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緊逼,看美的如何吃下德國機器人霸主

文 | 君臨團隊(公眾號:junlin_1980)
【君臨按】

8月22日,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美的收購庫卡表示“無反對意見”,8月27日,通過了美國反壟斷審查,這意味着,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霸主的收購大戲正式落幕。許多年以後,人們回顧中國企業的對外收購史,這必將是一件足以和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吉利收購沃爾沃並列的三大經典案例之一。

這件事的意義、阻力和美的嫺熟的運作技巧,值得擺上任何一家商學院的MBA課堂。

【正文】

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來重温這一段經典的視頻——

德國製造有多牛:乒乓球機器人差點打敗世界冠軍

這是2014年,德國乒乓球世界冠軍波爾和庫卡機器人KR Agilus的一場精彩對決。在慢動作捕捉的鏡頭裏,KR Agilus以其精準、快速度的攻勢,屢屢將世界冠軍逼入絕境。要不是人類發揮創意,通過擦邊球戰術來扳回,最後的結局也就是跟李世石和GoogleAlphaGo圍棋對戰一樣的下場了。

製造這台機器人KR Agilus的,絕對是一家牛逼閃閃的公司。沒錯,這就是世界四大工業機器人巨頭之一的庫卡,其擁有的核心技術是全球頂尖的,比如KR Agilus,就是號稱反應速度最快的機器人。


庫卡的牛逼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他是歐洲排名第一的工業機器人廠商,包括大眾、寶馬、奔馳、奧迪、沃爾沃等歐美汽車品牌幾乎都是由庫卡的機器人來生產的。

第二,他的銷量中三分之一來自美國,許多大型軍工巨頭都是他的客户,像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生產知名的B-2隱形轟炸機,全球鷹無人機的,就是庫卡的一個大客户。

庫卡能夠獲得今天這個地位,和他的創新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這家擁有118年曆史的公司,早在1971年就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機器人焊接流水線,那時候,它被用在了奔馳的工廠裏;兩年後,他又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六軸驅動的機器人;2007年的“泰坦”機器人,被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6軸工業機器人,列入了吉尼斯紀錄;2012年上市的KR AGILUS系列,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的小型機器人。

可以説,庫卡的頂尖技術和戰略重要性,在德國乃至歐洲工業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默克爾大媽的德國工業4.0戰略中,庫卡所扮演的角色,相當於“中場”,這是連接前鋒奔馳寶馬等大品牌和後方數字化系統的關鍵環節。

2016年5月18日,來自中國的家電廠商美的忽然向庫卡發出收購邀約。對於德國人來説,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無疑是驚訝的,在他們的眼裏,美的的知名度大概和印度的馬恆達拖拉機廠差不多。

在他們茫然無措的背後,美的精心籌劃已久。

早在一年之前,美的就已經開始不斷在二級市場上悄悄吸納庫卡的股份,在公開報道中,美的曾經披露了增持的過程,第一次是5.4%,第二次是10.2%,第三次是13.5%,每一次都是在數個月的時間裏完成的。這種緩慢的買進,一方面降低了德國人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價格的過快抬高。

在公開場合,美的也一直表達一種觀念:不謀求控股庫卡,只是希望兩者之間形成一種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拓展中國龐大而快速增長的機器人市場。

美的説的話是有背景的,在三年之前,他們就已經表達過對工業機器人技術的興趣。一方面,是生產線工人的工資在不斷走高,引入機器人來生產家電變得有利可圖。目前美的工廠內,已經有超過一千台機器人。另一方面,在家電市場見頂,工業機器人需求勃發的前景下,從家電切入機器人制造也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讓庫卡放鬆警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不到一年前,美的才剛剛和日本的安川電機成立了兩家合資機器人公司,一家生產服務機器人,一家生產工業機器人,既然如此,似乎沒有必要再收購庫卡了。

但美的,忽然就出手了。

週三的這份收購報價,比庫卡的過去三個月平均股價高出30%,受此消息推動,庫卡股價週二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盤後交易中大漲11%。

在公開市場上,美的能夠吃下的散户股份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份,要拿下,就必須快刀斬亂麻,手段完全改變了。

要快,就必須報價精準,既能夠讓賣家滿意,又能夠把競爭對手鎮住。因為佔據這麼關鍵戰略位置的一家企業,一定會引發競爭者的抬價攪局。

最大的麻煩製造者通常來自政界。

德國政界對中國人的收購已經不陌生了,最近幾年,就有武鋼收購蒂森克虜伯的特種板材公司,中國化工收購專用設備製造商克勞斯瑪,三一重工收購混凝土設備商普茨邁斯特等案例。

但這些企業的戰略地位和庫卡顯然不在一個等級,也難怪,即使是和中國人相處融洽的德國政界,都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首先是來自歐盟官員的流言蜚語,歐盟數字經濟委員會奧廷格就曾經公開表示,“庫卡是對歐洲工業數字化未來,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家成功企業。”言下之意,應該讓庫卡將其關鍵技術留在歐洲。

