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停播】香港首個多元性向文化節目,17年來見證了甚麼?
緊貼性/別小眾社群動向 對平權工作者的另類肯定
「有邊個搞組織嘅人未上過《自己人》?」收到《自己人》停播的消息後,我分別從幾位平權夥伴口中聽到這句感慨。《自己人》幾乎每集都會有受訪嘉賓,老實說,早期能受訪的性/別小眾並不多,因此只要在平權圈子努力過一些日子,基本上都曾被邀請過上《自己人》。漸漸地,對於平權工作者而言,「上自己人」除了是對公眾宣傳平權工作的機會,也彷彿是一種「另類肯定」。
就我個人而言,首兩次「上自己人」都是以《同讀文化節》籌委的身份,自己有份搞的活動能得到重視固然榮幸。但我感受更深的,卻是2021年以個人身份發起「演唱會派彩虹旗行動」時接受電話訪問。那次其實是一個只有十多人參與的個人行動,但竟然也被看見了。那份「肯定」讓那時在組織工作和自我價值中迷失的我,重燃了一點熱誠。
事實上,要每週訪問一組嘉賓而盡量不重複,在議題上必須與時並進,並且需要非常緊貼性/別圈子發生的事,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近年,在《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兩個性/別小眾友善的主流媒體停運後,平權消息的傳播有點零散,但我卻不只一次對《自己人》掌握社群消息的敏銳度感到驚訝——有時在社交媒體上偶爾滑過一則不太起眼的宣傳貼文,不久就會發現那個活動的搞手將會成為該星期的《自己人》嘉賓。這份對社群消息的觸覺,對缺乏資源做宣傳的活動搞手有很大幫助。早前在Pride Month 舉辦「彩虹身心靈計劃」的彩虹店家也在G點訪問中提到,起初幾乎沒有性/別組織協助宣傳,直到他們上《自己人》接觸到圈內人,才開始有了信心。
結語:「節目調動」背後,政府少了一塊擋箭牌
《自己人》停播,令公眾少了一個「無意間」接觸到性/別小眾資訊的渠道(其實也令牆內「自己人」失去了每週一次的陪伴),對於性/別小眾社群來說,固然遺憾。不過我認為,《自己人》的停播對政府而言也不無損失。
政府每次受國際社會質疑性/別小眾平權狀況的時候,總會辯稱自己「一直致力透過多種渠道推廣共融、互相尊重、不歧視不同性傾向和跨性別人士的信息」。《自己人》作為公營電台的長壽多元性向節目,其實大可以成為「說好香港故事」的一部份。然而,現在香港電台卻以「節目調動」此等意義不明的原因*停播一個「推廣渠道」,不但拆下了政府的一塊擋箭牌,甚至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國際笑話,這不是與「說好香港故事」的主旋律背道而馳嗎?
*編按:香港電台第二台網站顯示,下週同樣時間將會播出重溫過去95年大型活動及特備節目的《收音機回憶錄》。就「節目調動」操作而言,以一個只有13集的特備節目,取代一個做了超過17年的長壽節目,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延伸閱讀:關於港台《自己人》停播|Simon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