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數據死了”,總統大選給數字時代的一堂課
譯者按: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無論是政治預測還是博彩賠率,都與事實大相徑庭。現象背後,是新聞媒體的過錯,還是數據技術出了毛病?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美國新聞界所有那些在傳統的總統選舉政治調查基礎上添加的炫目技術、大數據和複雜的建模,都沒能讓他們避免又一次地落後於事件本身,落後於整個國家。
對於這樣一個“一輩子一次”的大事件,新聞媒體們卻完全沒能搞清楚圍繞着它究竟在發生些什麼。數據不僅僅只是沒能很好預測選舉之夜的情況——它跟真實發生的情況差得十萬八千里。
沒人曾預言過這樣一個夜晚——特朗普徹底碾壓希拉里,贏下總統寶座。
這個週二晚上浮現的差池,遠不止關於一次民調的失敗。這是一次呈現民意的失敗——媒體沒能捕捉到美國選民感到被選擇性復甦政策置之不理,和被跨國貿易所背叛的熊熊怒火——這些貿易,被他們視為對就業的威脅,以及來自華盛頓建制派、華爾街和主流媒體的蔑視。
當民調數據與記者們內心覺得特朗普一百萬年也當不了總統的直覺吻合,他們就不再去深究其中了。他們把依然相信特朗普還有希望的支持者描繪成那種不甘心接受現實的形象。到頭來,事情恰恰相反。
也就是幾個月前,如此多的歐洲媒體竟沒能預測英國會公投出一個脱離歐洲的結果。嗚呼大選,汝實與脱歐無異。
一個多月前,媒體就宣稱選舉結果雖會接近,但基本上已成定局——這判斷還是下在十月下旬“FBI正在審查希拉里私人服務器上的新一批電子郵件”的新聞出現之後。
希拉里的勝利,被預測成“顯著但並非壓倒性的”。《The Huffington Post》如此報道過,並向它的讀者保證,“她穩操勝券”。這或多或少受到週二晚間早些時候《紐約時報》“Upshot”預測的影響,説希拉里有84%的概率會贏下總統寶座。
然後形勢大逆轉,打了主流媒體們一個措手不及,搞得他們狼狽不堪。晚上10點30分,“Upshot”預測完全轉向了,表示特朗普贏的概率是93%。
其他主要站點也紛紛從預測希拉里會贏轉向期待特朗普的勝利。看着他眼前明確顯示特朗普極有可能入主白宮的投票地圖,CNN的John King只好在選舉之夜向他的眾多觀眾宣稱,“在過去數週內,我們進行的對話並無事實基礎”。
這句承認是不尋常的。如果新聞媒體沒能呈現一個基於事實的政治情景假設,那它就沒能履行它最基本的職責功能。
選舉結果的出乎意料,立馬引起了對現代民調之價值何存的疑問:當現在如此多人用着沒有註冊的手機,如此難被聯繫上,民調是否還能夠準確捕捉到公共意見?
“我覺得民調簡直一團糟,”Stanley Greenberg,一位民主黨民意測試主辦人在週二晚上這樣告訴我,“但我覺得對民調的解讀也要負起不少責任。”
共和黨戰略家Mike Murphy對MSNBC説,“我的預測未來的水晶球已經碎成了原子級的渣渣”,因為他預測了與現實相反的結果。“這一夜,數據死了”,他補充道。
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很明顯,民調和預測都低估了特朗普的民意,低估了他一手打造的社會運動。而正是這些,擊敗了自去年他宣佈參選總統以來,所有的預測和期望。
而這也是為什麼週二晚上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關於民調的。很明顯,新聞業的某些部分已經徹底崩壞了,這才讓它沒能關注到這股大鬧世界的反建制派情緒。
政治不只是數字。“人”的狀況是美國政治的血液,而數據並不總能反映它。政治報道的唯一功能也不是告訴你誰會贏或者誰會輸。但問題是——這賽馬般的選戰——總是遮蔽了其他所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其他報道。
你肯定會想,要是當初民意調查和數據分析沒有顯示一個幾乎板上釘釘的希拉里勝局,媒體報道可能會是個什麼樣子。也許我們應該做個深層探索,看看是什麼力量將特朗普引向勝利——因為要是放在之前的任何什麼人身上,特朗普的許多言行都已經將這個總統候選人徹底摧毀了。
