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見證了SpaceX的“火箭回收”進程,就證明你在真正參與一段歷史
馬斯克SpaceX的“捲土重來”,歷時4個月零17天。
整個直播過程中,與此前若干次發射相比,SpaceX在美國範德堡空軍基地的前後準備工作顯得十分漫長,這也在無形中為現場及坐在電視前的觀眾們增添了一絲緊張的氣氛。或許,4個月前的爆炸事故仍然給公司與大眾留了一絲陰影。
你從畫面中可以看到,除了工程師與調度人員,SpaceX的發射控制中心還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與粉絲(火箭愛好者)。他們大多數對此次發射成功的概率沒有任何懷疑,而是希望能親眼看到4個月後SpaceX的“東山再起”。
紐約時間1月14日12點55分,獵鷹9號重型火箭“吞吐”出的巨大蘑菇雲遮蓋了半邊天空。幾分鐘後,隨着被分離出來的一級火箭逐漸熄火併朝着地球方向降落,SpaceX監控中心爆發出的巨大歡呼聲率先向我們告知了發射結果:成功,一次並不意外的成功。
最後,這節火箭完美地落在了位於太平洋中部的一艘無人遊輪上(非常穩)。你沒猜錯,這次的海上回收目標又實現了。
從任務難度來看,這應該是SpaceX載重量最大的發射之一——“一箭十星”。獵鷹9號將10顆銥星公司的衞星送入LEO近地軌道,而每個衞星的重量約為860kg,再加上將近1000kg的衞星適配器重,總髮射重量達到了9.6噸。
再從客觀環境來看,當天發射的天氣其實並不好(風力中強,但在海面停留的駁船沒有明顯波動,這一點不錯的),但從火箭回收的實現程度來看,卻完全符合甚至超過預期。毫無疑問,這次SpaceX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當一級火箭穩穩停在了駁船上,控制中心爆發出巨大呼聲
實際上,這次發射的成功,“鼓舞士氣”與“穩定市場”要遠大於它發射的實際意義。
在發射前,業內關注的重點在於“馬斯克是否會使用回收過的火箭發射這10顆衞星”,畢竟這意味着成本降低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而成本的高低則決定着這項技術能否真正實現產業化。
但事實證明,此次使用的火箭是一枚嶄新的獵鷹9號。而早在2016年4月回收的一級火箭F9S1-023,要“留着”下個月在完成SES-10的任務中正式亮相。
也就是説,如果下個月SpaceX的“回收火箭”能夠順利將盧森堡衞星運營商SES的通訊衞星送上天(這意味着一段火箭被利用了三次),或許將標誌着航空產業進入一個新時代。
據《紐約時報》報道,銥星公司總共70多顆衞星需要SpaceX來發射,而一次性訂單價格接近4.5億美元,而這比其他競爭對手的價格低了3倍。從某種程度上來説,Space X實現的低成本運營,讓壓抑的航天商用需求得到了大規模釋放。
這意味着,一個巨大的航天市場正在形成。
據2016年美國航天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發佈的《航天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高達3353億美元,其中76%的份額為商業航天領域。也就是説,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至少有着超2580億美元的規模。
又根據國內航天技術公司——藍箭提供的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民營創業公司在幾天前,剛剛與丹麥的Gomspace公司在杭州簽訂了火箭發射服務協議。
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承接的第一筆國際市場商業火箭發射訂單。被國際市場認可,或許是中國航天技術邁向世界的一個不錯的開端。
實際上,從國內該領域的發展進度來看,商用航天產業無疑是一個新生市場。但是,按照市場的基本邏輯,隨着國內越來越多的低成本、多應用場景的“Space X”們出現,商業航天的這塊蛋糕毫無疑問將變得碩大無比,畢竟SpaceX去年60多份合同的價值預計已超過70億美元。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SpaceX創造的歷史意義上。“一級火箭回收”只是引發多米諾骨牌的開始。我們來做一個預測:
發射成本降低後,緊接着便是衞星入軌費用的大幅下降,而那些像飯後笑話的“全球聯網”“太空旅行”也將悉數登上歷史舞台。人類軌跡將再一次被顛覆。
這就像福特當年生產出第一輛被譽為“怪物”的汽車時,沒有想到它會改變人類的生活;而換做SpaceX,也同樣如此。
我們非常認同一位知乎網友對SpaceX的評述:
引用“如果Space X以後正式推出‘多點觸控’與伴隨相生的‘iPhone’,那麼就會出現真正改變人生活的‘App Store’。頂級企業的成長之路都是相似的。”
引用“目前能關注Space X的人,之後再回望,也會覺得自己真正參與了一段歷史。”
資料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