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丸》淺論與感想
[size=150]今年NHK大河劇是《真田丸》。顧名思義,真田丸為大阪城南面所修築的出丸,為丸馬出,用以鞏衛大阪城防。負責防守的是大名鼎鼎的真田信繁,《真田丸》便是他的故事。
真田信繁為真田信幸的次子,真田一德齋的孫兒。在歷史上,他的早年記載甚少。直至昌幸上洛,投效秀吉,信繁的人質生涯由上杉家移至豐臣家,記述由此益多。這也給了編劇們填補這空缺。劇集中,信繁的成長深受昌幸的影響。真田昌幸在戰國時代以智謀著稱。武田信玄稱之為宛如吾之雙目之人,豐臣秀吉稱之為表裏比興之人,可見其名聲之大。昌幸為了保住辛苦得來的領地,包括真田鄉,岩櫃城,沼田城等,周旋在各個強權之中,他軟硬兼施,屢次與上杉、北條、織田、豐臣博奕,外交手腕為世所僅見。
信繁從中明白戰國時代的生存法則。行人做事永遠準備兩三個方案,左右逢源,才可在列強中存活。信繁生涯的飛躍則在入豐臣家為質之時。信繁與兄長信幸均獲賜姓豐臣,前者更迎娶豐臣家重臣大谷吉繼之女為妻,更以馬迴眾身份,授予從五位下左衛門佐的官職,可謂恩遇日隆。與此同時,豐臣家卻隱患日深。北條部將偷襲名胡桃城,秀吉以此為藉口,討伐北條氏。未幾,小田原城失陷,奧羽一地歸降,秀吉正式統一全國,成為天下人。不過,秀吉好大喜功,想征伐朝鮮,發動文祿慶長之役。聯軍兩清征朝鮮均顆粒無收,損失慘重,更種下文治派(石田三成,小西行長)與武斷派(加藤清正,福島正則)之間的矛盾。
繼承人問題又呼之欲出。《真田丸》中,秀吉本想退隱,以秀次為關白代政。後因秀吉晚年得子,誰是繼承人就成為眾人之問題。史稱秀次濫殺,行為荒誕,有殺生關白之稱號。秀吉更以其謀反罪論處,逼其切腹。不過,歷史上秀次無道的記載有添加之處。反而,劇集的處理不錯。秀次因壓力過大,選擇逃避,秀吉要他思過,他想自己走投無路,切腹自殺,這才合乎人性。
秀吉晚年越見昏庸,豐臣家又枝葉不盛,秀賴年幼,需顧命大臣輔助。可惜五家老,五奉行的制度並不能延續豐臣家的香火。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則以筆頭家老身份當政,又與眾大名聯姻,屢犯豐臣制度,引起石田三成,前田玄以等奉行不滿,積怨終於爆發。德川家康以上杉景勝謀反為由,進兵會津,石田隨即擁立毛利輝元為總大將,討伐家康。西軍襲取伏見城,鳥居元忠戰死。東西二軍最後在關原交戰,決定天下誰屬。
同時,真田家也面臨決擇時刻。究竟從屬德川?還是豐臣家?昌幸,信幸,信繁父子三人並無定見。最後,信幸決定出仕德川家,投效東軍,昌幸,信繁則入上田城投效西軍。無論誰勝誰負,也能保住對方性命,延續家族血脈,是之謂犬伏訣別。昌幸希望在上田城拖著德川旗本本隊,隨著東西兩軍戰情膠著,能對西軍有利,從而一統甲斐,信濃二國。可惜事與願違,關原之戰一天便結束。西軍因小早川秀秋臨陣倒戈而一敗塗地。即使昌幸以數千兵力大敗德川三萬六千大軍,更令秀忠在關原終戰前,無法到達戰場。
事後,德川家康勃然大怒,下令處死昌幸,信繁,幸得信幸與外父本多忠勝求情,最終流放九度山。信繁與父親在九度山生活艱苦,經常要賒借度日,靠著信幸的接濟才能維持生活。昌幸則在九度山鬱鬱而終。相傳昌幸臨終前向信繁面授機宜,認為德川豐臣必有一戰,要戰勝德川,需分隊進攻尾張,掌握奈良,燒二條城,纏著德川聯軍,以待其生變。換句話說,必需先發制人才有勝機,《真田丸》也有詳而述之。
獲得真傳的信繁決定下山,投效豐臣一方,以報知遇之恩。在《真田丸》中,信繁臨走前,讓兒子大助抽漢文二字,以定其新名號,結果幸村就成為信繁的新名。這當然是戲劇之言。歷史上,信繁曾出家,名好白。幸村二字只能見諸江戶時代的小說。現存書信也見信繁二字,沒有幸村的記載。