也許,我們會知道得更多,關於川普在南部邊境造牆的計劃會如何在國會引起熱議,他關於讓人更簡便地去起訴記者的提案到底實際會是什麼樣子,或者他禁止一切來自與恐怖主義有關的國家的人入境的計劃到底怎麼説?週二晚上,全球股市都下降了。這不只是屏幕上數字的變化,而是實實在在的財富被蒸發。預期失準了。而面對預期失準,華爾街總是做得不太好。
令人驚異的是新聞媒體錯過了多少次至少從2008年就開始撼動國家政治的民粹主義運動。它沒能從一開始就看到茶黨的崛起——這導致共和黨在2010和2014的浪潮選舉,而這一年本被認為會是所謂的共和黨建制派重新獲得對黨內動亂的控制的一年。
接着,當然,出現了特朗普本人的出乎意料的獲取提名。以上每次失敗過後,都會有人發誓説要吸取教訓,再也不讓它發生。但這些教訓來得還不夠快,不夠在事情變得嚴重之前讓人記住。
在早先的一篇專欄裏,我引用了保守派作家Rod Dreher的話,即大多數記者都對他們自身對於“保守派宗教、農村人口、工薪階級和窮苦白人”的負面偏執視而不見。
不管選舉結果如何,你都將會聽到新聞界高管的言論,關於她們如何必須把記者派往這個國家的心臟地區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國民。
可這會錯漏一些重要的東西。美國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思維概念——它散落在紐約長島和皇后區的部分地區,在史泰登島的大部分地方,在邁阿密甚至芝加哥的某些社區裏。而且,沒錯,主要——但並不僅僅是——關於工薪階層白人的。
這些人們覺得有什麼東西不對勁——這一年來對特朗普的事實審查、無數關於他謊言的報道——他比希拉里説謊説得多——以及對於他的生意和個人不當行為的猛烈調查,都沒有特朗普指出並承諾解決的國之疾患要更讓他們煩惱。
在他們眼中,政府崩壞了,經濟系統崩壞了,以及,我們經常聽到的,新聞媒體也崩壞了。好吧,的確有些東西崩壞了。問題還是可以被解決的,但讓我們一了百了地徹底搞定它吧。
注:本文原載於 The New York Times,作者 Jim Rutenberg,由 ONES Piece 翻譯計劃 任寧 翻譯。
資料來源:36Kr
美國新聞界所有那些在傳統的總統選舉政治調查基礎上添加的炫目技術、大數據和複雜的建模,都沒能讓他們避免又一次地落後於事件本身,落後於整個國家。
對於這樣一個“一輩子一次”的大事件,新聞媒體們卻完全沒能搞清楚圍繞着它究竟在發生些什麼。數據不僅僅只是沒能很好預測選舉之夜的情況——它跟真實發生的情況差得十萬八千里。
沒人曾預言過這樣一個夜晚——特朗普徹底碾壓希拉里,贏下總統寶座。
這個週二晚上浮現的差池,遠不止關於一次民調的失敗。這是一次呈現民意的失敗——媒體沒能捕捉到美國選民感到被選擇性復甦政策置之不理,和被跨國貿易所背叛的熊熊怒火——這些貿易,被他們視為對就業的威脅,以及來自華盛頓建制派、華爾街和主流媒體的蔑視。
當民調數據與記者們內心覺得特朗普一百萬年也當不了總統的直覺吻合,他們就不再去深究其中了。他們把依然相信特朗普還有希望的支持者描繪成那種不甘心接受現實的形象。到頭來,事情恰恰相反。
也就是幾個月前,如此多的歐洲媒體竟沒能預測英國會公投出一個脱離歐洲的結果。嗚呼大選,汝實與脱歐無異。
一個多月前,媒體就宣稱選舉結果雖會接近,但基本上已成定局——這判斷還是下在十月下旬“FBI正在審查希拉里私人服務器上的新一批電子郵件”的新聞出現之後。
希拉里的勝利,被預測成“顯著但並非壓倒性的”。《The Huffington Post》如此報道過,並向它的讀者保證,“她穩操勝券”。這或多或少受到週二晚間早些時候《紐約時報》“Upshot”預測的影響,説希拉里有84%的概率會贏下總統寶座。
然後形勢大逆轉,打了主流媒體們一個措手不及,搞得他們狼狽不堪。晚上10點30分,“Upshot”預測完全轉向了,表示特朗普贏的概率是93%。
其他主要站點也紛紛從預測希拉里會贏轉向期待特朗普的勝利。看着他眼前明確顯示特朗普極有可能入主白宮的投票地圖,CNN的John King只好在選舉之夜向他的眾多觀眾宣稱,“在過去數週內,我們進行的對話並無事實基礎”。
這句承認是不尋常的。如果新聞媒體沒能呈現一個基於事實的政治情景假設,那它就沒能履行它最基本的職責功能。
選舉結果的出乎意料,立馬引起了對現代民調之價值何存的疑問:當現在如此多人用着沒有註冊的手機,如此難被聯繫上,民調是否還能夠準確捕捉到公共意見?
