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Facebook經歷的15個關鍵時刻
編者按:Facebook已經15歲了。經過15年的發展,Facebook已經從一個大學生社交網站長成了一個龐然大物。這個過程中,Facebook經歷了什麼?近日,《連線》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抽取了Facebook發展過程中的15個關鍵瞬間,正是這15個瞬間,定義了當前的Facebook。作者為ISSIE LAPOWSKY,文章原題“15 MOMENTS THAT DEFINED FACEBOOK'S FIRST 15 YEARS”,由36氪編譯,希望能夠為你帶來啟發。
2004年2月4日,當“嘿,你好!”出現的時候,19歲的哈佛二年級學生馬克·Mark Zuckerberg和他的室友們發佈了他們關於人性的作品TheFacebook.com。
在當時的他們看來,獲取全球統治權想都不敢想。至少,他們只是把它放在了哈佛大學殿堂的人類精英階層身上。
但是在過去的15年裏,Facebook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任何人的預期——包括Mark Zuckerberg。
2004年6月,《連線》雜誌發表了關於它的第一篇文章,將它與Friendster和其他一些產品進行了比較。
Mark Zuckerberg説,“我希望在哈佛有幾個人會告訴他們的朋友,但是我沒想到它會成為這個包羅萬象的目錄。”
在那個時候,成功意味着平台上有25萬名用户。在過去的十五年裏,Facebook 在這個數字上又增加了四個0,從一個大學交友的網站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交流引擎。
無論是好是壞,Mark Zuckerberg的創造永遠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企業如何賺錢,政客如何掌權,以及信息如何在社區和文化間流動。
在這裏,奶奶們分享她們孫子孫女的照片,國家支持的“巨魔”發動網絡戰爭對抗其他國家。
這是志願者為颶風受害者籌集資金的方式,也是仇恨者如何召集追隨者殺人的方式。
這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回顧了 Facebook 15年來的15個瞬間,這15個瞬間使得它成為今天的樣子,並且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早地表明瞭它將會成為什麼樣子。
1、温克勒沃斯兄弟起訴Facebook
2004年,哈佛學生温克勒沃斯(Winklevoss)兄弟,卡梅倫(Cameron)和泰勒(Winklevoss),以及迪維婭·納倫德拉(Divya Narendra)創立的ConnectU起訴Facebook違約時,TheFacebook.com才7個月大。
在奧斯卡獲獎影片《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中,ConnectU的創始人宣稱,Mark Zuckerberg剽竊了他們的創意,並違反了他為哈佛學生開發一個社交網絡而簽訂的口頭合同,這個網絡當時被稱為HarvardConnection。
一年前,Mark Zuckerberg發佈了一個名為FaceMash的網站,克隆的是一個短命的產品Hot or Not。這個網站讓他在哈佛遇到了麻煩。
因為它在未經學生許可的情況下使用了他們的照片,但它也引起了 HarvardConnection 創始人的注意,他們讓Mark Zuckerberg來幫助建立他們的網站。
根據後來的庭審文件以及即時通訊消息顯示,他們當時並不知道的是,儘管Mark Zuckerberg似乎在為HarvardConnection埋頭苦幹,但他同時也在開發TheFacebook。
在TheFacebook發佈後,HarvardConnection團隊在9月正式提起訴訟,並向Mark Zuckerberg發出了一封信,要求他立即關停。
最終這場訴訟以和解告終。
但是,與温克勒沃斯的鬥爭提供了一個早期的視角,讓我們看到 Facebook 將如何利用技能、速度,以及最終的規模來複制或打敗競爭對手。
2、News Feed發佈
一開始,Facebook 或多或少只是人們個人資料的目錄。在那裏消磨時間意味着從一個朋友的展示牆跳到另一個,查看最新的動態。
2006年9月推出的News Feed永遠地改變了這一切,在用户的主頁上創建了一個集中的流,用户可以在那裏看到他們所有朋友的更新。
然而,當Facebook打開News Feed的開關時,用户被激怒了。
突然之間,他們在 Facebook 上的所有行為對他們所有的朋友來説都是可見的。
在一篇抵制Facebook的博客文章中,一位用户有預見性地寫道,“現在幾乎不可能把你的信息留給自己。”
News Feed帶來的衝擊為Facebook提供了第一次機會,讓其為侵犯用户隱私的指控辯護。事情進展得不太順利。
“冷靜下來。深呼吸。我們聽到了,”Mark Zuckerberg在一篇不太有同情心的Facebook帖子中迴應了這種強烈反對。“你所做的一切都沒有被廣播;而是與那些關心你做什麼的人——你的朋友——分享。”
幾天後,Mark Zuckerberg在一封公開信中道歉,説“我們真的把這個搞砸了”,並宣佈新的控制措施,用户可以控制他們的News Feed中的內容。
“當我們推出 News Feed 和 mini-Feed 時,我們試圖為你提供一系列關於你的社交世界的信息,”他寫道。“相反,我們沒有很好地解釋新功能是什麼,更糟糕的是,我們沒有讓你控制它們。”
這種道歉在未來幾年會變得非常熟悉。
但是News Feed不僅僅只是提醒了用户所有這些分享中固有的隱私風險。
它也開始了將信息世界整合成一個不斷滾動的、個性化的、符合每個用户興趣和信仰的世界的過程。
News Feed從出版商手中奪取了控制權,把它交到了 Facebook 強大的算法手中。
3、開始向品牌推廣業務,發佈Ads、Pages和Beacon
