲的大球會弱,問題是意甲球會的入座率一直以來都偏低。很多球迷看到半空的球場,常常說意大利人在看見球隊成績倒退了就不再支持,絕對不然。
雖知球會收入往往有一大筆是來自門票收益,門票由一群有經濟能力的球迷購買,意大利今年最新失業率是有下降,卻依然高企於12%。哪有錢?
望天打卦,不是望有日下銀幣雨。而是經濟好轉,水漲船高,意甲球會的叫座力才會改善,加強球會設施,吸引好球員,打出好成績。
當然,足總的體系改革、球會的管理改革、財務結構重組,是一堆老掉牙但依然非常適用的行動。擺脫意假污名,避免一隊又一隊的熱拿亞(因球場不合格被奪走歐洲賽資格)、帕爾馬(財政崩潰被降至丁組)出現,是當務之急。在賽場、市場接軌其餘三大聯賽,重拾意甲盛世的曙光下,還隔著一條崎嶇的汙泥路。
文︰請支持小弟的Facebook專頁-拾苟說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