“我覺得民調簡直一團糟,”Stanley Greenberg,一位民主黨民意測試主辦人在週二晚上這樣告訴我,“但我覺得對民調的解讀也要負起不少責任。”
共和黨戰略家Mike Murphy對MSNBC説,“我的預測未來的水晶球已經碎成了原子級的渣渣”,因為他預測了與現實相反的結果。“這一夜,數據死了”,他補充道。
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很明顯,民調和預測都低估了特朗普的民意,低估了他一手打造的社會運動。而正是這些,擊敗了自去年他宣佈參選總統以來,所有的預測和期望。
而這也是為什麼週二晚上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關於民調的。很明顯,新聞業的某些部分已經徹底崩壞了,這才讓它沒能關注到這股大鬧世界的反建制派情緒。
政治不只是數字。“人”的狀況是美國政治的血液,而數據並不總能反映它。政治報道的唯一功能也不是告訴你誰會贏或者誰會輸。但問題是——這賽馬般的選戰——總是遮蔽了其他所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其他報道。
你肯定會想,要是當初民意調查和數據分析沒有顯示一個幾乎板上釘釘的希拉里勝局,媒體報道可能會是個什麼樣子。也許我們應該做個深層探索,看看是什麼力量將特朗普引向勝利——因為要是放在之前的任何什麼人身上,特朗普的許多言行都已經將這個總統候選人徹底摧毀了。
也許,我們會知道得更多,關於川普在南部邊境造牆的計劃會如何在國會引起熱議,他關於讓人更簡便地去起訴記者的提案到底實際會是什麼樣子,或者他禁止一切來自與恐怖主義有關的國家的人入境的計劃到底怎麼説?週二晚上,全球股市都下降了。這不只是屏幕上數字的變化,而是實實在在的財富被蒸發。預期失準了。而面對預期失準,華爾街總是做得不太好。
令人驚異的是新聞媒體錯過了多少次至少從2008年就開始撼動國家政治的民粹主義運動。它沒能從一開始就看到茶黨的崛起——這導致共和黨在2010和2014的浪潮選舉,而這一年本被認為會是所謂的共和黨建制派重新獲得對黨內動亂的控制的一年。
接着,當然,出現了特朗普本人的出乎意料的獲取提名。以上每次失敗過後,都會有人發誓説要吸取教訓,再也不讓它發生。但這些教訓來得還不夠快,不夠在事情變得嚴重之前讓人記住。
在早先的一篇專欄裏,我引用了保守派作家Rod Dreher的話,即大多數記者都對他們自身對於“保守派宗教、農村人口、工薪階級和窮苦白人”的負面偏執視而不見。
不管選舉結果如何,你都將會聽到新聞界高管的言論,關於她們如何必須把記者派往這個國家的心臟地區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國民。
可這會錯漏一些重要的東西。美國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思維概念——它散落在紐約長島和皇后區的部分地區,在史泰登島的大部分地方,在邁阿密甚至芝加哥的某些社區裏。而且,沒錯,主要——但並不僅僅是——關於工薪階層白人的。
這些人們覺得有什麼東西不對勁——這一年來對特朗普的事實審查、無數關於他謊言的報道——他比希拉里説謊説得多——以及對於他的生意和個人不當行為的猛烈調查,都沒有特朗普指出並承諾解決的國之疾患要更讓他們煩惱。
在他們眼中,政府崩壞了,經濟系統崩壞了,以及,我們經常聽到的,新聞媒體也崩壞了。好吧,的確有些東西崩壞了。問題還是可以被解決的,但讓我們一了百了地徹底搞定它吧。
注:本文原載於 The New York Times,作者 Jim Rutenberg,由 ONES Piece 翻譯計劃 任寧 翻譯。
資料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