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排隊令人頭疼,為什麼手機點單在中國更流行?

編者按:本文來自億歐網,作者:胡博婭,36氪經授權轉載





熱門餐廳門前大排長隊不僅讓消費者感到頭疼,也已成為不少商家“甜蜜的負擔”。而現在,手機點單令這一問題得到緩解——不同於傳統人工點單,手機點單具有的自助化、免排隊、可預約的特點,正使它得到快速普及。艾瑞諮詢報告顯示,51.7%的中國消費者最希望選擇的排隊方式是手機在線排隊,在所有選項中位列第一。

在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口碑app上,今年一季度對比去年二季度,支持手機點單的門店數增長了44%,目前國內接入口碑app點單的餐廳、店鋪近30萬家,包括麪包新語、CoCo奶茶、肯德基這樣的大型連鎖品牌,也包括單店的中小餐廳。


想要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餐飲業的現狀,和日本、美國對比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作為歐美和亞太地區的餐飲強國,美日兩國手機點單的應用卻遠不及中國:美國一些頭部餐飲品牌嘗試了手機點單,但遇到了難以應付大量訂單的麻煩;日本民眾對手機點單的接受度還處於很低的狀態。

國外普及程度低,但嘗試也在進行

Japan Foodie CEO董路告訴億歐,在日本,手機點單這樣的點菜方式“幾乎沒有”。Japan Foodie是日本第一家面向訪日遊客的美食服務類app,為遊客提供餐廳推薦、餐位預定、用餐支付等就餐服務。Japan Foodie兩年前就已經開始在日本推廣手機點單的模式,但目前依然少有人使用。

“這是因為需要餐廳的配合,引入手機點單會改變餐飲店的業務流程,而日本人對改變總是比較抗拒,推廣起來需要過程。”董路對億歐説。

美國也是同樣,和日本相比,美國已經有一些頭部餐企採用了手機點單。但整體來看普及程度和品牌縱深度都不如中國。在中國,大小餐飲品牌都已經陸續接入手機點單,你甚至可以看到街邊的拉麪店都採用了這種點單方式。而在美國,絕大多數人還是到店點餐、排隊、信用卡支付取餐。

手機點單這樣的方式之所以沒有在美國和日本普及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首先在支付方式上。在這一點上,日本人對現金執念頗深,美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信用卡社會,兩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遠不及中國,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手機點單在美日沒有大面積流行開來。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在可與國際社會進行比較的2015年,日本的無現金支付比例為18%,大幅低於中國的60%,這個數字在2016年也僅微增至20%。

而在美國,信用卡是萬能的支付通道——停車費、買地鐵票、自助機購物、快餐店結賬……大多美國人還是會選擇用信用卡結賬。

連鎖化程度是另一個影響手機點單普及的關鍵要素。據掌櫃攻略統計,美國70強連鎖餐飲門店數在所有門店數中佔比30.8%,營業額佔比13.7%,遠高於中國的6.2%和0.7%,在連鎖度和連鎖市場規模集中度上都遠超中國。美國快餐業水準高、密度大,像快消品一樣隨處可得。

從需求端來講,這意味着消費者們可以輕易在家門口找到一家信得過的餐廳解決一餐,而不需要專門跑到一家門店去排隊。

從供給端看,連鎖化程度高意味着這些大型連鎖餐企都有着相對完善的收銀、支付、點餐系統,已經有了完善的運營體系,想要變革的慾望就沒有那麼強。綜上兩點導致國外對於手機點單的創新動力不足。

即使接入手機點單,國外做這些事的也都是餐飲巨頭。星巴克嘗試過手機點單,但這一開始讓他們手忙腳亂——2017年1月,時任星巴克首席運營官的Kevin Johnso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手機訂單暴增,提貨點人滿為患,影響了星巴克門店的正常運營和美洲市場一個季度的交易量,但好在此後通過運營調整得到了緩解。不僅星巴克,漢堡品牌Shake Shack以及沙拉連鎖Sweetgreen在此前都表示過手機點單拖慢了店內的速度。

而回顧國內餐飲第三方服務平台的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中國中小商家們的“報團取暖”。較低的連鎖化水平使得中國大部分商家不具備美國餐飲巨無霸們那樣自建手機點單系統的能力,類似有了口碑app這樣的平台,國內的中小餐飲商家才得以低成本接入手機點單。

在國內迅速普及,助力商家效率提升

在中國,手機點單一經推出,就迅速普及。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中國新餐飲消費行為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51.7%的中國消費者最希望選擇的排隊方式是手機在線排隊,在所有選項中排列第一。

對消費者來説,手機點單的好處主要在於節省了時間。他們可以在到店前就點好單,到店後直接取走;他們還可以在堂食入座後掃碼點單,免去了叫服務員的這道程序。

而商家也有足夠的理由去使用手機點單,通過手機點單,不僅可以提升用户體驗,更可以提升效率。

如何提高用餐高峰期的效率,是包道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包道是一個廣式點心品牌,不久前聯合口碑在廣州天河北打造了一個“智慧餐廳”,這是使用手機預點單的典型例子,白領們在到店前點單支付,到店後可以直接取走。

包道在廣州共有52家門店,其中社區店25家。據包道品牌經理文柳霞介紹,和其他社區店每天處理180—200單相比,位於天河北的“智慧餐廳”每天最高可處理250單。包道其他門店一般配備13—14名服務人員,除後廚的3名員工外,其餘的分佈在收銀、點餐等各個崗位,而智慧餐廳則只需要2名服務人員在外引導。

效率的提高同樣體現在堂食場景。來自宴匯餐飲早在2016年4月就開始使用手機點單,是最早體驗手機點單的品牌之一。

宴匯餐飲旗下擁有贈李白,蔴將、GO辣等品牌,目前已將手機點單接入旗下所有門店。宴匯運營總監樑子帆介紹,通過手機點單,宴匯旗下面積為一兩百平方米的店面可以減少1—2名員工、省掉將菜單拿到前台和餐後結賬兩個步驟,並且提升了翻枱率。

中國有望在餐飲信息化上實現彎道超車

手機點單在中之所以能迅速普及,在產業基礎、社會階段、消費習慣方面都有各自的原因。

皮尤報告顯示,我國智能手機普及率為68%,在全球處於中游,但從日常觀察來看,在城市幾乎人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想用餐就打開app、使用線上支付已經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推出手機點單已經無需對消費者進行教育。

此外,伴隨着消費升級的浪潮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傾向於外出就餐,喜歡到“網紅”餐廳打卡。口碑調查顯示,國人吃飯一年平均排隊86小時,平均每餐要等待19分鐘。想吃飯又不想排隊,催生出手機點單的巨大需求。

從商家端來講,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7月全國餐飲收入22800億元,同比增長9.8%。這是繼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突破兩位數之後,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在三高一低(房租、人力、物料高、利潤低)的情況下,餐飲行業增長面臨新的增長壓力,提升效率成了頭等大事。手機點單顯而易見的好處正是提升了翻枱率和降低了人力成本。
口碑CTO李楊東近日表示,新餐飲的本質是餐飲產業鏈中的人、貨、場重構。要實現新餐飲,餐廳必須先實現交易、貨品和人的信息的數字化。手機點單從預約、點餐、支付等環節幫助商家實現門店經營的數字化,是餐飲實現數字化的入口,也是新餐飲的第一步。



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目前來看,中國手機點單的應用都遠強於美國和日本。曾經在餐飲連鎖化程度上落後的中國,有望在餐飲信息化上實現彎道超車。


資料來源:36K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