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影像分析】馬刺先發貧攻, Leonard 狂遭包夾伺候!〈圖解〉
原文出處《Cool籃球教室》 作者《籃球戰術天地》
前幾天作客奧克拉荷馬城,這又是一場馬刺克服落後多達 21 分之多,最後卻逆轉驚險拿下勝利的比賽。然而,上半場馬刺在進攻端狀態提前暴露出隱憂,不免讓人想起前兩年季後賽面對同樣的困境,當對手不斷對於主攻者 Kawhi Leonard 祭出「包夾」策略,馬刺進攻因此陷入停滯狀態,變成另一支完全不會進攻的球隊。
大部分的人會把這些問題設限在 Kawhi Leonard 不是一名優秀的傳球手!如果面對更加具有針對性包夾防守時,大量持球的 Leonard 看起來太過獨霸,無法順利將球送到處在空檔隊友手上!他只是一名很好的「終結者」,卻不是很好的「組織者」?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京哥哥不這麼認為,如果對方可以肆無忌憚包夾 Kawhi Leonard ,這表示馬刺場上擺出的陣容組合有其進攻缺陷,不單單只是 Leonard 組織能力問題而已。
以這場出戰雷霆賽後簡單數據為依據,先發球員 Dedmon 、 Green 、 Parker 賽後正負值分別是糟糕的 -14 、 -19 、 -16 ;但替補球員 Gasol 、 Ginobili 、 Mills 賽後正負值是反差的 +14 、 +26 、 +21 ;而整場比賽被大量包夾伺候的 Kawhi Leonard 正負值,從原本的負數拉到最後的正數〈+13〉,這顯示如果 Leonard 與先發及替補不同搭配,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表現!
對!或許我們可以大膽論斷。如果馬刺堅持把球權大量分配在雙核〈 Leonard 、 Aldridge 〉身上,那麼 Dedmon 、 Green 、 Parker 三名先發同時在場上組成的弱邊威脅性,反倒成了對手可以大肆包夾雙核的機會。
本場比賽或許可以解釋馬刺球迷近幾些年來一些疑惑,為什麼馬刺在進攻端上板凳球員始終比先發球員執行戰術會更加流暢?持球的 Leonard 組織能力應該不是絕對,非持球的弱邊隊友突圍能力才是關鍵!
▲先看看這張截圖,也是馬刺近幾年攻擊核心轉變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對手會輕忽 Tony Parker 的投籃,刻意放掉無持球的 Parker 一大段距離〈紫線〉,選擇把重兵壓在持球 Leonard 身上〈綠線〉。利用「放投」弱邊的 Parker 以利「包夾」強邊的 Leonard 這種針對性防守策略。
▲同樣情況比賽中一再出現,雷霆防守者放空 Tony Parker 有一大段距離〈紫線〉,全部擠在籃下防堵 Leonard 的切入就好〈紅線〉!
Parker 投籃一直有射程不足加上出手較慢等問題,即便帳面上的三分球命中率不是極差,但對手就是喜歡離他兩三步來防守,這一點正好與替補出手快的兩名後衛 Manu 與 Mills 是相反的。
▲如果 Parker 的遠程投籃不構成威脅性〈紫線〉,這等同於進攻拉不開空間,那麼防守者 Westbrook 就能全心全意把重心放在 Leonard 身上〈綠線〉。前兩年季後賽勁敵快艇與雷霆就是如此防守 Leonard ,如果今年再碰頭同樣戲碼絕對也不會變換,那麼馬刺你該怎麼及早應對呢?
