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 VS 阿里巴巴,誰將贏得東南亞市場?
編者按:不管是在亞馬遜的大本營美國市場,還是在阿里巴巴的總部中國市場,亦或是在潛力無限的印度,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這兩家電商巨頭都已經爭得頭破血流。現在他們又都瞄準了東南亞這塊肥肉,那麼這一次,究竟會鹿死誰手呢?
在東南亞,一場爭奪網購消費者的大戰即將拉開序幕:互聯網購物鼻祖美國亞馬遜對決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兩者在各自的國內市場都是勢如破竹,現在正急於開拓新的市場。
馬雲領導下的阿里巴巴已經在東南亞有所行動了,而亞馬遜也不甘落後,也宣佈要在明年年初進軍東南亞市場。
這當然不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首戰,在各自的本土市場美國和中國,兩者的市場爭奪之戰也絕非一夕之事了,不僅如此,兩大電商巨頭在印度市場的對戰也正打得火熱。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勝算又如何呢?
不同的商業模式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儘管都是電商領域的巨頭,但其商業模式卻有所不同。
亞馬遜擁有自己的倉庫網絡,向消費者直接出售商品。而阿里巴巴則屬於在線交易平台,旗下擁有淘寶網站,為賣家和買家提供商品交易平台,類似於eBay。阿里巴巴不從交易中抽取提成,而是根據賣家在搜索網站上的排名向其收取一定的費用。此外,阿里巴巴還擁有面向大型零售商的天貓和麪向國際市場的 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在AliExpress平台上從中國商家處購買商品。由於阿里巴巴無需經營維護自己的庫存,所以更容易進行擴張。
在過去的幾年裏,亞馬遜也在慢慢朝着開放的交易平台轉變,很多賣家都可以將庫存存放在亞馬遜的倉庫裏,提高了訂單發貨的速度和效率。
現在,兩大電商巨頭在各自的國內市場都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上,阿里巴巴的在線購物銷售量佔據了80%,而亞馬遜的在線購物銷售量則佔據了美國市場的60%。無疑,海外擴展已經成為了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下一步的必然選擇。
在新市場的搶佔大戰中,阿里巴巴推出了雲計算服務阿里雲,用以對抗亞馬遜在美國市場推出的 Web Services (AWS) ,此外還 投資了多個美國企業。另一方面,最近亞馬遜也在中國推出了其快遞服務 Amazon Prime 。而在印度市場的爭奪中,亞馬遜也同印度的Flipkart,以及阿里巴巴支持下的Paytm 和 Snapdea展開了激烈角逐。
大戰在即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市場中爭奪戰即將蔓延到擁有6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目前,東南亞的網購只佔零售額的5%,隨着智能手機應用的推廣和中層階級的崛起,網購的比例勢必會翻倍增長。
但是東南亞市場這塊肥肉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搶到手。東南亞市場多樣,而且比較破碎,每個國家的市場都有所不同。這也就意味着,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要進軍東南亞市場,就必須根據每個國家不同的文化,來實施多個市場策略。在進口方面,每個國家的規定也不一樣。除此之外,東南亞地區還嚴重腐敗,落後的基礎設施也給物流和快遞派送增加了困難。
當然,阿里巴巴並不畏懼這些困難。馬雲的科技帝國已經掌握了征服東南亞的妙計:收購。馬雲的螞蟻花唄(Ant Financial) 投資了新加坡的 M-Daq,公司針對電子商務推出了一款外匯產品 ,該產品希望減少跨境交易的成本。而就在本週,阿里巴巴又投資了 泰國的支付服務初創公司Ascend Money,Ascend Money的業務不僅僅侷限在泰國本土,而且還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和柬埔寨開展業務。
在物流方面,阿里巴巴先是獲得了 Rocket internet’s Lazada 的控股權,然後又購買了在線雜貨店Redmart。
Lazada在東南亞地區創建了另一個“亞馬遜”帝國,是東南亞六國市場的領軍者。而 Redmart本身也擁有自己的倉庫和強大的派送能力。有了這些本土企業在背後的支持,阿里巴巴顯然可以把東南亞當作是本土市場,放手一搏了。
據稱,在今年年初,亞馬遜也希望以Redmart 為跳板,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但顯然雙方的談判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了。
而亞馬遜終於也宣佈要在 2017年第一季度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了 ,亞馬遜選擇的“着陸點”在新加坡,其原因就是,新加坡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文化和西方市場最相近。有消息稱,亞馬遜已經開始低調“置辦裝備”了,包括購買冷藏貨運卡車和人員招聘等。如果消息屬實,那就説明美國的這家電商巨頭要在東南亞從零做起了。
收益對比
雖然兩家電商巨頭都有盈利,但亞馬遜盈利還是近期的事。要知道,亞馬遜的利潤來源只有商店、Prime和 AWS這三種,阿里巴巴就不同了,由於經營的多樣化,其收益來源途徑也更加多樣,包括廣告收益、交易提成和其他投資等。也就是説,阿里巴巴所面對的風險要相對小得多,在東南亞市場的爭奪戰中也就更有優勢。
得益於此前的投資和前期準備,阿里巴巴可以説已經搶佔了東南亞市場上的先機了。當然,亞馬遜也不會輕易退縮,兩者勢必會在東南亞市場上演一場大戰。
資料來源:36Kr
在東南亞,一場爭奪網購消費者的大戰即將拉開序幕:互聯網購物鼻祖美國亞馬遜對決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兩者在各自的國內市場都是勢如破竹,現在正急於開拓新的市場。
馬雲領導下的阿里巴巴已經在東南亞有所行動了,而亞馬遜也不甘落後,也宣佈要在明年年初進軍東南亞市場。
這當然不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首戰,在各自的本土市場美國和中國,兩者的市場爭奪之戰也絕非一夕之事了,不僅如此,兩大電商巨頭在印度市場的對戰也正打得火熱。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勝算又如何呢?
