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馬德里打吡

馬德里打吡,勝出的是皇家馬德里。

施丹再一次用「先控球,後提速」的方式在強強對話中全身而退。
失去了Kovacic,施丹培養出一個更爛打更低調的Valverde,雖然沒有克羅地亞人的腳下技術,但更為強悍的防守纏鬥,更為侵略性的無球前插,為這支「老化」的皇家馬德里注入了非常關鍵的活力。

上半場繼續由強強對話中五大中場,缺一不可的球員排成類近於聖誕樹的陣式,Kroos負責左路進攻的調度,右路則主要由Cavajal的跑動主導進攻速度,Modric負責回到中場線持球縱向進攻,而Isco則透過橫向跑動來串連各個戰區。

皇家馬德里雖然在上半場大部分時間保持控球,但由於中路過份密集,禁區內又只有Benzema面對馬德里體育會雙中堅,球隊無辦公在前場創造足夠威脅,反而被對手得到一些反擊的機會。

馬德里體育會的疲軟不光是幾個前場球員的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整個體系的進攻方向存在問題。施蒙尼仍然保持一貫低位防守的佈置,防守球員的站位緊密,對手難以在三線之間找到太多空檔,這當然可以令球隊在截得球權後快速找到身旁的隊友進行傳遞,但同時亦令對手很容易就完成包圍,前線球員需要反擊的距離過遠,這不僅考驗了後場的長傳準繩,同時考驗了前場球員的爆發力、控球力以至於肌肉耐性,當中還未把防守球員的對抗壓力。

沒有出眾的個人能力,也沒有比對手強縱向速度,即使有Correra的長途奔襲(越位在先),也由於跑動距離過遠而影響了射門的準繩,馬德里體育會表面上有優勢,實際上對皇家馬德里的威力並未致命。

下半場的皇家馬德里通過LucasVazquez與Vinicius的登場提早發動總攻,彼時皇馬左路以Mendy及Vinicius接連攻擊大傷剛癒的Vrsaljiko,同時強逼Correra需要更頻繁回防,右路則通過Valverde、Carvajal、Vazquez三人加上不時過來支援的Modric來完成人數優勢,馬德里體育會的防守被拉寬,在入球前的皇馬已經多次得到殺進final third的機會。

從Morata的表情可知,半場只過3分鐘就換下並不是中場時的佈置,施蒙尼急急要換下中鋒的原因既有傷患,但更多的是對兩邊路協防的加強,這亦反映出施蒙尼略為保守的用兵思路。

對手失去反擊支點,皇家馬德里進一步壓制客隊,Benzama的搶點是對手防線拉寬的結果,但同時反映了皇家馬德里目前欠缺禁區殺傷力的問題,過去的比賽當中,一旦賓施馬離開禁區策應,禁區內就沒有任何球員衝擊球門,這也是Hazard地位日益重要的原因,比利時人不僅可以一力完成禁區外圍的任務減少Benzema離開禁區的次數,更加有一定衝擊禁區的能力,這是施丹一直等待球員的原因。

落後一球的馬德里體育會並沒有足夠破開防線的辦法,缺乏陣型流動性,中場欠缺棱角分明的角色球員,一旦落於陣地戰就毫無辦法,施蒙尼目前可恃的是強悍的防守,但近五場比賽只進一球,甚至是在國王杯被低組別淘汰出局的比賽中攻入,這並不是一支歐聯球隊應有的進攻能力,過份保守的用兵思維持續幾個賽季,單憑人員的補充根本無法根治,更甚者是近年馬體會的投資幾乎全數覆沒,施蒙尼的責任巨大。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大環境下,每位教練都需要不斷吸收和轉化新的戰術,施蒙尼雖嘗試過技術化的方向,但最終還是沒有大的突破,這一點很可能導致他失去一流主帥的競爭能力;反觀施丹在執教的短短幾年間已經展現了多元的戰術手段,也把歐陸大風潮慢慢融入其中,雖然欠缺了作為時代標杆的代表性戰術,但至少延續了自己在豪門的生存能力,這一點是值得參考的。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