信繁以牢人眾身份入大阪城,他修改父親的策略,進言不獲接納,更備受排擠輕視。豐臣家根本不信任牢人眾,歧視甚深。後藤基次,毛利勝永,真田信繁與大野治房等不協,最後只能以籠城策待敵。但籠城策的根本在於以守待緩,當時是無法有緩兵的。信繁退而求其次,要求建立出丸,鞏衛大阪。真田信繁終可一試身手。信繁在篠山引誘前田軍進攻,德川軍爭先恐後直撲真田丸,但受制於濠溝,防柵及連環火網,信繁更出城突擊,大敗德川聯軍。
以上為四十五集的故事,最後五集的故事為—
大阪冬之陣最後以和局結束,信繁大失所望。和局以拆取真田丸,大阪城二之丸,三之丸,填平濠溝為本。大阪城則成為裸城。德川家以秀賴大量收留為由,發動大阪夏之陣。在道明寺之戰,伊達政宗為首的聯軍大敗西軍,後藤基次戰死。信繁負責殿軍,協助友軍撤退。他在天王寺組織軍隊向家康本陣衝鋒,德川旗本隊大亂,家康更有自盡之意。家康冷靜下來後,組織反攻,真田軍幾近傷亡迨盡。秀賴又縮在大阪城,不肯親征,信繁最後的希望也幻滅。真田信繁全身受創,死於亂軍之中。
真田信繁成為家傳戶曉的人物,日本第一武士的名聲經歷戰國,江戶時代也不曾減退。這可能與日本人的心理投射有關。信繁死而後已為豐臣家奮戰,卻備受猜忌,無法一展所長,最後功敗垂成。不小日本人身同感受,同情悲劇英雄無奈,故將他與源九郎義經並列。崇尚敗者之美學,更令信繁的名聲顯著。
此外,筆者想一談此劇的選角。《真田丸》內有三位配角表現良好。第一位是飾演豐臣秀吉的小日向文世。他將秀吉的機智,殘酷,表現得淋漓盡致。由其是秀吉老去時的神態更活現於其面龐上。第二位是草刈正雄,飾演真田昌幸。說來有趣,草刈正雄在三十年前的真田太平記演信繁,今次則演父親。看著他的演出,智謀出眾的昌幸捨他其誰。他在九度山死前的囑咐,更是感人至深。最後飾演石田三成的山本耕史也不錯。石田在劇集中段的擔綱甚重,山本演的是內歛,不善交際的石田三成,為豐臣家盡忠的精神,為此角色添上悲劇色彩。
筆者不太追看大河劇,只曾看義經,軍師官兵衛,僅此而已。這次吸引筆者賞劇的原因,大體是故事與選角吧,畢竟戰國歷史也是筆者鐘愛的題材。
書籍推薦:平山優的真田三代。
真田信繁為真田信幸的次子,真田一德齋的孫兒。在歷史上,他的早年記載甚少。直至昌幸上洛,投效秀吉,信繁的人質生涯由上杉家移至豐臣家,記述由此益多。這也給了編劇們填補這空缺。劇集中,信繁的成長深受昌幸的影響。真田昌幸在戰國時代以智謀著稱。武田信玄稱之為宛如吾之雙目之人,豐臣秀吉稱之為表裏比興之人,可見其名聲之大。昌幸為了保住辛苦得來的領地,包括真田鄉,岩櫃城,沼田城等,周旋在各個強權之中,他軟硬兼施,屢次與上杉、北條、織田、豐臣博奕,外交手腕為世所僅見。
信繁從中明白戰國時代的生存法則。行人做事永遠準備兩三個方案,左右逢源,才可在列強中存活。信繁生涯的飛躍則在入豐臣家為質之時。信繁與兄長信幸均獲賜姓豐臣,前者更迎娶豐臣家重臣大谷吉繼之女為妻,更以馬迴眾身份,授予從五位下左衛門佐的官職,可謂恩遇日隆。與此同時,豐臣家卻隱患日深。北條部將偷襲名胡桃城,秀吉以此為藉口,討伐北條氏。未幾,小田原城失陷,奧羽一地歸降,秀吉正式統一全國,成為天下人。不過,秀吉好大喜功,想征伐朝鮮,發動文祿慶長之役。聯軍兩清征朝鮮均顆粒無收,損失慘重,更種下文治派(石田三成,小西行長)與武斷派(加藤清正,福島正則)之間的矛盾。
繼承人問題又呼之欲出。《真田丸》中,秀吉本想退隱,以秀次為關白代政。後因秀吉晚年得子,誰是繼承人就成為眾人之問題。史稱秀次濫殺,行為荒誕,有殺生關白之稱號。秀吉更以其謀反罪論處,逼其切腹。不過,歷史上秀次無道的記載有添加之處。反而,劇集的處理不錯。秀次因壓力過大,選擇逃避,秀吉要他思過,他想自己走投無路,切腹自殺,這才合乎人性。