▲接下來看看以下這則影片,它存在著馬刺先發進攻上的另外兩個問題點。
右翼 Leonard 執行 Pick & Roll 遭對手包夾只好球傳 Dedmon , Leonard 拿回球從中間突破又遇包夾只好球傳左翼 Green 。結果最後繞了一大圈,球還是得回到 Leonard 手中倉促出手,白白浪費一次進攻機會。
影片中顯示, Leonard 兩次持球遭遇包夾都選擇把球傳給隊友,無奈 Dedmon 策應能力不足、 Green 持球能力不足均無法替隊友解圍,導致最後拆炸彈的工作還是得回到 Leonard 身上,跌跌撞撞下結束這個回合。
▲另外這則影片顯示,本波馬刺進攻時間耗到只剩 7 秒,節骨眼時刻球卻落入左翼無法組織進攻的 Danny Green 手上,然後馬刺又是一陣兵荒馬亂中結束這個回合。
如果弱邊球員進攻能力有限不構成對手威脅,那麼強邊的雙核進攻負擔就勢必加重。
▲看看這張截圖,除了原來的防守者 Roberson 外,雷霆兩名內線 Sabonis 、 Adams 全等在 Leonard 切入路徑上。馬刺內線 Dedmon 無法在外圍拉開空間〈紫線〉,導致對方可以肆無忌憚往禁區包夾 Leonard 〈紅線〉。
▲接下來我們開始把畫面切換成 Leonard 與替補球員的搭配〈 Ginobili 、 Mills 、 Gasol 〉,陣容調整過後,會呈現出怎樣不同的結果呢?
這波進攻在雷霆嚴防下消耗太多進攻時間,弱邊 Ginobili 接到球只剩 5 秒時間可用,可是 Manu 卻利用弱邊再突破短傳籃下 Gasol ,成功擺進兩分驚險化解危機!可以與上上個影片做對比,比較 2 號位上 Ginobili 與 Green 弱邊組織能力與突破能力的差別。
▲這次 Leonard 轉換推進加速想往籃下突破,然而 Adams 早早縮在禁區準備幫忙包夾,可是他卻忘記自己防守的球員已經從先發 Dedmon 變成替補 Gasol ,協防過深反而輕鬆被 Gasol 投進一記弧頂三分。
Gasol 速度不快卻是一名可以拉開空間的長人,相較於 Dedmon 來說,幫忙紓解 Leonard 包夾壓力更加有幫助,這個 Play 顯示更換陣容的重要性。
▲下半場 Leonard 往底線切入雷霆還是選擇過來包夾,球趕緊送出來弧頂 Ginobili 手上,即便防守球員 Westbrook 沒有放太多空檔,但仍然被 Manu 砍進這顆三分。
這就是馬刺板凳席上 Manu 與 Millis 共同特色,出手快且豪不猶豫,防守者不可能像對待 Parker 那樣離開他們太遠距離,這會對紓解 Leonard 包夾更有幫助。
▲ Leonard 再往底線走吸引包夾,球經弧頂 Aldridge 轉移找到弱側邊 Ginobili 手上,接球後 Manu 選擇從弱邊破口切入破壞雷霆的輪轉防守,籃下又一次妙傳給 Gasol 幾乎毀掉雷霆防線。
▲如果弱邊隊友無球能力威脅性夠,雷霆就不敢輕易去包夾 Leonard ,那麼原本一對一的對位優勢就能逐漸打開來。這次雷霆包夾不敢提前過來,因此 Leonard 選擇硬擠到籃下強打 Grant 得手。
▲連同上則影片一起解釋。看似 Roberson 的犯規麻煩解放第三節末 Leonard 的表現,讓他可以盡情單打替補上來的 Grant 。但實際是馬刺板凳陣容在進攻端上幫忙 Leonard 解圍,逼迫雷霆從原本的包夾防守改成盯人防守才是關鍵!