接着是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站出來,呼籲庫卡的股東拒絕向美的集團出售股份,即使要賣也應該賣給德國的其他企業。他公開點名西門子、大眾等,希望他們能夠組成聯盟對抗美的提出的收購。

面對這種山雨欲來的氣氛,如果不能謹慎處理,後果必定是嚴重的。

前有中國國企在對外資源收購過程中屢屢被否,後有華為進軍美國一再被封殺,這種涉及關鍵技術的項目自然是敏感所在。

對於美的來説,這些是早已預料到的了,反應也非常及時。他們首先拋出一個緩兵之計,表示不尋求完全收購庫卡,既不會私有化,也不會將持股比例超過49%,併購後超過這個門檻的股份都會再度賣出。這些話語,讓德國政界鬆了一口氣。


▲ 默克爾視察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圖片來自澎湃研究所)

接着,等到6月中旬,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在兩國高層的成果展上,中國領導人熱情的簽下了採購100架空客直升機的合同,還有奔馳40億元建發動機工廠的諸多合作項目。看着琳琅滿目的成果,默克爾大媽也就不好再説什麼了,欣然向中國高層保證,願意大力促進“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合作。


另一方面,面對美的的報價,德國的工業巨頭們也紛紛表示,這個國,愛不起。

庫卡2015年的銷售額約為30億歐元,利潤不到1億歐元,淨利潤率只有3%。按照美的給出的報價,相當於是庫卡市盈率的48倍。這個價格,對於歐洲企業來説,實在是燙手。要知道,同期的其他幾家機器人公司的市盈率,ABB15.44倍,發那科19.92倍,安川電機15.09倍,都不到庫卡的一半。

憑什麼愛國就要做冤大頭啊?!

那麼,對於這個價格,美的又是什麼心態呢,他們真的買貴了嗎?

貴是必然的,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但對於美的來説,這個價格其實又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在歐洲,整個市場的增長率非常低,所以要賺回來這筆錢,很難。但是在中國,顯然是另外一個場面,高速增長的需求下,回本的速度要快得多。

所以在A股的機器人公司,一般投資者給出的市盈率都要高得多,新鬆98倍,埃斯頓127倍,博實86倍。現在新鬆機器人在A股的市值是376億元,兑換一下就是50億歐元,再加上一點收購溢價,怎麼説也不會低於60億歐元。而美的給出的庫卡報價,才44億歐元呢,這樣看還貴嗎?

那麼,庫卡的利潤率怎麼會那麼低呢?不是説他很牛逼嘛,怎麼還是掙不到錢?

關鍵的原因在於,庫卡缺乏規模。比如説發那科,他的業務除了機器人,還有機床、電機、軟件等業務,這些業務可以產生協同效應。你買了我的機器人,就得用我的電機零部件替換,用我的軟件搭配,我們和其他廠家的都不兼容,這種手段讓發那科的利潤率水平遠高於同行。

即使是美的,本身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技術,但是人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白電行業形象了相對壟斷的地位,各種家電彼此也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導致其淨利潤率也能達到10%。如果能夠吃下庫卡,改進其生產線的效率,並且用他的技術來施壓於本土同行,利潤率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這正是美的看上庫卡的原因所在。

好了,雜音已經被消除,下一步要征服的,就是庫卡的管理層了。

開始的時候,庫卡的管理層是顧慮重重的,內部激烈的聲音不斷。對於他們來説,最大的問題就是:新老闆是否好相處?會不會釜底抽薪,拿走了技術,翻臉不認人?

要打消這重顧慮,就得以理服人。在談判過程中,美的首先拿過往的案例來佐證,三一也好,濰柴也罷,他們收購德國企業過後,都沒有出現大量裁員的劣跡,同時還儘量保證了被收購企業的獨立性。

接着,美的拋出了一份白紙黑字的協議。這份協議承諾,到2023年底的未來八年裏,美的不會削減庫卡公司的現有1.23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包括奧格斯堡總部的3500個崗位,而且公司的董事會也自動保留下去,特別是技術知識和商業數據都將得到保護。

這份協議讓庫卡的管理層相當滿意,其員工們更是鬆了一口氣,據當地電視台的採訪,庫卡的員工們表達了這麼一個觀點——

“相比起美國和日本人,現在我們更喜歡中國人收購。美國人都是資本家,降成本放在首位,一買下立即就會拿員工開刀,日本人都是刁鑽刻薄的,死摳細節,把你控制得死死的。而中國人呢,他們在管理上缺乏經驗,需要仰賴我們,萬一搞砸了怎麼辦,是吧,況且對於他們來説,能夠攀上這麼一家大品牌,就已經倍兒有面子了,自然得寵着。”

正是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庫卡管理層愉快的接受了美的的邀約,積極為美的牽線搭橋,建議小股東們都向美的出售股份。

再下一步,則是最重要的關鍵環節:對各大股東實行分化瓦解,逐個擊破。

截止目前,福伊特公司是庫卡集團第一大股東,持股25.1%,美的集團持有13.5%股份,是第二大股東,德國億萬富翁弗萊德漢姆·洛持有10%股份,為第三大股東。另外,持有3%以上股份的都是私募基金、投資銀行、信託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累計大約35%股份,再剩下的不到20%就是散户了。
關鍵就在於第一大股東福伊特的態度。