不同的商業模式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儘管都是電商領域的巨頭,但其商業模式卻有所不同。
亞馬遜擁有自己的倉庫網絡,向消費者直接出售商品。而阿里巴巴則屬於在線交易平台,旗下擁有淘寶網站,為賣家和買家提供商品交易平台,類似於eBay。阿里巴巴不從交易中抽取提成,而是根據賣家在搜索網站上的排名向其收取一定的費用。此外,阿里巴巴還擁有面向大型零售商的天貓和麪向國際市場的 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在AliExpress平台上從中國商家處購買商品。由於阿里巴巴無需經營維護自己的庫存,所以更容易進行擴張。
在過去的幾年裏,亞馬遜也在慢慢朝着開放的交易平台轉變,很多賣家都可以將庫存存放在亞馬遜的倉庫裏,提高了訂單發貨的速度和效率。
現在,兩大電商巨頭在各自的國內市場都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上,阿里巴巴的在線購物銷售量佔據了80%,而亞馬遜的在線購物銷售量則佔據了美國市場的60%。無疑,海外擴展已經成為了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下一步的必然選擇。
在新市場的搶佔大戰中,阿里巴巴推出了雲計算服務阿里雲,用以對抗亞馬遜在美國市場推出的 Web Services (AWS) ,此外還 投資了多個美國企業。另一方面,最近亞馬遜也在中國推出了其快遞服務 Amazon Prime 。而在印度市場的爭奪中,亞馬遜也同印度的Flipkart,以及阿里巴巴支持下的Paytm 和 Snapdea展開了激烈角逐。
大戰在即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市場中爭奪戰即將蔓延到擁有6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目前,東南亞的網購只佔零售額的5%,隨着智能手機應用的推廣和中層階級的崛起,網購的比例勢必會翻倍增長。
但是東南亞市場這塊肥肉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搶到手。東南亞市場多樣,而且比較破碎,每個國家的市場都有所不同。這也就意味着,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要進軍東南亞市場,就必須根據每個國家不同的文化,來實施多個市場策略。在進口方面,每個國家的規定也不一樣。除此之外,東南亞地區還嚴重腐敗,落後的基礎設施也給物流和快遞派送增加了困難。
當然,阿里巴巴並不畏懼這些困難。馬雲的科技帝國已經掌握了征服東南亞的妙計:收購。馬雲的螞蟻花唄(Ant Financial) 投資了新加坡的 M-Daq,公司針對電子商務推出了一款外匯產品 ,該產品希望減少跨境交易的成本。而就在本週,阿里巴巴又投資了 泰國的支付服務初創公司Ascend Money,Ascend Money的業務不僅僅侷限在泰國本土,而且還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和柬埔寨開展業務。
在物流方面,阿里巴巴先是獲得了 Rocket internet’s Lazada 的控股權,然後又購買了在線雜貨店Redmart。
Lazada在東南亞地區創建了另一個“亞馬遜”帝國,是東南亞六國市場的領軍者。而 Redmart本身也擁有自己的倉庫和強大的派送能力。有了這些本土企業在背後的支持,阿里巴巴顯然可以把東南亞當作是本土市場,放手一搏了。
據稱,在今年年初,亞馬遜也希望以Redmart 為跳板,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但顯然雙方的談判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了。
而亞馬遜終於也宣佈要在 2017年第一季度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了 ,亞馬遜選擇的“着陸點”在新加坡,其原因就是,新加坡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文化和西方市場最相近。有消息稱,亞馬遜已經開始低調“置辦裝備”了,包括購買冷藏貨運卡車和人員招聘等。如果消息屬實,那就説明美國的這家電商巨頭要在東南亞從零做起了。
收益對比
雖然兩家電商巨頭都有盈利,但亞馬遜盈利還是近期的事。要知道,亞馬遜的利潤來源只有商店、Prime和 AWS這三種,阿里巴巴就不同了,由於經營的多樣化,其收益來源途徑也更加多樣,包括廣告收益、交易提成和其他投資等。也就是説,阿里巴巴所面對的風險要相對小得多,在東南亞市場的爭奪戰中也就更有優勢。
得益於此前的投資和前期準備,阿里巴巴可以説已經搶佔了東南亞市場上的先機了。當然,亞馬遜也不會輕易退縮,兩者勢必會在東南亞市場上演一場大戰。
資料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