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辦公室,iPad 還差什麼?
大約四年前,《經濟學人》的一位評論員 N. V. 曾寫道:“誰會真的想要一台平板電腦呢?它是很時髦,但是不上不下。它可以移動上網,卻不可以打電話。和電腦比呢,即使是最輕便也比它多個鍵盤,有足夠內存,還可以裝企業級應用——要工作的人,還是不能靠平板電腦。”
隔了數月,他又説,蘋果遲早需要出一個企業級的 iPad,比 iPad Air 功能更強大,價錢也更貴,像 Surface Pro 一樣配備鍵盤殼,而且大概會命名為 iPad Pro。
現在這個預言裏的 iPad Pro 終於實現了。本週的蘋果發佈會上,CEO Tim Cook 宣稱它是 “一片簡單的多點觸控玻璃,可以立刻變形成你想要的幾乎任何東西”,而且要 “重塑人們在企業的工作方式”。
幾家平板電腦製造商之間的搶奪戰,已經明確地從系統之爭、高端低端之爭,轉變成了個人級和企業級之爭。
後電腦時代,平板電腦從家庭入侵辦公室
早在 2013 年,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銷量終結性的下滑,宣告電腦華不再揚,對下一代辦公用電子產品的需求就已經顯現。次年,以個人消費者使用為主的平板電腦,銷量也出現了衰退。個人級市場的飽和,又進一步促使了平板電腦轉投企業級市場。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的平板電腦全球發貨量趨勢圖。)
追溯到更早些年,iPad 的定位還是一件擺在家庭客廳裏的消遣型電子產品,而辦公室由 Windows 系統和 Office 軟件套裝統治,人們很難會想到前者會有取代後者的潛力。比起電腦,iPad 不是處理任務的最佳設備,它只是好到剛剛足夠做一些事,但就手可得。想像人們在家不斷地為了一封 email、一趟查詢、一盤遊戲而啟動電腦,等待系統加載,運行例行的診斷,開啟多個後台程序,然後才能可以入手去做這些小事。而平板電腦,就像電視,按一下就開,但又比電視能做的更豐富,由此確保了平板電腦在家庭中得到偏愛,個人使用習慣迅速成熟。
隨後就產生了 “IT 消費者化” 的現象(customerisation of IT)。人們不再想要一個帶來帶去的個人電腦,而是想要一件無所不能的小玩意,隨時隨地都可以接入的雲計算。《經濟學人》這樣描述:“個人電腦也許算得上是’ 個人的’,但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親密無間的,不固定在桌面上,而是可以拿在手裏,帶去任何地方。” 當然,也包括帶去辦公室。這種風潮自下而上地推動了 IT 公司的管理者們轉變態度,從原先配備指定工作設備,演變成了 BYOD 的辦公方式,(BYOD 即 bring your own device 的縮寫,意為 “帶你自己的設備來”。)平板電腦登堂入室,成為常規的生產力工具之一。
蘋果和微軟的爭霸賽
在這塊企業級的新市場裏,微軟、諾基亞基於 Windows 系統的平板電腦和 iPad 正面交鋒。2013 年 10 月 22 日,微軟開售 Surface 新機型,合作伙伴諾基亞也在阿布扎比發佈了 Lumia 2520,數小時之後,蘋果也發佈了 iPad Air 和升級的 iPad mini。而就在今晨的蘋果發佈會之前不久,微軟又搶先宣佈戴爾、惠普成為 Surface Pro 3s 的經銷商,並且預告新產品將包含一系列企業級應用和售後服務。但緊接着峰迴路轉,微軟副總裁 Kirk Koenigsbauer 又出現在了蘋果的發佈會上,演示了 iPad Pro 版 Office 和 TypeKit 等應用。
這一安排之所以令人瞠目,不僅因為微軟和蘋果曾是宿敵,更因為獨家供應在平板電腦上的 Office 系列是微軟在硬件銷售上得以和蘋果分庭抗禮的鎮店之寶。同樣,傳統的辦公軟件大多基於 Windows 電腦系統開發,易於和 Windows 系統的平板電腦銜接。昔日在電腦上享有霸權的微軟就像是老來得子,用一點餘力給予了 Surface Pro 出生時的先天優勢,而 Surface Pro 也反過來延續和鞏固了微軟辦公產品的生態系統。
但必須承認的是,蘋果的品牌更受歡迎。平板電腦的購買者裏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會選擇 iPad。矽谷資深的科技行業觀察者 Paul Sao 評價:“消費者科技正在變成一種時尚。現在蘋果是最大的時尚品牌。”《經濟學人》則稱蘋果為電子產品中的 Gucci。照衣服的比方,微軟大概就是電子產品中的秋褲了。現在加上觸屏筆 Apple Pencil 和鍵盤 Smart Keyboard,新型的 iPad 如虎添翼,似乎是在説,Gucci 也可以出一條頂級的秋褲。人們抱怨 iPad 不好用的理由又少了幾條,同時,選擇 Surface 的理由也少了。