總結:
雖然馬刺幸運贏下這場對戰雷霆的比賽,但季末接連強隊紛紛祭出團隊防守展示力抗馬刺的方法!先發球員的貧攻導致雙核遭包夾的問題一再被放大檢視,馬刺必須在季後賽正式來臨前提早規劃好這些事情。好吧!你一定想問問京哥哥,馬刺該做出怎樣的因應之道?三個方法提供各位參考看看。
一、沿用原來先發陣容,但其他人必須挺身而出: 就像前幾場勇士同樣採包夾 Leonard 的策略,但馬刺開局卻可以領先到 20 分之多?原因在於 Green 開場做足準備,他在勇士刻意忽略他的情況下積極參與進攻,把握住很多空檔三分機會。換句話說,如果馬刺想繼續用 Dedmon 、 Green 、 Parker 這樣的先發組合,隊友必須得積極跳出來幫忙 Leonard 解圍,把那些空檔球投進去才行!
二、 Parker 拿回球權,主導攻勢:
Parker 可與 Leonard 的角色對調,從雙核手中再拿回球權主導比賽。 Parker 是一名較擅長打持球進攻的球員,而 Leonard 曾經靠著無球角色拿下過 FMVP ,兩人角色轉換可能會是雙贏的局面。前幾天戰勝爵士的比賽, Parker 持球機會明顯變多了!
三、先發變陣:
選擇把替補的 Gasol 拉上來打先發,或者 Bertans 擺上來拉開空間,甚至 Ginobili 取代 Green 或者 Parker 提前出場應戰。這些事情馬刺都曾經做過,但是他們是不會在背水一戰前提早亮出底牌的!
籃球圖解FB :
https://www.facebook.com/Philip741012
Cool籃球教室FB :
http://www.cool-style.com.tw/wd/ (加入我,給您不一樣的籃球視覺享受)
前幾天作客奧克拉荷馬城,這又是一場馬刺克服落後多達 21 分之多,最後卻逆轉驚險拿下勝利的比賽。然而,上半場馬刺在進攻端狀態提前暴露出隱憂,不免讓人想起前兩年季後賽面對同樣的困境,當對手不斷對於主攻者 Kawhi Leonard 祭出「包夾」策略,馬刺進攻因此陷入停滯狀態,變成另一支完全不會進攻的球隊。
大部分的人會把這些問題設限在 Kawhi Leonard 不是一名優秀的傳球手!如果面對更加具有針對性包夾防守時,大量持球的 Leonard 看起來太過獨霸,無法順利將球送到處在空檔隊友手上!他只是一名很好的「終結者」,卻不是很好的「組織者」?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京哥哥不這麼認為,如果對方可以肆無忌憚包夾 Kawhi Leonard ,這表示馬刺場上擺出的陣容組合有其進攻缺陷,不單單只是 Leonard 組織能力問題而已。
以這場出戰雷霆賽後簡單數據為依據,先發球員 Dedmon 、 Green 、 Parker 賽後正負值分別是糟糕的 -14 、 -19 、 -16 ;但替補球員 Gasol 、 Ginobili 、 Mills 賽後正負值是反差的 +14 、 +26 、 +21 ;而整場比賽被大量包夾伺候的 Kawhi Leonard 正負值,從原本的負數拉到最後的正數〈+13〉,這顯示如果 Leonard 與先發及替補不同搭配,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表現!
對!或許我們可以大膽論斷。如果馬刺堅持把球權大量分配在雙核〈 Leonard 、 Aldridge 〉身上,那麼 Dedmon 、 Green 、 Parker 三名先發同時在場上組成的弱邊威脅性,反倒成了對手可以大肆包夾雙核的機會。
本場比賽或許可以解釋馬刺球迷近幾些年來一些疑惑,為什麼馬刺在進攻端上板凳球員始終比先發球員執行戰術會更加流暢?持球的 Leonard 組織能力應該不是絕對,非持球的弱邊隊友突圍能力才是關鍵!