Mark Zuckerberg於2007年11月在數百名營銷人員參加的一次活動中推出了Facebook品牌Ads和Pages。
“在過去的一百年裏,媒體一直在向人們推銷,”他説,“但是現在營銷人員將成為談話的一部分。”
通過邀請品牌在Facebook上擁有自己的Pages,並通過廣告來擴大他們的Pages,Facebook不僅創造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式,還推動了一個新的廣告模式,一個Google已經開始的模式。
Facebook沒有像電視和印刷廣告那樣為廣告客户提供一般的受眾,而是給他們一種方法,利用Facebook長期收集的用户數據,準確找到他們想要接觸的人。
2007年的同一天,Facebook發佈了另一款名為 Beacon 的新產品,企業可以通過這個產品與 Facebook 分享消費者的購買信息。
然後 Facebook 會立即將這些信息分發給用户的朋友。在 News Feed 引發抗議僅僅一年之後,抗議再次爆發。
Mark Zuckerberg再次道歉,並承諾讓用户關掉Beacon。
“我並不為我們處理這種情況的方式感到驕傲,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他在一篇帖子中寫道。
Facebook 最終解決了Beacon面臨的集體訴訟,並在2009年完全關閉了這個產品。
4、僱傭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
2007年,Mark Zuckerberg在矽谷的一個聚會上遇見了時任Google高管的謝麗爾·桑德伯格,當時他正在尋求幫助,將他廣受歡迎但無利可圖的網站轉變成一家合法的企業。
桑德伯格曾經是美國財政部的高級職員,2008年以首席運營官的身份加入Facebook,將這家公司剛剛起步的廣告業務發展成今天的樣子,並負責處理其與華盛頓經常不穩定的關係。
5、推出Facebook Platform
Facebook一直堅持不出售用户數據。但是它確實與第三方分享了這些數據,這一決定可以追溯到2007年Facebook Platform的推出,允許開發者開發與Facebook集成的遊戲和其他應用程序。
一年後,它推出了Facebook Connect,允許人們使用Facebook用户名和密碼登錄其他網站。
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登錄方式——它還能讓你看到你的哪些Facebook朋友在這些網站上。
隨着時間的推移,Platform和Connect演變成了現在的Graph API。
Graph API於2010年推出,使開發者能夠獲取Facebook用户的大量數據,包括用户的朋友,這一功能在多年後引起了爭議。
Graph API發佈時,《連線》報道稱,“當Facebook説它只是對我們希望生活變得更加規範作出反應時,有一種令人不安的懷疑,它實際上是在製造這種狀況,而不是對此作出反應。”
6、推出Like按鈕
當 Facebook 在2009年推出Like按鈕時,這家公司為互聯網創造了一種新的貨幣。
僅僅分享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夠的。
Like按鈕通過把每個帖子變成一個受歡迎程度的競賽,滿足了人們對認可的持續渴望。
Like開始驅動企業決策,成為政治家們的非正式民意測驗方式。它們幫助帖子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
它們也催生了一個新的職業,那些獲得大量Like的大V,可以靠推銷產品謀生。
Facebook不是第一家使用這種機制的公司,但是由於其規模很大,藍色的“豎起大拇指”變得無處不在。
它在深層次的心理層面上改變了人類,每當我們接到另一個通知時,都會給我們帶來甜蜜的多巴胺刺激。
這隻會鼓勵我們分享更多的內容。十年過去了,我們很難記起一個沒有它的世界。
7、聯邦貿易委員會對Facebook隱私設置的調查以一項同意法令結束
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結束了對 Facebook 欺騙性隱私行為的調查之後,這家公司於2011年簽署了一項同意令。
除此之外,Facebook 承諾不會歪曲用户的隱私和安全設置,並且在修改這些設置之前獲得用户的同意。
這是美國為數不多的針對這家公司的監管行動之一。
八年後,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調查 Facebook 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去年涉及一家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政治諮詢公司的醜聞表明,直到2015年年中,Facebook 仍然允許開發者在未經用户明確同意的情況下訪問用户朋友的數據。
據報道,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考慮對違反協議的 Facebook 處以“創紀錄的罰款”。
這將是 Facebook 首次因隱私問題而遭受重大財務處罰,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受到隱私問題的困擾。
對於一家市值超過4760億美元的公司來説,即使是創紀錄的罰款也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代價。
8、Facebook及其商業模式正在向移動化發展
Facebook作為其他應用平台的增長與智能手機的崛起同時發生,這對該公司構成了挑戰。
正如Mark Zuckerberg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説,“運行一個開發平台是昂貴的,我們需要支持它。當人們使用Facebook的主要方式是在電腦上的時候,我們通過在網站上開發者的應用程序旁邊展示廣告來支持這個平台。”