Android和亞馬遜難入局
除了上述兩家,這場平板大戰裏的其他參與者似乎沒有那麼矚目。事實上,在這場發佈會之後,他們有可能會更黯然。這裏面一部分是基於Android系統的製造商,如韓國的三星、LG,中國的聯想、華為,中國台灣的華碩、宏碁;另一部分是以電子閲讀器為基礎的製造商,比如美國的亞馬遜和 Barnes & Noble。
這些公司的產品定位仍然以滿足個人級的娛樂和消費為主,尺寸小巧(7-9 英寸),和大屏手機相互趨近,彌合了人們可能需要的任一種對於掌握和觀賞都舒適的大小。和價格接近筆記本電腦的辦公用平板電腦相比,“不做正事” 的消遣用平板電腦通常也採取低價銷售策略。尤其是 Google和亞馬遜,一百來塊美金的定價可能比硬件的製造成本還低。但是前者可以靠硬件培養用户全方位依賴Google服務的習慣,後者也可以讓用户更容易在 亞馬遜 的電商平台上消費,包括電子書平台 Kindle 商店。
值得一提的是,Android硬件製造商和亞馬遜都嘗試過打入高端市場。比如Android手機,從行業龍頭三星的 Galaxy S6,到行業新星 HTC 的 HTC One,銷售業績都很頹靡。亞馬遜 更是墊底的輸家,智能手機 Fire Phone 僅僅在發佈後的 2 個月內,合約價格就從 199 美元跳水到了 99 美分(2 年合約,32GB 機型)。而平板產品 Kindle Fire 在今年年 初顯示,在 2014 年第四季度的銷量同比下跌近 70%。本週,亞馬遜宣佈擱置手機開發業務,同時退守低端市場,預計在年內推出 50 美元的廉價平板電腦。主打個人消遣的定位,成也於斯,敗也於斯。
大型平板電腦的辦公屬性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 N. V. 批評早期 iPad 不能用來辦公的理由:
- 內存功率不夠;
- 屏幕尺寸尷尬;
- 不能打電話;
- 缺少企業級應用;
- 沒有鍵盤。
很明顯,iPad Pro 已經可以把這個單子全部劃掉了。iPad Pro 設有從 32GB 到 128GB 的內置閃存,A9X 處理器也被蘋果稱為是 “桌面電腦級別”,性能勝過過去 12 個月內市面上出售的 80% 的筆記本電腦,圖像方面更是可以勝過 90% 的筆記本電腦。知名科技博主 John Gruber 評價:“蘋果的處理器新片已經到了一個要超車的時刻了,iPad Pro 發售之後就能見分曉,也許 A9X 已經超越了英特爾處理器在同等硬件裏的初始速度,即便沒有,明年的 A10X 也肯定會超越。”
至於屏幕尺寸的問題,放大到 12.9 英寸的 iPad Pro 可以同屏運行兩個完整尺寸的 iPad 應用。考慮到電腦在多窗口間需要點擊一下才能進入使用狀態,iPad 的多任務處理體驗也許會比電腦更好。也許還是會有人老調重彈,這個尺寸的 iPad 無論如何都要一個包了,既然都拿了包,還不如帶個筆記本電腦。——好吧,這大概是男性的思路,至少對於一個女性來講,可以選擇少帶一個鍵盤的重量,也可以用小而薄的手包了,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通訊方面,蘋果很早就已經給出了整合方案,用 MacBook 和 iPad 都可以接通 iPhone 上的來電。雖然還不盡完善,但通訊一體化已成趨勢。剛剛在 9 月 6 日,微軟也宣佈一體化的通訊應用 Universal Skype 進入內測,基於 Windows 系統的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可以無縫銜接,手機上的電話、短信也可以和 Skype 的網絡電話、網絡短信整合。
蘋果趕追企業級應用部署
從 2014 年起,各大平板電腦製造商都經歷了銷量顯著下降的困局,iPad 沒能例外,市場份額也被後起的Android和微軟侵蝕。千家萬户都已經有了平板,市面上新出的款型又缺乏突破,個體市場明顯地趨向飽和——儘管 5 年前人們才剛剛見到了第一部平板電腦。
蘋果要向企業級市場尋求出路,勢必要讓 App Store 裏具備更多生活工具和遊戲以外的優質應用。和微軟合作在 iPad Pro 上發佈 Office 系列只是其中的一步:分屏處理可以使用户左邊開着 Outlook,右邊寫着 Word,寫完就能自動被加載到郵件附件裏去;無線鍵盤上的數字快捷鍵對應指定應用快速切換;墨跡模式下可以在文件任何位置手寫註解;Outlook 和 Translator 可以對接到 Apple Watch 上。
