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戲復刻)《復國者聯盟》— 剪不斷理還亂的日韓關係
最近,釜山事件再次撼動脆弱的日韓同盟。
歷史題材一直是電影的重要元素。韓國有不少電影以日本殖民時期為本,《復國者聯盟》便是顯例,為何此電影會引起韓人共鳴,除了金光閃爍的演員陣容外,當中還有深刻的歷史糾纏,下文試析論之。
電影開始,就是風起雲湧的暗殺,目標直指朝鮮總督寺內正毅,殺手廉碩晉失敗被擒。
何以起義烽起?這是基於朝鮮深厚的歷史傳統(如近六百年的李氏皇朝)及國民身份認同所致。由前者確立後者。踏入十九世紀末期,朝鮮半島成為列強的博奕場。踴踴若試者為新興現代化國家 — 日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亦因朝鮮本土利益而起,最終帝國日本得勝。(其實日俄戰爭,日本瀕臨破產,無法再經消耗,必需停戰談和。)李朝天子頓成傀儡,直至一九一零年,朝鮮被日本吞併,展開長達三十五年的殖民時期。
舉國淪亡,愛國民眾挺而走險,反抗日本殖民統治。一九一九年三月一日,朝鮮爆發獨立運動,結果被嚴厲彈壓(時至今日,三一節與光復節均是南韓的公眾假期,後者更是大韓民國政府成立紀念日),歷任朝鮮總督有見及此,便加快推行皇民化運動,削弱朝鮮人的國家意識,達致內鮮一體。
有別於台灣政策,一九三七年十月二日,政府強制每名朝鮮人民必需背誦《皇國臣民誓詞》,又在朝鮮神宮立起「皇國臣民誓詞之柱」,極盡壓迫的能事。除了這些後期措施外,皇民化運動的關節點在於三點:一是「國語運動」,二是改易姓名,三是建立志願兵制度。首先,所謂國語即日語。全體朝鮮民眾只準在公開場合說官方語言,違者犯法。其次,民眾需更易日本姓名,如金姓改為金山,金田。再者,每人需進神社參拜以天皇為主的神祇,加強歸屬感。為了進益皇民身份認同及對抗歧視,不少青壯選擇入伍,目的是比日本人更像日本人。他們的下場悲慘,除了埋骨異域,更成為被遺忘的一群。按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朝鮮兵士連同軍屬超過二十萬,卻因日本戰敗後,失去國藉,無法取得任何補償。
這些強加於朝鮮人頭上的長官意志,越是暴力,越是反抗,也是培養前仆後繼復國者的土壤。片中的孖生姊妹因意外而分離,一人淪為父親聯姻朝鮮總兵官的工具(美津子),另一人成為遊擊隊神槍手(安沃允),活躍於滿州地區。
安說日人大肆屠殺當地鄉民,遍地屍骸。這實關於日本的移民政策。滿州國成立後,日本政府號召內地農民往新大陸開墾,援解內地的經濟危機。原居民反被迫遷,衝突時而有之。在不平等政策下,受罰的永遠是朝鮮人與漢人,投身革命似是唯一的出路。
電影中的角色忠奸分明,施虐者如川口武官(曾殺三百多名朝鮮人),韓奸(姜仁國)均遭制裁。
最後甚至是表裡不一的投日間諜 — 廉碩晉也被殺。歷史又是否如此?筆者認為廉隊長是片中最具血肉的角色,不是面譜般的存在。當時無論在滿州或朝鮮,日人均設立大學,軍事學校,專科學校。日,朝,漢三族學生待遇差別甚大( 滿州軍事學校的日人學生穿新品,食白米,中國學生(包括朝鮮族)只能穿舊品,吃高梁配白米。),倒也培育不少人才。其中的皎皎者要算是高木正雄。他畢業於滿州士官學校,為帝國出生入死,最後成為韓國獨裁總統 — 朴正熙。還有崔圭夏,姜英勳都是韓國有名的「知日派」,深深影響戰後的南韓政局。
不光彩的過去被刻意隱藏,回想過去時局紛圍,時人不入教育體制,就連突圍的機會也沒有。戰後朝鮮立即出現分治局面,權力真空。曾任職朝鮮殖民政府的當地精英是及時選擇。無論是經濟,行政單位,都需要這群專業人士。換一門庭,他們便可享受戰時待遇(以日本戰後軍人的每年退休金為例(一九五三年復辦),上將每年有年金八百萬日元,校級也有五百萬日元以上),雖令人難過不已,卻是活生生的政治現實。韓國如是,日本如是,德國也如是。公義很多時不能伸張,如同片中手刃叛徒也不是辦法。重視關懷受害民眾,忠實傳達歷史,共同為轉型正義努力。
總結而言,朝鮮與日本歷史糾結之深,不能三言兩語便可解決。兩國文化相互影響,例如漢文佛典經朝鮮傳到日本,成為構築日本佛教的基礎。好事卻被慘痛史實掩蓋。遠至白川江戰役,文祿慶長之役,直至近代朝鮮屢遭侵略,加害最深者是日本無異。朝鮮半島分治的原因也是日本戰敗後美蘇博奕的結果。朝鮮民眾苦等殖民統治終結,命運卻不可掌握。對日本的仇恨正是南北韓人民建構身份認同的工具。電影是良好媒介管道,軟性宣揚愛國主義教育,《復國者聯盟》便是此典型。
