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襲港 天文台三日後才公佈
天文台延至昨日才公佈上周六本港空氣中含有放射性碘 131,市民蒙在鼓裏三日。天文台解釋,因需兩日收集空氣塵埃樣本和化驗複檢,最快也要隔日才有資料公佈。有立法會議員指,若儀器做不到,應盡快更換。
天文台在全港設有 10個輻射監測站,其中京士柏和萬宜水庫的元五墳監測站,設有高容量空氣採樣器收集空氣塵埃樣本,塵埃依附在儀器內的濾紙上,化驗人員將濾紙放入高純度鍺探測器中,可找出是否含有人工放射物質。
自日本 311地震和海嘯後,天文台加強監測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由以往每星期取樣 3小時,改為每日一次,至上周六起才 24小時不停抽取空氣樣本。
檢測過程需時兩天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表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輻射量極微,取樣需由往常數小時延長至 22小時,才可達到可靠程度;之後化驗需數小時,複檢再需數小時,所以要約兩日才有資料可公佈。若放射性物質濃度突然升高,現時實時公佈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也會急升,市民可及早防備,毋須等待放射性物質數據。
天文台以技術為由,無法即日公佈碘 131數據,本周一的情況,最快今日才知,隔了一日;但上周六的數據至昨日才公佈,隔了兩日,有人為延遲公佈之嫌。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華明相信,天文台因首次在本港空氣中驗出碘 131,「所以審慎考慮公佈,但點計都唔使咁耐,市民想要有效率、有公信力嘅政府,日本已經衰咗,香港政府唔應該步其後塵」。他認為若天文台儀器落後,應盡快更換。
大亞灣民間監察會成員、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竟明促請在鄰近大亞灣的地區加設實驗室,以便評估大亞灣核電廠出現事故的即時影響,「淨係得京士柏絕對唔夠,起碼都要喺東平州或者塔門加一個,咁先至真正監察到大亞灣」。
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330&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5121156
天文台在全港設有 10個輻射監測站,其中京士柏和萬宜水庫的元五墳監測站,設有高容量空氣採樣器收集空氣塵埃樣本,塵埃依附在儀器內的濾紙上,化驗人員將濾紙放入高純度鍺探測器中,可找出是否含有人工放射物質。
自日本 311地震和海嘯後,天文台加強監測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由以往每星期取樣 3小時,改為每日一次,至上周六起才 24小時不停抽取空氣樣本。
檢測過程需時兩天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表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輻射量極微,取樣需由往常數小時延長至 22小時,才可達到可靠程度;之後化驗需數小時,複檢再需數小時,所以要約兩日才有資料可公佈。若放射性物質濃度突然升高,現時實時公佈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也會急升,市民可及早防備,毋須等待放射性物質數據。
天文台以技術為由,無法即日公佈碘 131數據,本周一的情況,最快今日才知,隔了一日;但上周六的數據至昨日才公佈,隔了兩日,有人為延遲公佈之嫌。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華明相信,天文台因首次在本港空氣中驗出碘 131,「所以審慎考慮公佈,但點計都唔使咁耐,市民想要有效率、有公信力嘅政府,日本已經衰咗,香港政府唔應該步其後塵」。他認為若天文台儀器落後,應盡快更換。
大亞灣民間監察會成員、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竟明促請在鄰近大亞灣的地區加設實驗室,以便評估大亞灣核電廠出現事故的即時影響,「淨係得京士柏絕對唔夠,起碼都要喺東平州或者塔門加一個,咁先至真正監察到大亞灣」。
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330&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51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