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Time》建築大時代- 講建築,其實我連條鐵都吾識

首先,我需要把頭盔戴上。
關於建築,我是個徹底的門外漢。

只是有幸在多年前,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有幸聽過Bjarke Ingels在香港的演講。對建築從來一無所知,也不感興趣的我聽到他介紹他的作品與理念時,被徹頭徹尾地震撼到。原來建築並不如想像中一般冷冰冰的,其實是可以環保得來又充滿玩味。
所以,在今年的「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中見到有關於Bjarke的這套紀錄片《Big Time》,當然要去看。
《Big Time》是一套橫跨7年所製作的紀錄片,Bjarke談他的童年、理念、作品和對人生的看法。他開始時一心只想畫漫畫,奈何哥本哈根的大學並沒有開設這科,所以他跑去唸建築。他打過很多不同工種的工作,如派報紙和照顧老人等都有試過。然已,最讓他厭惡的卻是做電話訪問,因為如他所言;做其他工作時腦袋也可以放空想別的事情,但做電話訪問時不能,因為你的腦袋是真的完全被佔據了。 正所謂「Your mind is not free.」


抱著自己的理念「…is to make what has not been proposed, we wanna give to the world has not yet seen」(要給世界未曾提出過的,未曾見過建築),觀眾看著他的工作室「Bjarke Ingels Group (BIG)」由哥本哈根發展到紐約,作品愈來愈舉足輕重;因違背比賽的規則而引起了訴訟爭議的丹麥海事博物館,可以由天台踏單車直落地面的「8 House」、上海世博的丹麥館、Lego House、花蓮洄瀾灣特區海濱別墅、甚至是紐約的新世貿大樓。他的作品好像總是「奇奇怪怪,三尖八角」得如山一般;對此他曾解釋過因爲哥本哈根的地勢平緩,沒有高山,所以他想建造像「山」的建築物。


紀錄片也有談及到他的健康危機,有一次當他被棒球棒打到頭部後,便開始出現頭痛的問題,需要做M.R.I.檢查,同時他更指出很多建築師如西班牙建築師Antoni Gaudi都有不幸離世的遭遇。

最諷刺的是,Bjarke是一位設計出無數建築物的建築師。然而,他卻無法好好的打一個「煲呔結」,需要由女友 (現在已是太太並且懷孕了) Ruth在車中邊看YouTube教學成功幫他打上呔結。

紀錄片選擇以這個畫面作結尾,的確是有趣得黎又幾sweet!

總括來說,以紀錄片而言《Big Time》也許不是一套最精彩、最高潮起伏的紀錄片,但對於對建築有興趣和有留意開Bjarke Ingels的朋友卻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紀錄片!

講左多年Bjarke,小女子終於在今年去了一轉哥本哈根,親眼看到了他最signature的作品之一-「8 House」。 當下有一刻,覺得人生也許不像常抱怨的差,每次能夠在長長的Bucket List裡劃走一項,也算是一種blessing吧!

為了方便更新,現加開了FB Blog專頁facebook.com/theartoffilms

*All images are copyright to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