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張可視化圖,讓你從專利角度搞清Google和Apple的創新差異在哪裏?


編者按: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將門創投”(ID:thejiangmen),來源:Co.Design,編譯:Agnes Pan;36氪經授權發佈。

Steve Jobs在過去十年中獲得了347項專利,其中許多是追授。相比之下,Google的Sergey Brin和Larry Page在同一時期只有27個。

這是一項能體現Apple和Google運作差異的數據。Apple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個高度集中的開發結構所驅動的,這樣的結構源於它的設計工作室。而Google有一個更分散的,開源的方法來開發新產品。為了獲得兩家公司更真實的畫面,位於波特蘭的數據可視化工作室Periscopic,創建了一系列針對Co.Design的可視化定製,比較了Apple和Google在過去10年專利申請的創新信息圖——"innovation signatures"。

左:Apple 右:Google

為了更清楚地讀懂信息圖,我們需要知道,圖中每一個塊團都代表了專利發明人。而由於很多專利是由多個發明人共同擁有的,圖中的每一條線則連接了發明人和共同發明人。

這樣看來,Apple更像是一個充滿了修理玩具的大球,而Google則比較單調,團塊呈蜂窩狀。從專利方面來看,我們對兩家公司的結構了解似乎就停留至此,但是Periscopic相信,這些圖片還清晰地敍述了另一個故事。

“在過去的10年裏,Apple已經擁有了10,975項專利,團隊共擁有5,232個發明人,而Google已經擁有了12,386項專利及8,888位發明人。” Periscopic公司的數據研究員Wes Bernegger寫道。從比例來看,兩家公司的數據很類似。“我們能看到的最顯着的差異在於,與Google內部更平均分散的創新結構相比,Apple的核心存在着一羣高度互聯,經驗豐富的‘超級發明家’。” Bernegger繼續分析道。“這些似乎表明了,Apple是一個自上而下,更集中控制的系統;而Google則有更多的獨立授權。”

Apple細節圖

這個理論其實很有道理。Apple由Jonathan Ive帶領的頂級祕密設計實驗室,長誕生了公司的為數不多,卻非常有利可圖的產品。在Apple的創新足跡中,你會發現Ive,以及公司內部基本上所有著名的設計師,包括Eugene Whang,Christopher Stringer,Bart Andre和Richard Howarth,正在領導公司的硬件開發,主要負責我們所看到的每一款iPhone的設計。

Google細節圖

而Google則擁有一個相對扁平的組織結構,公司有着許多小團隊,有很多都是個人被授權。當然,所有這一切都可以在他們的innovation signature中看到。 通過專利這一點,Google員工看起來都相當平等,分佈的也相對平均。

也就是説,Bernegger堅信,Apple實際上比Google有更多的“連接和協作”。 “在Apple,平均每一項專利所擁有的發明人數是4.2,這個數字在Google是2.8。”他屆時道,“這些數據組合在一起意味着,Apple的每一個專利發明人平均比Google的發明人產出兩倍多的專利數(即9:4)。”

他們看起來迥然不同,但是從專利結構看,我們可以發現兩家公司之間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簡單來説就是,Apple和Google都有一個圍繞整個結構的膜狀環。 這些專利開發者是相對獨立於什麼?他們與公司是怎樣相連繫的?

Google

在Google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線索。 公司最厲害的超級發明人之一就來自於公司之外,與公司其他產品沒有任何關係。這位發明人是Kia Silverbrook,他在2013年賣給了Google 269項相機和打印機專利。顯然,最近被收購而非內部開發的專利將缺乏與其他員工的關聯。此外,這些外環可能代表來自任何一位非主要團隊僱員的發明貢獻。但這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才能確認。

Apple

雖然這些分析圖是專門為Google和Apple的故事打造的,但它們都源自PatentsView,一個Periscopic幫助美國研究所和USPTO開發的可視化工具。 它是一個可公開訪問的系統,改變了我們長期以來使用的專利數據庫。如上所示,我們可以查看公司內的專利,還可以按創作者或主題進行排序。

“對於PatentsView,我們的想法是創建一個可以讓公眾探索專利數據的界面。”Periscopic的聯合創始人Dino Citraro説道,“其中一部分是為了給像專利律師那樣需要專利數據的人,提供更便捷的訪問途徑。但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配合政府為了變得更開放而付出的努力。”


資料來源:36K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