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疫情下近4成人體重增10% 原因係...
第5波疫情嚴峻期間,大多數市民留在家中避疫,上網課、在家工作等,大部分運動場所關閉、食肆有限度開放的情況下,不少人缺乏運動、又叫外賣「解決3餐」,恐成增磅元兇。有機構發表民意調查指36%港人的體重較疫情前增加1成,也有4成受訪者指提不起勁重拾運動習慣。由於肥胖會增加患脂肪肝、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機構建議,肥胖症患者應尋求醫療團隊協助,例如專科醫生、註冊營養師、運動專家等,並從生活習慣、藥物等方面作治療。
香港肥胖學會於5月27日至6月6日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調查,訪問559名18歲以上的人士。香港肥胖學會創會主席及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公布調查結果,顯示第5波疫情對港人體重控制有一定影響,例如37%港人在第5波期間運動量減少,當中9成人指是減少外去避免中招,另表示戴口罩下做運動感到不適;也有8成多人因運動設施關閉而少做運動。而相較於首4波疫情,22%受訪者認為較難控制體重,而較常吃零食、運動量較少的人士,升幅分別達85%及76%。疫情緩和後,亦有44%受訪者表示要趁疫情未爆發,把握機會多外出用膳。
另外,該調查反映,曾減肥的港人平均減肥5次,但有4次反彈。調查亦顯示本港肥胖歧視嚴重,肥胖經常被歸咎為個人不努力、缺乏意志力及自制能力不足。不過,香港肥胖學會現任主席及外科專科醫生徐俊苗引用最新的研究指出,不少導致肥胖的因素並非個人可控制,即使成功減磅,體內亦有「生存機制」促使反彈,因為當人試圖減肥,身體會為了避免卡路里攝取減少致死,賀爾蒙會迅速發生變化、增加食欲、減慢新陳代謝等,故「生存機制」是肥胖元兇,也是「食少咗嘢都減唔到肥」、「減肥一次比一次難減」的原因。徐又提到,上班捱夜、睡眠不足都會令增加食欲的「飢餓素」上升,同時令減少食欲的「瘦素」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