但是Facebook不能在手機上這麼做。因此,大約在2012年,Mark Zuckerberg考慮是否要改變商業模式了。隨着2012年5月公司IPO,增長的壓力特別大。
根據去年晚些時候公佈的一批密封的內部電子郵件,一項提案擺在桌面上: 要求開發者購買廣告以獲取用户數據。實際上,這意味着 Facebook 將開始出售用户數據,而這是它一直髮誓不會做的事情。
在2012年10月的一封電子郵件中,Mark Zuckerberg總結了這樣一個過程是如何運作的:
Facebook最終選擇了反對這種方式,相反,它加倍了移動廣告的數量,以幫助它渡過難關。
從2012年開始,這家公司在News Feed上分發贊助廣告。也是在那一年,Facebook推出了定製受眾服務,這使得廣告商能夠更精確地鎖定用户。
上個季度,移動廣告佔Facebook廣告收入的93%。Facebook歷史上的這一決策點代表了一個關鍵時刻,無論對企業還是與它分享信息的人來説,都是如此。
9、收購Instagram
這是Facebook歷史上最明智的10億美元投資。這個照片分享應用程序在2012年被Mark Zuckerberg搶購時,還不到兩年曆史。
收購Instagram不僅將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置於Facebook的控制之下,還幫助這家公司贏得了年輕一代用户的支持,這些年輕用户正在逃離這個“藍色的大應用”。
如今,Instagram擁有超過10億用户。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Facebook宣佈,這家應用的“Stories”功能現在每天有5億活躍用户。
這家公司還將Instagram最受歡迎的一些功能,包括Stories和照片濾鏡,整合到Facebook旗下的主要應用程序中。
2018年,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和邁克·克里格(Mike Krieger)離開了Instagram,據報道,原因是他們的自主權越來越弱。
Instagram可能仍然只佔這家公司廣告總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它在新廣告收入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這讓分析師們相信,Instagram 對 Facebook 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
10、推出Internet.org
Mark Zuckerberg在2013年發起Internet.org項目,旨在讓發展中國家更容易接入互聯網和Facebook。
目的?取決於你問誰,要麼是利他主義,要麼是想要征服世界。
這個計劃是用無人機將互聯網帶給沒有聯網人羣,並與移動電話運營商合作,讓人們免費訪問一小部分應用。
Mark Zuckerberg樂觀地描述了這一努力:“發展中國家在連接和加入知識經濟方面存在巨大障礙,”他寫道。“Internet.org彙集了全球合作伙伴,致力於克服這些挑戰,包括向那些目前負擔不起的人提供互聯網接入。”
但是在幾十個國家,正在抗議這個項目,稱它違反了網絡中立的原則,讓Facebook成為人們在互聯網上看什麼不能看什麼的看門人。他們擔心這會創建一個“信息自由流動的單一集中檢查站”。
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是有根據的。在像菲律賓和緬甸這樣的國家,Facebook推出了所謂的Free Basics項目,Facebook成為了互聯網的代名詞。
這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在緬甸,Facebook承認自己助長了陰謀論的傳播,助長了針對當地羅辛亞人的殘酷暴力運動。
Facebook 已經在包括緬甸在內的一些國家關閉了 Free Basics 項目。但是 Facebook 繼續對這些地方產生影響。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Facebook 表示,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推出Free Basics的國家是其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11、Facebook宣佈改變隱私設置
2014年,Facebook 宣佈其Graph API 將不再允許開發者訪問用户好友的數據,並於2015年4月正式關閉了這一功能。
此舉引發了應用程序開發者的強烈反對,他們表示,他們依賴這些數據,一家名為 six43的公司至今仍在就這一變化與 Facebook 進行法律鬥爭。
這一變化對Facebook來説至關重要。
多年來,這家公司一直在向開發者提供未知數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屬於那些從來不知道這些應用在窺探他們的人。
如果你的朋友同意收集他們的數據,你也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像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這樣的組織試圖敲響這個漏洞的警鐘,但是公眾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注意到這個漏洞。
當他們最終這樣做的時候,Facebook最好的辯護是,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強了隱私保護。
然而,在 Facebook 做出這一改變多年之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哪些公司獲得了這些數據的擴展訪問權限,以及為什麼。