福伊特,創建於1867年,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是德國最古老的家族企業之一。他們從一個小鎖匠鋪起家,如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造紙機械和水電設備製造商。世界上每三張紙,就有一張是用他們的設備生產的,三峽水電站的發電機組也是由他們提供的。

就跟庫卡一樣,這同樣是一家在全球擁有牛逼閃閃地位的隱形冠軍。他們在2014年買下了庫卡的股份,那時候的價格是50歐元,面對美的如今提出的115歐元的報價,福伊特一臉懵逼,表示實在不能理解。

理解與不理解都不重要了,關鍵在於福伊特願不願意賣。如果福伊特不願意賣的話,那麼這場收購就得半途終結了。

因為對於德國企業來説,按照當地法律,只要某個股東持股超過25%,就對董事會的決議具有了一票否決權。這是為了防止惡意併購而設置的障礙。另外對於福伊特來説,當初買入庫卡,也是為了戰略價值考慮的,希望彼此能夠找到協同效應。

要擊垮福伊特的防線,就必須“在商言商”,福伊特和庫卡的結盟到底能夠帶來多少利益收穫呢?協同效應能夠提升幾個點的毛利率呢?

其實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尤其在過去一年,福伊特的日子並不好過。就在幾天前,福伊特才剛剛出售了他的三個主要業務部門之一的“工業技術服務事業部”,這個部門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歐元,在全球擁有1.8萬名員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線清潔、維修服務商。名氣雖然很響亮,其實一點都不賺錢,因為這本質上就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德國工人這麼貴,能掙到錢就見鬼了。

其他部門呢,水電行業已經飽和了,來自中國的訂單一直在減少,造紙業其實也是個夕陽行業,缺乏增長空間,作為上游設備商,他們一年能夠賣出的訂單也就幾千台,這樣的規模想要和庫卡的機器人產生協同效應,很難很難。

一邊是虛無的不可捉摸的協同效應,一邊是美的砸過來的真金白銀,你會選擇哪個呢?兩年前買入庫卡股權的時候,福伊特只花了3.7億歐元,如今美的給出的價格是12億歐元,淨賺8.3億歐元耶,小學生拿個筆加減一下都知道該選哪個了。

6月10日,福伊特集團CEO和美的總裁方洪波舉行了一次會面,前者試探着問道:“是否歡迎福伊特繼續作為股東,留在庫卡?”這當然是一個最好的結果,説不定在美的的運營下,收益還能繼續增長,福伊特還能分一杯羹呢。

但是,方洪波直截了當的表示了拒絕,要麼拿錢走人,要麼美的不買了,股價跌回原位,什麼好處也得不到。幾天之後,福伊特就舉了白旗,宣佈接受美的收購。


▲ 方洪波(圖片來自中國經濟網)

福伊特都撤了,其他股東立馬呈土崩瓦解之勢。

小股東嘛,大多是財務投資者,有錢賺,什麼都好説。三股東弗萊德漢姆·洛就表示,既然大家都接受報價了,我留在董事會裏做個小股東也沒啥意義,還不如拿錢走人爽快。

弗萊德漢姆·洛擁有資產27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名690名,和格蘭仕微波爐的老闆身家差不多,拿到了美的砸過來的5億歐元之後,身家可以追上國美的黃光裕了。作為一個電氣行業的機櫃製造商老闆,弗萊德漢姆·洛要賺到這筆錢並不容易,現在一下子就可以少奮鬥七八年了,傻瓜才不接受。

8月8日,美的宣佈要約收購庫卡81.04%股份,加上原來持有的13.51%,合計獲得了庫卡94.55%的股權,完全吃下了這個歐洲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兩週後,德國和美國的審批先後通過,大功告成。

回顧美的收購庫卡的全過程,可謂精心準備,先低成本緩慢吸納散户股份,接着突然發起迅猛攻勢,嚇退競爭者,以理服人降服管理層,最後以利益手段軟硬兼施,拿下大股東,將開始的時候輿論都不看好的一段收購順利達成。

與其他埋頭苦幹的中國企業不同,美的對資本運作可謂駕輕就熟,早在十幾年前,就通過收購東芝萬家樂,補上了自己在空調壓縮機技術上的不足,然後一路收購榮事達、小天鵝,今年又拿下東芝的全球白色家電業務,意大利的Clivet中央空調。

收購對於美的來説,似乎已經成了他們基因裏天然的一部分,什麼時候補齊技術短板,什麼時候需要渠道的擴張,都有清晰的目標和成功消化的經驗。這對於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項能力。目前美的自有資金600億元,糧草雄厚,在其2015年的營收中,海外收入80億美元,佔比40%,今年將有望進一步突破50%。

如果説,在機械工業領域內,每個國家都將最終形成一個壟斷的巨頭,比如美國的通用電氣,德國的西門子,日本的日立,那麼在中國,或許最有可能的就是美的了。【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本文不代表36氪觀點,僅供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


資料來源:36K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