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7 死透?或許三星能借屏幕扳回一城

10月10日下午,三星發佈公告:決定 “調整 Note 7 供應鏈”,並對 Note 7 爆炸事件展開詳盡調查。韓聯社的消息更加直接:三星將 “暫時停產” Note 7。


三星最終走到了停產這一步。

看起來 Note 7 已經死透了,但 Note 7 仍被普遍認為擁有手機中最好的顯示屏:最高的峰值亮度、最高的對比度、最寬廣的顏色範圍、最低的屏幕反光率,並且在強光下也有很好的顯示效果。

而 Note 7 用的正是 OLED 屏。

權威諮詢公司 IHS Technology 2016 年 7 月 27 日公佈的報告預估,2018 年全球智能手機 OLED 屏出貨總額將達到 186 億美元,和 2015 年相比將暴增 75%,而液晶屏 (LCD 屏)出貨總額預估將衰退 15% 至 176 億美元。使用 OLED 屏的智能手機 2018 年的預估產量為 5.58 億部。

OLED 屏的巨頭生產商正在緊急備貨。

2016 年 1 月的路透社消息,蘋果和三星、LG 達成了一項供貨協議,蘋果將向這兩家屏幕生產商訂購 2 億塊 OLED 屏,並於 2017 年交付(看起來 iPhone 7s 會用上)。為此,三星、LG 宣佈確定將會在未來 2-3 年時間內,投資 128 億美元用於擴大自身的 OLED 屏幕產能。目前這兩家的 OLED 屏產能已經佔到全球的 95%。

這對於中國手機廠商來説是個不太妙的消息:OLED 屏的產能被蘋果、三星、LG 三家消化,華為、小米等想通過更換 OLED 屏在高端手機市場更進一步,短期內變得更加困難了。

但其實國內的面板廠商也沒閒着。

據 ET News 報道,深天馬、國顯光電已經開始為 OLED 生產線開展設備招標;京東方與華星光電原本計劃投資第 8 代 LCD 的生產線,但似乎有意暫緩,轉而從事 OLED 屏生產線的投資。


IHS 諮詢報告,2015 年全球 OLED 屏廠商的市場份額,三星一家佔了 90%。

可以預見的未來是,高端智能手機將帶着 OLED 屏走向大眾普及。而這極有可能會帶來一場視頻產業的革命。

硬件來潮:OLED 還是得看小屏

一個有趣的事實,OLED 屏在被蘋果、三星炒火之前,各大廠商在兩三年前集中發力的領域是電視機,而不是手機。

日系裏面以 SONY 為代表。2013 年的 CES 大會上,Sony展示了全球首款 4K OLED 屏幕電視。Sony本也打算在一兩年內量產投入市場,可惜Sony沒錢去燒。到了第二年,Sony的 OLED 電視的量產計劃就宣佈腰斬。

日本人退出江湖以後,韓國人就開始了制霸。最大的兩家 OLED 生廠商,三星和 LG搶佔了整個全球市場,並都曾推出過 OLED 電視的量產計劃。但在 2014 年 5月,三星宣佈放棄 OLED 電視量產計劃,剩下 LG 一家獨大。


電視四大廠三星、LG、Sony、松下均曾發佈 OLED 電視產品,如今只有 LG 一家還在堅持。

國內主要是創維在做,外加新入場的樂視與小米。2015 年 8 月 25 日,創維宣佈 OLED 電視實現量產。但目前看起來創維仍舊是以傳統的液晶屏電視機為主,OLED 電視機用來戰略佈局。

似乎 OLED 在電視機這類大屏上的發展並沒有一帆風順。原因要説回 OLED 屏的技術本身:OLED 屏雖然色彩更好,更輕薄,但也是有自身缺陷的,OLED 屏在大屏上的應用仍然有技術瓶頸。

先從技術層面科普一下 OLED 屏。

OLED 是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的縮寫,這是一種有機自發光材料。顧名思義,自主發光是 OLED 屏最大的特點與優勢所在——和我們熟悉的液晶屏(又稱為 LCD 屏)被動式發光完全不同,OLED 有機層中的每一個分子都能作為獨立光源,分別發出紅、黃、藍光,再由這三原色光組合成各種的色彩。

以下結構圖顯示了 OLED 與 LED 的結構差異。


液晶屏本身並不能發光,它需要一塊 LED 背光板作為光源。設備工作時,在電壓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發生轉動,從而可以選擇性地透過 LED 背光板發出一部分光線,而遮擋另一部分,透過液晶的光線最終彙集,從而顯示出色彩。

