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市場巨頭林立,創業還有沒有機會?

微信搜索“36氪”,獲取更多高質量內容.點擊進入36氪

編者按:風投機構 Greylock 的合夥人 Josh Elman 通過回顧互聯網創新的歷史,説明我們未必盯住新平台才能尋找到創業機會,實際上在老平台上一樣可以發現新機遇,Pokémon Go 就是例子,只要專注用户體驗,舊平台一樣有大把的機會。



有句話你可能已經聽煩了:移動時代完了。App繁榮結束了。美國人平均每月下載的app數量幾乎是0(也許是1.5個/月),所以是時候考慮“下一個大平台”了。

當然,大家的真正意思並不是説移動“完了”,只是説該把握的大機會都已經把握住了,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Whatsapp、微信和Twitter 把握住了時機,新產品的空間已經不多了。一切都太遲了,所以不要徒勞再想着在移動上折騰了——還是想想下一個大平台是什麼,然後跟進吧。

於是每個人都在討論下一個大平台會是什麼。是增強現實?還是虛擬現實?或者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能?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所有這些“過時”論以前都發生過,而且還會再次發生。回顧2002至2004年的時候,我們都感覺消費者互聯網已經玩完了。沒人再創辦消費者公司。門户被Yahoo!和AOL霸佔,Amazon已經在電子商務世界宣示主權,Google正在穩步朝着統治搜索引擎邁進,一大批荒謬的.com公司已經遭遇了自己應得的命運,對於其他任何東西來説似乎都已經沒有位置了。我們都在等待Web之後的下一個大事物。

但事實上那正是Web 2.0時代開啟之際。當今所有的社交巨頭都誕生在那幾年的時間裏。他們的成功並沒有依靠任何重大的技術突破才取得。先是 Friendster,然後是 LinkedIn、MySpace、YouTube,接着是Facebook,他們全都出自跟.com繁榮時期基本相同的平台。

除了有更多人上網以外,平台並沒有大規模的變化。變化的只是網民的數量和他們的心理上。像MySpace、LinkedIn以及Friendster這類的網站之所以騰飛,是因為它們以其他網站沒有做過的方式迎合了這種新的基本需求。

2000年代早期出現過一些新技術。AJAX(異步JavaScript和XML)讓交互性大為增強,使得響應式用户體驗成為可能,許多初創企業都利用這個來改善自己的UX,以顯示出自己與老網站的區別。相對於之前昂貴的HP服務器和Oracle數據庫,LAMP技術棧(Linux、Apache、MySQL與PHP)顯著降低了開發可伸縮網站的成本。但值得指出的是,AJAX和LAMP基本上都是現有Web技術的增補和改進。它們並不是全新的平台——只是原有的改進。

所以當我看到今天的消費者移動版圖時,我看到像Pokémon Go這樣的東西迅速成為現象,而它的成功顯然並不是因為什麼激進的新技術或者新平台。大家把Pokémon Go叫做“增強現實”,但其實那隻不過是在攝像頭顯示上面簡單疊加一下圖像而已。早期版本的iOS app沒有辦法直接在活動攝像頭圖像上作畫,但蘋果撤銷了這個限制,所以現在的Pokémon Go才有可能。但這只是技術調優,屬於漸進式改進,而不是一次偉大的飛躍。這支團隊攻關類似這樣的問題已經很久了。當然,他們可以利用一個大家熱愛的品牌來成功發佈。但他們的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有Pokemon Go的優勢,還在於他們做出了既有趣又與眾不同的東西。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有那麼多人同時掏出手機一起亂逛一邊閒聊。

Web 2.0時代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一些公司成功地創造出了全新的體驗,成功地實現與客户的互動,並且讓他們在網上跟別人建立關係,這是前所未有的。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全移動的世界,我覺得這裏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創造新的體驗和連接人。有哪些體驗是移動上面還沒有的呢?還有哪些核心需求是目前的移動和社交app沒能滿足的呢?

根據 App Annie 的預測,隨着市場甚至包括成熟市場在內的全面增長,到2020年,全球app市場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的收入規模。所以移動離死還遠得很呢。

如果看看應用商店榜首的app(遊戲除外),你會發現它們往往給消費者提供了一些吸引人的東西。今年以來,至少每週都會有幾個新app脱穎而出,登上iPhone應用商店的前5名。一般而言,達到這種水平意味着在此期間你已經有了超過100萬的下載量,或者幾百萬的下載量。

這一切讓大家可以在手機上做一些新事情。它們都得到了病毒式傳播並且發展迅速。這些發展會不會變成未來的平台還不好説,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家對下載app然後試用很感興趣。保持app粘性是另一個問題,但先讓大家願意嘗試是必要的第一步。下面就是2016年某些“迅速走紅”的app例子:


  • MSQRD:通過新的“濾鏡”創建有趣圖像的app(作為比Snapchat濾鏡更好的版本發展非常快,今年早些時候被Facebook收購)
  • Miitomo:用户創建自己的替身然後進行互動(任天堂宣傳後開始流行)
  • HouseParty:可讓最多6人進行相互視頻聊天的app(因為口碑營銷發展迅速,但後受制於擴展問題)
  • Kiwi:匿名問答問題app(通過病毒式邀請以及影響者推銷在青少年當中傳播迅速)
  • Prisma:濾鏡類 app(大家通過Instagram、Facebook及Twitter發現這款app後開始流行)
  • Bitmoji:讓大家可以創建自己的表情包(發展了好幾年,最後被Snapchat收購併集成進來)

一般來説,這些app都會做這2件事:(1)讓大家以可視化的方式表達自己,比如藝術創作、貼紙,或者甚至直接跟朋友互動的形象,讓交流更加有趣,更有表現力。(2)連接和溝通的新形式。這些都是相當普遍性的需求,對下載和探索這些app感興趣表明,還有很多的機會是大公司沒有發現的。想保持粘性和長期性需要大量的工作,在這個大公司和大網絡把持的時代,究竟還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對此你還可以提出質疑。

正如我之前寫過一樣,在幾個領域裏面,當前的產品服務還沒有充分滿足好大家的需求。實時對話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尤其是羣聊。做出來的這個東西應該具備Slack的簡潔性和趣味性,但是針對的是工作以外的人羣。我懷念原來AOL尋找興趣小組的簡便,讓志趣相投的人能一起閒聊。我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工具來管理和保存我們拍攝和上傳的海量相片。

不過這些想法只是開始。實際上,目前可能還有成百上千的核心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我認為我們不需要等到新平台出現才能實現這類神奇的新體驗。我們不需要等待 VR/AR 成為趨勢,我認為移動端還有很多機遇。Pokemon Go 就是一個信標,通過它可以看出不同的新鮮體驗是如何在移動端實現的。我認為未來幾年在我們現有平台上還會出現一些革命性的新發明。

微信搜索“36氪”,獲取更多高質量內容.點擊進入36氪


資料來源:36K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