▲先看看這張截圖,也是馬刺近幾年攻擊核心轉變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對手會輕忽 Tony Parker 的投籃,刻意放掉無持球的 Parker 一大段距離〈紫線〉,選擇把重兵壓在持球 Leonard 身上〈綠線〉。利用「放投」弱邊的 Parker 以利「包夾」強邊的 Leonard 這種針對性防守策略。
▲同樣情況比賽中一再出現,雷霆防守者放空 Tony Parker 有一大段距離〈紫線〉,全部擠在籃下防堵 Leonard 的切入就好〈紅線〉!
Parker 投籃一直有射程不足加上出手較慢等問題,即便帳面上的三分球命中率不是極差,但對手就是喜歡離他兩三步來防守,這一點正好與替補出手快的兩名後衛 Manu 與 Mills 是相反的。
▲如果 Parker 的遠程投籃不構成威脅性〈紫線〉,這等同於進攻拉不開空間,那麼防守者 Westbrook 就能全心全意把重心放在 Leonard 身上〈綠線〉。前兩年季後賽勁敵快艇與雷霆就是如此防守 Leonard ,如果今年再碰頭同樣戲碼絕對也不會變換,那麼馬刺你該怎麼及早應對呢?
▲接下來看看以下這則影片,它存在著馬刺先發進攻上的另外兩個問題點。
右翼 Leonard 執行 Pick & Roll 遭對手包夾只好球傳 Dedmon , Leonard 拿回球從中間突破又遇包夾只好球傳左翼 Green 。結果最後繞了一大圈,球還是得回到 Leonard 手中倉促出手,白白浪費一次進攻機會。
影片中顯示, Leonard 兩次持球遭遇包夾都選擇把球傳給隊友,無奈 Dedmon 策應能力不足、 Green 持球能力不足均無法替隊友解圍,導致最後拆炸彈的工作還是得回到 Leonard 身上,跌跌撞撞下結束這個回合。
▲另外這則影片顯示,本波馬刺進攻時間耗到只剩 7 秒,節骨眼時刻球卻落入左翼無法組織進攻的 Danny Green 手上,然後馬刺又是一陣兵荒馬亂中結束這個回合。
如果弱邊球員進攻能力有限不構成對手威脅,那麼強邊的雙核進攻負擔就勢必加重。
▲看看這張截圖,除了原來的防守者 Roberson 外,雷霆兩名內線 Sabonis 、 Adams 全等在 Leonard 切入路徑上。馬刺內線 Dedmon 無法在外圍拉開空間〈紫線〉,導致對方可以肆無忌憚往禁區包夾 Leonard 〈紅線〉。
▲接下來我們開始把畫面切換成 Leonard 與替補球員的搭配〈 Ginobili 、 Mills 、 Gasol 〉,陣容調整過後,會呈現出怎樣不同的結果呢?
這波進攻在雷霆嚴防下消耗太多進攻時間,弱邊 Ginobili 接到球只剩 5 秒時間可用,可是 Manu 卻利用弱邊再突破短傳籃下 Gasol ,成功擺進兩分驚險化解危機!可以與上上個影片做對比,比較 2 號位上 Ginobili 與 Green 弱邊組織能力與突破能力的差別。
▲這次 Leonard 轉換推進加速想往籃下突破,然而 Adams 早早縮在禁區準備幫忙包夾,可是他卻忘記自己防守的球員已經從先發 Dedmon 變成替補 Gasol ,協防過深反而輕鬆被 Gasol 投進一記弧頂三分。
Gasol 速度不快卻是一名可以拉開空間的長人,相較於 Dedmon 來說,幫忙紓解 Leonard 包夾壓力更加有幫助,這個 Play 顯示更換陣容的重要性。
▲下半場 Leonard 往底線切入雷霆還是選擇過來包夾,球趕緊送出來弧頂 Ginobili 手上,即便防守球員 Westbrook 沒有放太多空檔,但仍然被 Manu 砍進這顆三分。
這就是馬刺板凳席上 Manu 與 Millis 共同特色,出手快且豪不猶豫,防守者不可能像對待 Parker 那樣離開他們太遠距離,這會對紓解 Leonard 包夾更有幫助。
▲ Leonard 再往底線走吸引包夾,球經弧頂 Aldridge 轉移找到弱側邊 Ginobili 手上,接球後 Manu 選擇從弱邊破口切入破壞雷霆的輪轉防守,籃下又一次妙傳給 Gasol 幾乎毀掉雷霆防線。
▲如果弱邊隊友無球能力威脅性夠,雷霆就不敢輕易去包夾 Leonard ,那麼原本一對一的對位優勢就能逐漸打開來。這次雷霆包夾不敢提前過來,因此 Leonard 選擇硬擠到籃下強打 Grant 得手。
▲連同上則影片一起解釋。看似 Roberson 的犯規麻煩解放第三節末 Leonard 的表現,讓他可以盡情單打替補上來的 Grant 。但實際是馬刺板凳陣容在進攻端上幫忙 Leonard 解圍,逼迫雷霆從原本的包夾防守改成盯人防守才是關鍵!