可以看到,OLED 最卓越的地方就在於它擁有自主發光屏。這意味着,LED 比 LCD 屏擁有更多的像素點——畫面色彩更好;由於不再需要背光源及相關的器件,OLED 屏幕能做得不可思議的輕薄(厚度甚至不到原來 LCD 屏的 1/3,如果將它從玻璃改裝到塑料上,屏幕甚至可以摺疊彎曲)。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那一層自主發光屏同時也恰恰是 OLED 屏的軟肋。

第一,自發光材料壽命短,兩年之內就會出現壞點、偏色。也就是説, OLED屏特別容易壞——手機可以追隨新品發佈的腳步一年換一次,但是電視機沒法這麼搞。

“保守估計,如果 OLED 屏不出現壞點,它的使用時間不超過 2 年,壽命遠遠不如 LCD,所以 OLED 電視一直很難做。” 林晨向深藍 Deeper Blue介紹到,“但智能手機給了它很好的機會,大家換手機的頻率比換電視快多了。” 林晨曾是韓國三星 OLED 研發工程師,回國後他一直兼任國內最大的 OLED 材料生產商技術顧問。

第二,自主發光層要做得很大,在工業層面上來説比較難、成本高。55 英寸已經是 OLED 屏的極限了,而 LCD 屏能夠輕鬆達到 80 英寸。

“雖然 OLED 很長時間都是為電視準備的,因為電視更能突出 OLED 屏的優點。但在目前,用在手機上可以説是最合適,今後也會成為主流。” 林晨對深藍 Deeper Blue 補充説。


OLED 擁有更好的顯示、使用性能,但成本和壽命都不如 LCD。

Sony、三星退出 OLED 電視機量產計劃,也許並不是空穴來風。大屏領域要看創維、LG這兩家如何破局了。

內容起風:而 HDR 將要進行一場野蠻生長



但無論如何,OLED 屏在電視機上沒有爆發,卻即將在智能手機上迎來它的時代。

IHS Techonology 的數據也證實了,正是智能手機、智能手錶這類小屏的拉動,帶來了 OLED 屏的市場突破。

下圖依據 IHS 的數據,表明了 2014 - 2016 年,全球 OLED 屏出貨量統計及預測——可以看到智能手機(藍色部分)加上智能手錶,佔據了幾乎所有 OLED 屏的需求量,並且這個趨勢會一直髮展下去。



小尺寸 OLED 屏佔到了 90% 以上的出貨量。

由於三星已經用上了 OLED 屏,而蘋果即將也全線使用 OLED 屏,使用 OLED 屏的智能手機是大勢所趨。

和 IHS Technology 齊名的一家諮詢公司 UBI Research,在 2016 年 8 月 16 日公佈預測報告:2016 年用 OLED 屏的智能手機在全世界的出貨量將會達到 3.2 億部左右,而預計 2017 年會達到 5 億部,2018 年到達 9 億部,2019 年會則是 11.7 億部。這三年預計總共會產生 25 億部 OLED 屏智能手機。

也就是説,三年內,至少會有 25 億塊 OLED 小屏出現在這個地球上——每 2.5 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擁有一塊 OLED 屏。

就像從 CD 時代過渡到 MP3 時代一樣,硬件與內容之間必然有 “雞生蛋、蛋生雞” 的促進關係。OLED 屏的數量起來了,可以預料到,適配這種更先進的屏幕的視頻格式也即將會起來。

換句話説,一個可能的結論是,OLED 的普及會對視屏內容格式提出了新標準,這也許會在未來幾年對視頻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匹配液晶屏 (LCD 屏)的視頻標準叫 Rec.709 標準,也就是 SDR 視頻。過去幾十年間,視頻的製作過程都是依照 Rec. 709 的標準來進行,包括拍攝、後期,傳輸、壓縮、解壓縮、以及顯示。

然而,SDR 視頻如果用換了 OLED 屏的三星手機、蘋果手機來觀看,就會發現畫面問題不少: 比如變得過度飽和,高亮處會有過曝。SDR 視頻在 OLED 屏幕上顯示的時候,由於不適配,會放大偏色問題。

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三星早在 Galaxy S5 時候就用上了 OLED 屏,當時大家都覺得三星的屏幕顏色很鮮亮,但好像不自然,原因就是視頻格式沒有針對 OLED 屏幕做設計。