以下是電影預告。
歷史題材一直是電影的重要元素。韓國有不少電影以日本殖民時期為本,《復國者聯盟》便是顯例,為何此電影會引起韓人共鳴,除了金光閃爍的演員陣容外,當中還有深刻的歷史糾纏,下文試析論之。
電影開始,就是風起雲湧的暗殺,目標直指朝鮮總督寺內正毅,殺手廉碩晉失敗被擒。
何以起義烽起?這是基於朝鮮深厚的歷史傳統(如近六百年的李氏皇朝)及國民身份認同所致。由前者確立後者。踏入十九世紀末期,朝鮮半島成為列強的博奕場。踴踴若試者為新興現代化國家 — 日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亦因朝鮮本土利益而起,最終帝國日本得勝。(其實日俄戰爭,日本瀕臨破產,無法再經消耗,必需停戰談和。)李朝天子頓成傀儡,直至一九一零年,朝鮮被日本吞併,展開長達三十五年的殖民時期。
舉國淪亡,愛國民眾挺而走險,反抗日本殖民統治。一九一九年三月一日,朝鮮爆發獨立運動,結果被嚴厲彈壓(時至今日,三一節與光復節均是南韓的公眾假期,後者更是大韓民國政府成立紀念日),歷任朝鮮總督有見及此,便加快推行皇民化運動,削弱朝鮮人的國家意識,達致內鮮一體。
有別於台灣政策,一九三七年十月二日,政府強制每名朝鮮人民必需背誦《皇國臣民誓詞》,又在朝鮮神宮立起「皇國臣民誓詞之柱」,極盡壓迫的能事。除了這些後期措施外,皇民化運動的關節點在於三點:一是「國語運動」,二是改易姓名,三是建立志願兵制度。首先,所謂國語即日語。全體朝鮮民眾只準在公開場合說官方語言,違者犯法。其次,民眾需更易日本姓名,如金姓改為金山,金田。再者,每人需進神社參拜以天皇為主的神祇,加強歸屬感。為了進益皇民身份認同及對抗歧視,不少青壯選擇入伍,目的是比日本人更像日本人。他們的下場悲慘,除了埋骨異域,更成為被遺忘的一群。按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朝鮮兵士連同軍屬超過二十萬,卻因日本戰敗後,失去國藉,無法取得任何補償。
這些強加於朝鮮人頭上的長官意志,越是暴力,越是反抗,也是培養前仆後繼復國者的土壤。片中的孖生姊妹因意外而分離,一人淪為父親聯姻朝鮮總兵官的工具(美津子),另一人成為遊擊隊神槍手(安沃允),活躍於滿州地區。
安說日人大肆屠殺當地鄉民,遍地屍骸。這實關於日本的移民政策。滿州國成立後,日本政府號召內地農民往新大陸開墾,援解內地的經濟危機。原居民反被迫遷,衝突時而有之。在不平等政策下,受罰的永遠是朝鮮人與漢人,投身革命似是唯一的出路。
電影中的角色忠奸分明,施虐者如川口武官(曾殺三百多名朝鮮人),韓奸(姜仁國)均遭制裁。
最後甚至是表裡不一的投日間諜 — 廉碩晉也被殺。歷史又是否如此?筆者認為廉隊長是片中最具血肉的角色,不是面譜般的存在。當時無論在滿州或朝鮮,日人均設立大學,軍事學校,專科學校。日,朝,漢三族學生待遇差別甚大( 滿州軍事學校的日人學生穿新品,食白米,中國學生(包括朝鮮族)只能穿舊品,吃高梁配白米。),倒也培育不少人才。其中的皎皎者要算是高木正雄。他畢業於滿州士官學校,為帝國出生入死,最後成為韓國獨裁總統 — 朴正熙。還有崔圭夏,姜英勳都是韓國有名的「知日派」,深深影響戰後的南韓政局。
不光彩的過去被刻意隱藏,回想過去時局紛圍,時人不入教育體制,就連突圍的機會也沒有。戰後朝鮮立即出現分治局面,權力真空。曾任職朝鮮殖民政府的當地精英是及時選擇。無論是經濟,行政單位,都需要這群專業人士。換一門庭,他們便可享受戰時待遇(以日本戰後軍人的每年退休金為例(一九五三年復辦),上將每年有年金八百萬日元,校級也有五百萬日元以上),雖令人難過不已,卻是活生生的政治現實。韓國如是,日本如是,德國也如是。公義很多時不能伸張,如同片中手刃叛徒也不是辦法。重視關懷受害民眾,忠實傳達歷史,共同為轉型正義努力。
總結而言,朝鮮與日本歷史糾結之深,不能三言兩語便可解決。兩國文化相互影響,例如漢文佛典經朝鮮傳到日本,成為構築日本佛教的基礎。好事卻被慘痛史實掩蓋。遠至白川江戰役,文祿慶長之役,直至近代朝鮮屢遭侵略,加害最深者是日本無異。朝鮮半島分治的原因也是日本戰敗後美蘇博奕的結果。朝鮮民眾苦等殖民統治終結,命運卻不可掌握。對日本的仇恨正是南北韓人民建構身份認同的工具。電影是良好媒介管道,軟性宣揚愛國主義教育,《復國者聯盟》便是此典型。
以下是電影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