秀吉晚年越見昏庸,豐臣家又枝葉不盛,秀賴年幼,需顧命大臣輔助。可惜五家老,五奉行的制度並不能延續豐臣家的香火。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則以筆頭家老身份當政,又與眾大名聯姻,屢犯豐臣制度,引起石田三成,前田玄以等奉行不滿,積怨終於爆發。德川家康以上杉景勝謀反為由,進兵會津,石田隨即擁立毛利輝元為總大將,討伐家康。西軍襲取伏見城,鳥居元忠戰死。東西二軍最後在關原交戰,決定天下誰屬。
同時,真田家也面臨決擇時刻。究竟從屬德川?還是豐臣家?昌幸,信幸,信繁父子三人並無定見。最後,信幸決定出仕德川家,投效東軍,昌幸,信繁則入上田城投效西軍。無論誰勝誰負,也能保住對方性命,延續家族血脈,是之謂犬伏訣別。昌幸希望在上田城拖著德川旗本本隊,隨著東西兩軍戰情膠著,能對西軍有利,從而一統甲斐,信濃二國。可惜事與願違,關原之戰一天便結束。西軍因小早川秀秋臨陣倒戈而一敗塗地。即使昌幸以數千兵力大敗德川三萬六千大軍,更令秀忠在關原終戰前,無法到達戰場。
事後,德川家康勃然大怒,下令處死昌幸,信繁,幸得信幸與外父本多忠勝求情,最終流放九度山。信繁與父親在九度山生活艱苦,經常要賒借度日,靠著信幸的接濟才能維持生活。昌幸則在九度山鬱鬱而終。相傳昌幸臨終前向信繁面授機宜,認為德川豐臣必有一戰,要戰勝德川,需分隊進攻尾張,掌握奈良,燒二條城,纏著德川聯軍,以待其生變。換句話說,必需先發制人才有勝機,《真田丸》也有詳而述之。
獲得真傳的信繁決定下山,投效豐臣一方,以報知遇之恩。在《真田丸》中,信繁臨走前,讓兒子大助抽漢文二字,以定其新名號,結果幸村就成為信繁的新名。這當然是戲劇之言。歷史上,信繁曾出家,名好白。幸村二字只能見諸江戶時代的小說。現存書信也見信繁二字,沒有幸村的記載。
信繁以牢人眾身份入大阪城,他修改父親的策略,進言不獲接納,更備受排擠輕視。豐臣家根本不信任牢人眾,歧視甚深。後藤基次,毛利勝永,真田信繁與大野治房等不協,最後只能以籠城策待敵。但籠城策的根本在於以守待緩,當時是無法有緩兵的。信繁退而求其次,要求建立出丸,鞏衛大阪。真田信繁終可一試身手。信繁在篠山引誘前田軍進攻,德川軍爭先恐後直撲真田丸,但受制於濠溝,防柵及連環火網,信繁更出城突擊,大敗德川聯軍。
以上為四十五集的故事,最後五集的故事為—
大阪冬之陣最後以和局結束,信繁大失所望。和局以拆取真田丸,大阪城二之丸,三之丸,填平濠溝為本。大阪城則成為裸城。德川家以秀賴大量收留為由,發動大阪夏之陣。在道明寺之戰,伊達政宗為首的聯軍大敗西軍,後藤基次戰死。信繁負責殿軍,協助友軍撤退。他在天王寺組織軍隊向家康本陣衝鋒,德川旗本隊大亂,家康更有自盡之意。家康冷靜下來後,組織反攻,真田軍幾近傷亡迨盡。秀賴又縮在大阪城,不肯親征,信繁最後的希望也幻滅。真田信繁全身受創,死於亂軍之中。
真田信繁成為家傳戶曉的人物,日本第一武士的名聲經歷戰國,江戶時代也不曾減退。這可能與日本人的心理投射有關。信繁死而後已為豐臣家奮戰,卻備受猜忌,無法一展所長,最後功敗垂成。不小日本人身同感受,同情悲劇英雄無奈,故將他與源九郎義經並列。崇尚敗者之美學,更令信繁的名聲顯著。
此外,筆者想一談此劇的選角。《真田丸》內有三位配角表現良好。第一位是飾演豐臣秀吉的小日向文世。他將秀吉的機智,殘酷,表現得淋漓盡致。由其是秀吉老去時的神態更活現於其面龐上。第二位是草刈正雄,飾演真田昌幸。說來有趣,草刈正雄在三十年前的真田太平記演信繁,今次則演父親。看著他的演出,智謀出眾的昌幸捨他其誰。他在九度山死前的囑咐,更是感人至深。最後飾演石田三成的山本耕史也不錯。石田在劇集中段的擔綱甚重,山本演的是內歛,不善交際的石田三成,為豐臣家盡忠的精神,為此角色添上悲劇色彩。
筆者不太追看大河劇,只曾看義經,軍師官兵衛,僅此而已。這次吸引筆者賞劇的原因,大體是故事與選角吧,畢竟戰國歷史也是筆者鐘愛的題材。
書籍推薦:平山優的真田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