同一張白虎圖片,三星 Galaxy S5 偏色明顯。

與 OLED 屏相適配的視頻格式叫做 HDR (High-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是一種比 SDR 更高級別的視頻格式。

什麼叫做 HDR 呢?簡而言之就是亮處與暗處的信息量都更豐富,畫面中明亮的部分會更清晰,暗處的部分會更有深度,看上去層次分明。平常的手機拍攝中,只要你對焦到暗處,亮的地方就會變得很黑。然而,同等情況下,HDR 標準下的亮處光度不會變化,能兼顧亮處與暗部的細節。


HDR 格式帶來了更為豐富的細節和更優異的顯示效果。

HDR 作為全新的標準,支持更廣的色域和亮度範圍,能夠在 OLED 上顯示逼近人類肉眼所見的內容。每一個像素點的亮度和色彩,都會精準地反映到屏幕上。也就是説,OLED 屏和 HDR 格式的視頻才是一對 “天仙配”。
三星公司曾在美國發佈會上介紹説,Note 7 將支持一種新的視頻格式 —— 三星説的意思就是,用了 OLED 屏的 Note 7 將支持 HDR 視頻格式。

我們可以再次回想一下 MP3 代替 CD 的過程:先有了 mp3 格式的普及,然後拉動播放硬件的改變。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也確實應該是 HDR 代替 SDR,然後拉動 OLED 屏代替 LCD 屏。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由於三星和蘋果智能手機的入場,OLED 屏先從小屏上起來了,它倒逼着 HDR 視頻去發展。

這種倒逼帶來的可能結果之一是:視頻變革的週期也許會變得非常短。

“本來,HDR 視頻替代 SDR 視頻這件事,涉及到整個生態的改變,需要十幾年的週期去完成。但現在看起來,這個週期會變得相對沒那麼漫長。” 崔剛對深藍 Deeper Blue説,“在 DVD 藍光時代,所有的視頻格式走的是垂直接口。但現在是互聯網流媒體時代,不是以前那個邏輯。再加上硬件普及 (OLED 屏)先行,視頻內容會超速進行迭代。

崔剛是一名跨界連續創業者,他曾做過十幾年的視頻影像處理芯片和顯示終端,也曾創業過圖片移動應用,現在他從事移動流媒體服務公司的搭建。
然而,就在 OLED 屏爆發的前夜,產業鏈卻沒有準備好,現在市面上還極度缺少 HDR 格式的視頻內容。

一份 2016 年 6 月發佈的、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出台的《 HDR 市場發展報告》原文這樣寫着:“目前,國內 HDR 內容資源幾乎是空白,內容匱乏將直接制約 HDR 的發展速度。雖然一些內容提供商,如杜比、華納以及亞馬遜從電影的重製着手,力求突破內容匱乏的侷限,但仍難抵消費者需求大軍。

巨頭們採用合縱連橫的模式來進行聯盟合作。比如,三星就與亞馬遜合作,亞馬遜的 HDR 電影可以通過 Note 7 進行播放。

“對三星這樣佔據 OLED 屏幕絕大部分產能的公司來説,由於沒有內容生產能力,非常着急和內容提供方結盟,甚至是付費結盟。據説三星與亞馬遜的合作,就是三星付費。” 崔剛對深藍 Deeper Blue説。


三星與亞馬遜合作推出 HDR 內容流服務。

然而,目前 Note 7 上可播放的 HDR 電影一共只有 20 部

在國內,創維與騰訊企鵝 TV 合作推出了 HDR 內容專區,騰訊會率先一段時間把華納的 HDR 內容提供給創維進行首播,但數量仍然非常有限。其實,即使是好萊塢製作出來的 HDR 電影總數也沒有超過 100 部。

HDR 內容生產首先需要在設備上進行很大的投入。目前只有Sony能提供 HDR 製作設備,卻價格不菲:一台攝像機六十萬,配套的專業監視器三十萬。

除了拍攝,HDR 內容的網絡傳輸中涉及的傳輸、保存、壓縮等環節,這部分的技術也尚未完善。

“挑戰大於機會。” 崔剛對深藍 Deeper Blue 總結説,“做內容有大機會。畢竟,僅中國用户數量,明年就有一個億了。”

撰稿:加辰、季星,製圖:房宮一柳、加辰,顧問:崔剛

歡迎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微信號:miniDeeperBlue

參考文獻

  • IHS Techonology, OLED Display Market Tracker-2016, (2015).
  • UBI Research, 2016 OLED Display Annual Report, (2016).
  •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 HDR 市場發展報告》, (2016).


資料來源:36K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