去年12月,《紐約時報》報道説,就在2017年,Facebook還向微軟、 Netflix 和 Spotify 等公司提供了這種訪問權限。
12、Facebook的熱門話題工具在2016年引發了關於黨派偏見的爭論
Facebook於2014年推出了熱門主題的功能,作為一種通過Facebook平台向用户展示當天熱門新聞的方式。
這家公司僱傭了人類編輯Facebook算法推薦的最終故事列表。2016年,在美國總統競選高潮期間,Gizmodo發表了一篇報道,聲稱這些編輯“經常壓制保守派的新聞”。
這個故事傳遍了右翼媒體,立法者也注意到了。
Mark Zuckerberg在 Facebook 的辦公室召開了一次保守派思想領袖會議,但這並沒有平息人們的憤怒。 最終,Facebook 屈服於右翼的抱怨,在同一年將人類編輯從熱門話題功能中移除。
正如《連線》雜誌後來報道的那樣,這一刻“為 Facebook存在以來最混亂的兩年奠定了基礎。”沒有了人類編輯,算法開始推薦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虛假新聞。
由於被指責對保守派持有偏見,Facebook一直受到打擊。
國會的共和黨人要求這家公司在宣誓的情況下,回答諸如Gateway Pundit等極右翼網站的影響力不斷下降的問題。
儘管有證據表明,Facebook 的算法改變已經導致各種新聞出版物的流量下降,無論其黨派歸屬如何。隨着公司努力打擊假新聞的傳播等問題,偏見指控只會繼續增長。
去年,Facebook關閉了熱門話題。
13、Facebook承認外國操縱美國選舉
2017年秋天,Facebook發佈了一項聲明:在2016年大選前,它發現了價值15萬美元的5000條廣告,這些廣告是由一個名為Internet Research Agency的俄羅斯巨魔集團購買的。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影響範圍遠遠超出了5000個廣告。
Facebook還承認,愛爾蘭共和軍(IRA)通過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讓1.5億美國人接觸到了愛爾蘭共和軍,他們發佈引起分歧、有時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帖子讓美國人互相對立。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愛爾蘭共和軍不是唯一一個在 Facebook上散佈虛假信息和宣傳的團體,而 Facebook 也不是這些全球巨魔攻擊的唯一平台。
Google、Twitter、Reddit、Tumblr、Pinterest 以及幾乎所有其他互聯網上的開放平台都受到了某種外國操縱運動的衝擊。
這些運動一直持續到今天。就在最近,Facebook 和 Twitter 都宣佈,他們將關閉數百個偽裝成不屬於自己的人和團體的賬户和頁面。
Facebook在2017年披露的信息,迫使這家公司及其矽谷同行不斷關注它們有運營業務的每個國家的類似活動。
它們還創造了一些新的透明度的努力,要求廣告商報告他們是誰,花了多少錢,廣告覆蓋了誰。
Facebook的網絡安全負責人納撒尼爾·格雷徹(Nathaniel Gleicher)前不久説,公司在發現這些活動並迅速摧毀它們方面做得越來越好。
但是沒有人知道如何完全阻止它們。
14、劍橋分析醜聞曝光
2018年3月,全球各方對數據交易以及Facebook作為主要供應商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清醒的認識。
就在那時,有報道首次揭露,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競選顧問劍橋分析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了數千萬美國Facebook用户的數據,這要歸功於Facebook與開發者分享用户朋友數據的寬鬆政策。
這是Facebook在2015年改變的政策。但是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説,這些細節並不重要,因為沒有人從像劍橋分析公司這樣已經擁有這些數據的公司那裏收回這些數據。
Facebook的股價暴跌,這家公司被迫為其過去的行為負責。Mark Zuckerberg致力於重新思考Facebook業務的各個方面,以保護用户隱私。
但是,這些變化是否純粹是表面的,仍有疑問。
前不久有消息稱,這家公司一直在向13歲的年輕人支付費用,讓他們下載一款名為Research的應用程序,這個應用程序允許Facebook查看Research用户在手機上做的一切,包括加密信息。
這款Research應用與劍橋分析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它還可以看到用户朋友的信息。
15、Mark Zuckerberg在國會作證
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Mark Zuckerberg表示,Facebook不出售用户數據,但一項訴訟指控該公司認真考慮了這一點。
在哈佛因 FaceMash 事件對Mark Zuckerberg進行處罰15年後,Mark Zuckerberg被召集到一個更強大的委員會——美國國會——來解釋Facebook過去兩年的醜聞,以及導致這些醜聞的決定。
這是Mark Zuckerberg的“大煙草公司”時刻:他有機會解釋Facebook在增長和隱私之間做出的權衡,人們有機會詢問他Facebook如何對待競爭對手,有機會懷疑Facebook是否真的有任何真正的競爭對手。
這些問題我們還沒有找到所有的答案。
如果Facebook的未來15年和第1年有任何相似之處的話,那就是這些問題。這將是我們在未來幾年一直會問的問題。
原文鏈接:https://www.wired.com/story/facebook-15-defining-moments/