總結:
雖然馬刺幸運贏下這場對戰雷霆的比賽,但季末接連強隊紛紛祭出團隊防守展示力抗馬刺的方法!先發球員的貧攻導致雙核遭包夾的問題一再被放大檢視,馬刺必須在季後賽正式來臨前提早規劃好這些事情。好吧!你一定想問問京哥哥,馬刺該做出怎樣的因應之道?三個方法提供各位參考看看。
一、沿用原來先發陣容,但其他人必須挺身而出: 就像前幾場勇士同樣採包夾 Leonard 的策略,但馬刺開局卻可以領先到 20 分之多?原因在於 Green 開場做足準備,他在勇士刻意忽略他的情況下積極參與進攻,把握住很多空檔三分機會。換句話說,如果馬刺想繼續用 Dedmon 、 Green 、 Parker 這樣的先發組合,隊友必須得積極跳出來幫忙 Leonard 解圍,把那些空檔球投進去才行!
二、 Parker 拿回球權,主導攻勢:
Parker 可與 Leonard 的角色對調,從雙核手中再拿回球權主導比賽。 Parker 是一名較擅長打持球進攻的球員,而 Leonard 曾經靠著無球角色拿下過 FMVP ,兩人角色轉換可能會是雙贏的局面。前幾天戰勝爵士的比賽, Parker 持球機會明顯變多了!
三、先發變陣:
選擇把替補的 Gasol 拉上來打先發,或者 Bertans 擺上來拉開空間,甚至 Ginobili 取代 Green 或者 Parker 提前出場應戰。這些事情馬刺都曾經做過,但是他們是不會在背水一戰前提早亮出底牌的!
籃球圖解FB :
https://www.facebook.com/Philip741012
Cool籃球教室FB :
http://www.cool-style.com.tw/wd/ (加入我,給您不一樣的籃球視覺享受)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延伸閲讀:
【戰術影像分析】金州勇士進攻體系解密 - 轉移球。〈圖解〉
【戰術影像分析】 勇士慘敗金塊,也許他們害怕高空作戰?〈圖解〉
【戰術影像分析】 Mike D'Antoni 戰術筆記 - 手槍 Pistol 。〈圖解〉
【戰術影像分析】火箭 Harden 主控, D'Antoni 體系下的早期進攻!〈圖解〉
前爵士球員Tibor Pleiss背棄國家隊,遭教練禁賽!
【戰術影像分析】金州勇士進攻體系解密 - 轉移球。〈圖解〉
【戰術影像分析】 勇士慘敗金塊,也許他們害怕高空作戰?〈圖解〉
【戰術影像分析】 Mike D'Antoni 戰術筆記 - 手槍 Pistol 。〈圖解〉
【戰術影像分析】火箭 Harden 主控, D'Antoni 體系下的早期進攻!〈圖解〉
前爵士球員Tibor Pleiss背棄國家隊,遭教練禁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