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休賽季補強策略 - 特稿 (大合約時代)

大家好,我係籃球宅籃,90後NBA狂迷,醉心研究各NBA球隊補強或重建策略。個人終極FF目標係可以加入NBA球隊Front Office參與組隊決策。

今集係一個特稿,想同各位講下大合約時代各球隊出現既狀況。

NBA轉播合約同球員工會協議於2016年球季正式續約,前者令薪資帽由2015年既7000萬大增到2016年既9000萬,後者減少左球員合約既限制,容許球隊開出更豐厚既合約。當時好多球隊都對未來幾年既薪資帽都極其樂觀,認為會每年都會大升。因此自從個年開始,各球隊都好願意以大合約去招攬球員。不論係超級球星定藍領球員,只要你係自由球員,你就有大合約。以下係其中一D例子

球星:
LeBron James 3年1億
Demar Derozan 5年1.45億
James Harden 4年1.18億
Russel Westbrook 3年8500萬
Dwayne Wade 2年4750萬

球員:
Nicolas Batum 5年1.2億 (從未打過All-Star,生涯從未試過場均雙雙)
Chandler Parsons 4年9400萬
Ryan Anderson 4年8000萬
Bismack Biyombo 4年7200萬 (上季場均6分7籃板)
Luol Deng 4年7200萬 (上季場均7.6分5.3籃板)
Evan Turner 4年7000萬 (上季場均9分4籃板)
Timofey Mozgov 4年6400萬 (上季場均7.4分4.9籃板)
Jon Leuer 4年4200萬
Ian Mahinmi 4年6400萬 (上季場均5.6分5籃板)
Tyler Johnson 4年5000萬 (當年佢自己都話嚇親,好彩真係打得起)

有興趣既可以自己上網睇下,更加多嗌唔出名既都有過千萬年薪。所以,大合約時代最受惠既唔係一線球星,因為佢地係咪都頂薪,受惠既反而係一D數據平平既綠葉球員。

之後問題出現了,就係發現原來薪資帽既升幅無預期理想。2016年大升左一次後就每年只有500萬增長,令到好多球隊失左預算,俾之前簽落既大約鎖死左大部份薪酬空間。下季暫時已有5隊球隊要交奢華稅(123M),有15隊球隊已經超出薪資帽水平(101M),幾乎可以肯定最終要俾奢華稅既球隊數目會破紀錄。呢個原因亦令到好多上年先有自由身既輪換球員無辦法抬高身價。以下係其中一D例子

Andre Roberson 3年3000萬
Lou Williams 3年2400萬 (上季場均15分2.4助攻)
Nene 3年1100萬 (上季場均9分4.2籃板)
Jamal Crawford 2年890萬 (上季場均12分2.6助攻)
Derrick Rose 1年210萬 (上季場均18分4.4助攻)
Michael Carter Williams 1年270萬 (上季場均6.6分3.4籃板)
Jeff Green 1年210萬 (上季場均9分3籃板)

你會發現差唔多數據既球員分別係兩年既合約差異。只係差一年,人工就可以差天共地。所以我於前幾篇文經常提到話今夏既自由球員未必可以下下簽大約。當然球星另計啦,但係其他球員如 Trevor Ariza,Avery Bradley,Isiah Thomas, Corey Brewer等等就未必可以攞到2016年個D大約。

呢個情況要去到2020年夏天先可以舒緩,到時大部份溢價合約都會到期,球隊們亦可以重新分配薪酬空間,球員們亦有機會再爭取大約。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