拓展閲讀: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
資料來源:36Kr
2004年2月4日,當“嘿,你好!”出現的時候,19歲的哈佛二年級學生馬克·Mark Zuckerberg和他的室友們發佈了他們關於人性的作品TheFacebook.com。
在當時的他們看來,獲取全球統治權想都不敢想。至少,他們只是把它放在了哈佛大學殿堂的人類精英階層身上。
但是在過去的15年裏,Facebook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任何人的預期——包括Mark Zuckerberg。
2004年6月,《連線》雜誌發表了關於它的第一篇文章,將它與Friendster和其他一些產品進行了比較。
Mark Zuckerberg説,“我希望在哈佛有幾個人會告訴他們的朋友,但是我沒想到它會成為這個包羅萬象的目錄。”
在那個時候,成功意味着平台上有25萬名用户。在過去的十五年裏,Facebook 在這個數字上又增加了四個0,從一個大學交友的網站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交流引擎。
無論是好是壞,Mark Zuckerberg的創造永遠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企業如何賺錢,政客如何掌權,以及信息如何在社區和文化間流動。
在這裏,奶奶們分享她們孫子孫女的照片,國家支持的“巨魔”發動網絡戰爭對抗其他國家。
這是志願者為颶風受害者籌集資金的方式,也是仇恨者如何召集追隨者殺人的方式。
這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回顧了 Facebook 15年來的15個瞬間,這15個瞬間使得它成為今天的樣子,並且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早地表明瞭它將會成為什麼樣子。
1、温克勒沃斯兄弟起訴Facebook
2004年,哈佛學生温克勒沃斯(Winklevoss)兄弟,卡梅倫(Cameron)和泰勒(Winklevoss),以及迪維婭·納倫德拉(Divya Narendra)創立的ConnectU起訴Facebook違約時,TheFacebook.com才7個月大。
在奧斯卡獲獎影片《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中,ConnectU的創始人宣稱,Mark Zuckerberg剽竊了他們的創意,並違反了他為哈佛學生開發一個社交網絡而簽訂的口頭合同,這個網絡當時被稱為HarvardConnection。
一年前,Mark Zuckerberg發佈了一個名為FaceMash的網站,克隆的是一個短命的產品Hot or Not。這個網站讓他在哈佛遇到了麻煩。
因為它在未經學生許可的情況下使用了他們的照片,但它也引起了 HarvardConnection 創始人的注意,他們讓Mark Zuckerberg來幫助建立他們的網站。
根據後來的庭審文件以及即時通訊消息顯示,他們當時並不知道的是,儘管Mark Zuckerberg似乎在為HarvardConnection埋頭苦幹,但他同時也在開發TheFacebook。
在TheFacebook發佈後,HarvardConnection團隊在9月正式提起訴訟,並向Mark Zuckerberg發出了一封信,要求他立即關停。
最終這場訴訟以和解告終。
但是,與温克勒沃斯的鬥爭提供了一個早期的視角,讓我們看到 Facebook 將如何利用技能、速度,以及最終的規模來複制或打敗競爭對手。
2、News Feed發佈
一開始,Facebook 或多或少只是人們個人資料的目錄。在那裏消磨時間意味着從一個朋友的展示牆跳到另一個,查看最新的動態。
2006年9月推出的News Feed永遠地改變了這一切,在用户的主頁上創建了一個集中的流,用户可以在那裏看到他們所有朋友的更新。
然而,當Facebook打開News Feed的開關時,用户被激怒了。
突然之間,他們在 Facebook 上的所有行為對他們所有的朋友來説都是可見的。
在一篇抵制Facebook的博客文章中,一位用户有預見性地寫道,“現在幾乎不可能把你的信息留給自己。”
News Feed帶來的衝擊為Facebook提供了第一次機會,讓其為侵犯用户隱私的指控辯護。事情進展得不太順利。
“冷靜下來。深呼吸。我們聽到了,”Mark Zuckerberg在一篇不太有同情心的Facebook帖子中迴應了這種強烈反對。“你所做的一切都沒有被廣播;而是與那些關心你做什麼的人——你的朋友——分享。”
幾天後,Mark Zuckerberg在一封公開信中道歉,説“我們真的把這個搞砸了”,並宣佈新的控制措施,用户可以控制他們的News Feed中的內容。
“當我們推出 News Feed 和 mini-Feed 時,我們試圖為你提供一系列關於你的社交世界的信息,”他寫道。“相反,我們沒有很好地解釋新功能是什麼,更糟糕的是,我們沒有讓你控制它們。”
這種道歉在未來幾年會變得非常熟悉。
但是News Feed不僅僅只是提醒了用户所有這些分享中固有的隱私風險。
它也開始了將信息世界整合成一個不斷滾動的、個性化的、符合每個用户興趣和信仰的世界的過程。
News Feed從出版商手中奪取了控制權,把它交到了 Facebook 強大的算法手中。
3、開始向品牌推廣業務,發佈Ads、Pages和Beacon
Mark Zuckerberg於2007年11月在數百名營銷人員參加的一次活動中推出了Facebook品牌Ads和Pages。
“在過去的一百年裏,媒體一直在向人們推銷,”他説,“但是現在營銷人員將成為談話的一部分。”
通過邀請品牌在Facebook上擁有自己的Pages,並通過廣告來擴大他們的Pages,Facebook不僅創造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式,還推動了一個新的廣告模式,一個Google已經開始的模式。
