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踢走「拖延症」


面對不喜歡做的事,很多人會選擇逃避。然而,避無可避下,就會用「拖」字訣。以往做事拖泥帶水,會被人說「婆媽」;今時今日,喜歡「拖」的人,有種病叫做「拖延症」。

無論三歲小孩,還是八十歲老人,都有機會患上「拖延症」。近年,這個病愈受關注,特別在職場上。不少「拖延症」患者會以「我很忙」作為藉口,致令工作一直拖著沒有機會做;有些人則視自己為弱者,覺得別人能做的,自己卻做不來,只好一直拖。

明明死線逼近,心知要動手開工了,但嘴裏常說「等一會就做」、「明天再算」。不能否認,每個人都有惰性,偶意偷懶一下亦無可厚非。不過,「拖得一時得一時」的心態愈見頻繁,甚至出現不能自控的情況,那你很有可能成為「拖延症」的重病患了。

非臨到死線前夕才被逼動手的人,往往是別人眼中的大懶人。天生的懶鬼,也許無藥可救;但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擔心自己做不好,遲遲不敢行動,因焦慮才導致「拖延症」出現的話,就要盡快對症下藥。
多倫多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萊特指出,大多數「拖延症」患者在推遲事情的同時,會不斷重覆出現「為甚麼我不能做應該做的事情?」,或者「我應更有責任感」等責怪自己的思想。他們不夠自信而故作拖延,內心卻一直充滿壓力與焦慮。

一旦陷入「拖延症」的惡性循環,固然會大減工作效率,甚至令你錯過升職加薪的機會。要是你有疑似「拖延症」,可試試以下專家建議的方法,一齊踢走「拖」字訣。

1. 收拾雜念 從辦公桌開始
凌亂的辦公桌有助創意力運用,不過要改善「拖延症」,你需要的是整潔的辦公桌。把與工作無關的東西,如零食、小玩具等收拾好,以及關掉音樂、facebook等,有助一心一意把工作完成。

2. 制定可實行的目標
不妨用便條紙寫下每日工作目標,貼在當眼處,時刻提醒自己。每完成一項後,把相關部分撕去或刪去,看到手上的工作量逐漸變少,可以提升積極性。惟須留意,訂定目標時,要符合「做得到」的條件,有需要時可把工作劃分成較易控制的小目標。過分要求自己或會造成反效果,打擊自信,使「拖延症」變得更嚴重。
3. 從簡單的事入手 限時執行
這個耳熟能詳的方法常被遺忘,在工作清單之中,揀出最簡單的工作開始入手,順利完成後,可以給自己一點小獎勵,例如喝一杯咖啡,吃一口零食,或者聽一首歌,既能予以自己滿足感,亦可增強工作的動力。把工作排好次序外,亦可配合一些計時軟件,要求自己在限時內完成,有助提升工作效率。

更多打工仔分享,追蹤 ECjobsonline 專頁 或 瀏覽 www.ECjobsonline.com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