但比起 Surface Pro 上大量企業級管理、調度、安全類應用,已經硬件上的經銷、保修服務,iPad 需要拍馬追趕。或許是借鑑微軟和戴爾、惠普等老牌企業服務商的結盟,蘋果也締結了 IBM 和思科兩位盟友。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在 8 月中旬的報道,還有超過 40 家不知名的科技企業在為 iPad Pro 開發企業級應用,多數用於財會和銷售演示。此外,蘋果還邀請施樂等公司來訓練蘋果的企業業務人員,與 AT&T 、Verizon 協商向企業分銷蘋果的設備和應用。
根據企業移動安全服務商 Good Technology 在今年第二季度發佈的調查報告,機構組織使用移動端應用的習慣持續增長,除 Email 之外,67% 的企業還會使用 2 個以上的應用,5% 的企業會使用 10 個以上的應用。在個人生活裏針頭線腦的需求都可以找應用來解決的時代,這些數據暗示着企業級應用巨大的潛在需求。
針對平板硬件特性的創新空間
針對平板電腦的硬件特性,可以創新的空間也很寬闊。我的同事、36 氪的硬件測評專家吳思遠認為 iPad Pro 的發佈也許會引導軟件開發商重新思考企業應用的交互方式,擺脱現有用户習慣的顧慮,讓他們適應觸控、手勢、語音等新一代輸入形式;此外,使用場景也會發生變化,便攜可移動的特點會讓更多人在車上、户外辦公。吳思遠還補充説,這次發佈會上沒有演示 iPad Pro 這款準桌面設備和 iPhone 的聯動,即數據、任務共享和管理方式,算是美中不足。
設計師協同平台 “巴別鳥” 的 CEO 皇甫珊欣也認為 iPad Pro 會進一步普及協同工作和在線儲存,iOS 的沙盒機制讓網盤成為內容傳輸的最快捷途徑,新產品的發佈對於網盤、工作內容討論和協同的應用來説,都是重大利好。
另外,iPad Pro 還帶來了新的硬件配件,Smart Keyboard 和 Apple Pencil 兩個硬件配件。前者比 Surface Pro 3 的 Type Cover 更輕,支撐也更穩定;後者則褒貶不一。 會計金融類應用 “挖財” 的產品總監陳進認為觸控筆是 “雞肋”,考慮用户的辦公體驗,未來還是應該讓 iPad 適配鼠標。而在媒體和網絡上,也有許多人嘲笑蘋果公司出了喬布斯最討厭的產品。但 Verge 的作者 Nick Statt 反駁,喬布斯當時真正討厭的是不能用手指點觸的阻尼屏,而且在宣傳第一代 iPhone 的語境裏,他也還沒有考慮到今時今日的局面:人們有了平板電腦,還用它來工作。
對於設計師和插畫師行業來説,觸控筆和數位板幾乎是必備設備,使用舒適便捷,還可以處理圖像細節。有了 Apple Pencil,iPad 也可以成為設計師生產力設備的選擇之一。今天,恐怕業務受到 Apple Pencil 擠壓的藍牙觸控筆公司 Fifty Three 宣佈適配其觸控筆 Pencil (是的,它家的筆也叫 Pencil)的繪圖應用 Paper 登陸 iPhone,未來還將拓展至Android系統。未來平板 + 筆的配備模式很可能會普及到所有平板機型上。皇甫珊欣相信:” iPad 發展的最極致的方向就是能真的代替紙筆。“
iPad Pro 還有什麼問題?
iPad Pro 也許又會是一件明星產品。就像陳進猜測的:” 高配 + 便捷 + 超長待機,這樣的 產品對長期差旅的人來説應該是一大福利,很可能會成為商旅人士、白領、設計師們的’ 街機’。”
但要讓 iPad Pro 真正成為 “一塊無所不能的玻璃”,關鍵還是在於大量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的參與。而科技博主 Ben Thompson 卻恰恰認為,蘋果並沒有給予這些開發團隊寬闊的盈利前景。微軟和 Adobe 已經把它們的辦公軟件從一次性收費方式改為徵訂式收費,獲得了更可持續的盈利模式。然而,蘋果 App Store 的制度卻大大限制了第三方開發者的利潤空間。應用不可以在購買前試用,這樣用户很少願意購買優質但高價的應用(而辦公類應用通常都不便宜);應用翻新版本難以帶來新的營收;應用開發者和用户沒有直接交流的途徑,難以順暢地向用户宣傳新版本。
如果蘋果不重視改善第三方開發者們的處境,也許那位《經濟學人》的 N. V. 又可以評論:“誰會真的想要一台平板電腦呢?它是很時髦,可以移動上網,可以打電話。有筆,有鍵盤,有足夠內存,但就是沒什麼好的企業級應用可裝——要工作的人,還是不能靠平板電腦。”
題圖來自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楊眉
資料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