Facebook沒有像電視和印刷廣告那樣為廣告客户提供一般的受眾,而是給他們一種方法,利用Facebook長期收集的用户數據,準確找到他們想要接觸的人。
2007年的同一天,Facebook發佈了另一款名為 Beacon 的新產品,企業可以通過這個產品與 Facebook 分享消費者的購買信息。
然後 Facebook 會立即將這些信息分發給用户的朋友。在 News Feed 引發抗議僅僅一年之後,抗議再次爆發。
Mark Zuckerberg再次道歉,並承諾讓用户關掉Beacon。
“我並不為我們處理這種情況的方式感到驕傲,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他在一篇帖子中寫道。
Facebook 最終解決了Beacon面臨的集體訴訟,並在2009年完全關閉了這個產品。
4、僱傭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
2007年,Mark Zuckerberg在矽谷的一個聚會上遇見了時任Google高管的謝麗爾·桑德伯格,當時他正在尋求幫助,將他廣受歡迎但無利可圖的網站轉變成一家合法的企業。
桑德伯格曾經是美國財政部的高級職員,2008年以首席運營官的身份加入Facebook,將這家公司剛剛起步的廣告業務發展成今天的樣子,並負責處理其與華盛頓經常不穩定的關係。
5、推出Facebook Platform
Facebook一直堅持不出售用户數據。但是它確實與第三方分享了這些數據,這一決定可以追溯到2007年Facebook Platform的推出,允許開發者開發與Facebook集成的遊戲和其他應用程序。
一年後,它推出了Facebook Connect,允許人們使用Facebook用户名和密碼登錄其他網站。
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登錄方式——它還能讓你看到你的哪些Facebook朋友在這些網站上。
隨着時間的推移,Platform和Connect演變成了現在的Graph API。
Graph API於2010年推出,使開發者能夠獲取Facebook用户的大量數據,包括用户的朋友,這一功能在多年後引起了爭議。
Graph API發佈時,《連線》報道稱,“當Facebook説它只是對我們希望生活變得更加規範作出反應時,有一種令人不安的懷疑,它實際上是在製造這種狀況,而不是對此作出反應。”
6、推出Like按鈕
當 Facebook 在2009年推出Like按鈕時,這家公司為互聯網創造了一種新的貨幣。
僅僅分享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夠的。
Like按鈕通過把每個帖子變成一個受歡迎程度的競賽,滿足了人們對認可的持續渴望。
Like開始驅動企業決策,成為政治家們的非正式民意測驗方式。它們幫助帖子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
它們也催生了一個新的職業,那些獲得大量Like的大V,可以靠推銷產品謀生。
Facebook不是第一家使用這種機制的公司,但是由於其規模很大,藍色的“豎起大拇指”變得無處不在。
它在深層次的心理層面上改變了人類,每當我們接到另一個通知時,都會給我們帶來甜蜜的多巴胺刺激。
這隻會鼓勵我們分享更多的內容。十年過去了,我們很難記起一個沒有它的世界。
7、聯邦貿易委員會對Facebook隱私設置的調查以一項同意法令結束
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結束了對 Facebook 欺騙性隱私行為的調查之後,這家公司於2011年簽署了一項同意令。
除此之外,Facebook 承諾不會歪曲用户的隱私和安全設置,並且在修改這些設置之前獲得用户的同意。
這是美國為數不多的針對這家公司的監管行動之一。
八年後,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調查 Facebook 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去年涉及一家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政治諮詢公司的醜聞表明,直到2015年年中,Facebook 仍然允許開發者在未經用户明確同意的情況下訪問用户朋友的數據。
據報道,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考慮對違反協議的 Facebook 處以“創紀錄的罰款”。
這將是 Facebook 首次因隱私問題而遭受重大財務處罰,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受到隱私問題的困擾。
對於一家市值超過4760億美元的公司來説,即使是創紀錄的罰款也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代價。
8、Facebook及其商業模式正在向移動化發展
Facebook作為其他應用平台的增長與智能手機的崛起同時發生,這對該公司構成了挑戰。
正如Mark Zuckerberg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説,“運行一個開發平台是昂貴的,我們需要支持它。當人們使用Facebook的主要方式是在電腦上的時候,我們通過在網站上開發者的應用程序旁邊展示廣告來支持這個平台。”
但是Facebook不能在手機上這麼做。因此,大約在2012年,Mark Zuckerberg考慮是否要改變商業模式了。隨着2012年5月公司IPO,增長的壓力特別大。
根據去年晚些時候公佈的一批密封的內部電子郵件,一項提案擺在桌面上: 要求開發者購買廣告以獲取用户數據。實際上,這意味着 Facebook 將開始出售用户數據,而這是它一直髮誓不會做的事情。
在2012年10月的一封電子郵件中,Mark Zuckerberg總結了這樣一個過程是如何運作的:
引用你為我們帶來的任何其他收入,都可以從你使用 Plaform (原文如此)支付的費用中獲得一定的回報。對於大多數開發者而言,這可能完全覆蓋成本。
Facebook最終選擇了反對這種方式,相反,它加倍了移動廣告的數量,以幫助它渡過難關。
從2012年開始,這家公司在News Feed上分發贊助廣告。也是在那一年,Facebook推出了定製受眾服務,這使得廣告商能夠更精確地鎖定用户。
上個季度,移動廣告佔Facebook廣告收入的93%。Facebook歷史上的這一決策點代表了一個關鍵時刻,無論對企業還是與它分享信息的人來説,都是如此。
9、收購Instagram
這是Facebook歷史上最明智的10億美元投資。這個照片分享應用程序在2012年被Mark Zuckerberg搶購時,還不到兩年曆史。
收購Instagram不僅將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置於Facebook的控制之下,還幫助這家公司贏得了年輕一代用户的支持,這些年輕用户正在逃離這個“藍色的大應用”。
如今,Instagram擁有超過10億用户。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Facebook宣佈,這家應用的“Stories”功能現在每天有5億活躍用户。
這家公司還將Instagram最受歡迎的一些功能,包括Stories和照片濾鏡,整合到Facebook旗下的主要應用程序中。
2018年,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和邁克·克里格(Mike Krieger)離開了Instagram,據報道,原因是他們的自主權越來越弱。
Instagram可能仍然只佔這家公司廣告總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它在新廣告收入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這讓分析師們相信,Instagram 對 Facebook 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
10、推出Internet.org
Mark Zuckerberg在2013年發起Internet.org項目,旨在讓發展中國家更容易接入互聯網和Facebook。
目的?取決於你問誰,要麼是利他主義,要麼是想要征服世界。
這個計劃是用無人機將互聯網帶給沒有聯網人羣,並與移動電話運營商合作,讓人們免費訪問一小部分應用。
Mark Zuckerberg樂觀地描述了這一努力:“發展中國家在連接和加入知識經濟方面存在巨大障礙,”他寫道。“Internet.org彙集了全球合作伙伴,致力於克服這些挑戰,包括向那些目前負擔不起的人提供互聯網接入。”
但是在幾十個國家,正在抗議這個項目,稱它違反了網絡中立的原則,讓Facebook成為人們在互聯網上看什麼不能看什麼的看門人。他們擔心這會創建一個“信息自由流動的單一集中檢查站”。
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是有根據的。在像菲律賓和緬甸這樣的國家,Facebook推出了所謂的Free Basics項目,Facebook成為了互聯網的代名詞。
這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在緬甸,Facebook承認自己助長了陰謀論的傳播,助長了針對當地羅辛亞人的殘酷暴力運動。
Facebook 已經在包括緬甸在內的一些國家關閉了 Free Basics 項目。但是 Facebook 繼續對這些地方產生影響。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Facebook 表示,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推出Free Basics的國家是其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11、Facebook宣佈改變隱私設置
2014年,Facebook 宣佈其Graph API 將不再允許開發者訪問用户好友的數據,並於2015年4月正式關閉了這一功能。
此舉引發了應用程序開發者的強烈反對,他們表示,他們依賴這些數據,一家名為 six43的公司至今仍在就這一變化與 Facebook 進行法律鬥爭。
這一變化對Facebook來説至關重要。
多年來,這家公司一直在向開發者提供未知數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屬於那些從來不知道這些應用在窺探他們的人。
如果你的朋友同意收集他們的數據,你也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像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這樣的組織試圖敲響這個漏洞的警鐘,但是公眾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注意到這個漏洞。
當他們最終這樣做的時候,Facebook最好的辯護是,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強了隱私保護。
然而,在 Facebook 做出這一改變多年之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哪些公司獲得了這些數據的擴展訪問權限,以及為什麼。
去年12月,《紐約時報》報道説,就在2017年,Facebook還向微軟、 Netflix 和 Spotify 等公司提供了這種訪問權限。
12、Facebook的熱門話題工具在2016年引發了關於黨派偏見的爭論
Facebook於2014年推出了熱門主題的功能,作為一種通過Facebook平台向用户展示當天熱門新聞的方式。
這家公司僱傭了人類編輯Facebook算法推薦的最終故事列表。2016年,在美國總統競選高潮期間,Gizmodo發表了一篇報道,聲稱這些編輯“經常壓制保守派的新聞”。
這個故事傳遍了右翼媒體,立法者也注意到了。
Mark Zuckerberg在 Facebook 的辦公室召開了一次保守派思想領袖會議,但這並沒有平息人們的憤怒。 最終,Facebook 屈服於右翼的抱怨,在同一年將人類編輯從熱門話題功能中移除。
正如《連線》雜誌後來報道的那樣,這一刻“為 Facebook存在以來最混亂的兩年奠定了基礎。”沒有了人類編輯,算法開始推薦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虛假新聞。
由於被指責對保守派持有偏見,Facebook一直受到打擊。
國會的共和黨人要求這家公司在宣誓的情況下,回答諸如Gateway Pundit等極右翼網站的影響力不斷下降的問題。
儘管有證據表明,Facebook 的算法改變已經導致各種新聞出版物的流量下降,無論其黨派歸屬如何。隨着公司努力打擊假新聞的傳播等問題,偏見指控只會繼續增長。
去年,Facebook關閉了熱門話題。
13、Facebook承認外國操縱美國選舉
2017年秋天,Facebook發佈了一項聲明:在2016年大選前,它發現了價值15萬美元的5000條廣告,這些廣告是由一個名為Internet Research Agency的俄羅斯巨魔集團購買的。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影響範圍遠遠超出了5000個廣告。
Facebook還承認,愛爾蘭共和軍(IRA)通過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讓1.5億美國人接觸到了愛爾蘭共和軍,他們發佈引起分歧、有時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帖子讓美國人互相對立。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愛爾蘭共和軍不是唯一一個在 Facebook上散佈虛假信息和宣傳的團體,而 Facebook 也不是這些全球巨魔攻擊的唯一平台。
Google、Twitter、Reddit、Tumblr、Pinterest 以及幾乎所有其他互聯網上的開放平台都受到了某種外國操縱運動的衝擊。
這些運動一直持續到今天。就在最近,Facebook 和 Twitter 都宣佈,他們將關閉數百個偽裝成不屬於自己的人和團體的賬户和頁面。
Facebook在2017年披露的信息,迫使這家公司及其矽谷同行不斷關注它們有運營業務的每個國家的類似活動。
它們還創造了一些新的透明度的努力,要求廣告商報告他們是誰,花了多少錢,廣告覆蓋了誰。
Facebook的網絡安全負責人納撒尼爾·格雷徹(Nathaniel Gleicher)前不久説,公司在發現這些活動並迅速摧毀它們方面做得越來越好。
但是沒有人知道如何完全阻止它們。
14、劍橋分析醜聞曝光
2018年3月,全球各方對數據交易以及Facebook作為主要供應商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清醒的認識。
就在那時,有報道首次揭露,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競選顧問劍橋分析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了數千萬美國Facebook用户的數據,這要歸功於Facebook與開發者分享用户朋友數據的寬鬆政策。
這是Facebook在2015年改變的政策。但是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説,這些細節並不重要,因為沒有人從像劍橋分析公司這樣已經擁有這些數據的公司那裏收回這些數據。
Facebook的股價暴跌,這家公司被迫為其過去的行為負責。Mark Zuckerberg致力於重新思考Facebook業務的各個方面,以保護用户隱私。
但是,這些變化是否純粹是表面的,仍有疑問。
前不久有消息稱,這家公司一直在向13歲的年輕人支付費用,讓他們下載一款名為Research的應用程序,這個應用程序允許Facebook查看Research用户在手機上做的一切,包括加密信息。
這款Research應用與劍橋分析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它還可以看到用户朋友的信息。
15、Mark Zuckerberg在國會作證
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Mark Zuckerberg表示,Facebook不出售用户數據,但一項訴訟指控該公司認真考慮了這一點。
在哈佛因 FaceMash 事件對Mark Zuckerberg進行處罰15年後,Mark Zuckerberg被召集到一個更強大的委員會——美國國會——來解釋Facebook過去兩年的醜聞,以及導致這些醜聞的決定。
這是Mark Zuckerberg的“大煙草公司”時刻:他有機會解釋Facebook在增長和隱私之間做出的權衡,人們有機會詢問他Facebook如何對待競爭對手,有機會懷疑Facebook是否真的有任何真正的競爭對手。
這些問題我們還沒有找到所有的答案。
如果Facebook的未來15年和第1年有任何相似之處的話,那就是這些問題。這將是我們在未來幾年一直會問的問題。
原文鏈接:https://www.wired.com/story/facebook-15-defining-moments/
拓展閲讀:
- Facebook 15 週年“帝國全景圖”:九大類別、100多項產品與功能
- Internet.org:Mark Zuckerberg的宏偉願景,互聯網的失敗實驗
- 《連線》封面:這兩年,動盪的Facebook和受傷的Mark Zuckerberg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
資料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