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啤啤佢】黑色暴雨警告應該唔係一個警告,係通知你咋
認知來講,所謂警告應該係預測到有事發生前話你知:喂!著草啦,就來打到來啦! 但係香港啲黑色暴雨係通知你:喂!而加黑緊雨啦
但係你已經著哂西裝係馬路過緊河,係地鐵巴士面貼面身貼身
咁"警告"個叫你小心同注意的意思去左邊呢?
天文台呢個通報機制都用左好多年,當時呢個通報機制係合理嘅,因為當時科技唔發達,所以只可以靠量度到某一個降雨量兼達到廣泛地區就公告暴雨警告,但而加都過左幾廿年,科技都一早發達到可以準確預測天氣甚至創造天氣,但似乎而加個通報機制真係好懷舊,如果政府對待文物同對天氣通報機制一樣咁念舊本人就深感安慰。
之前因為覺得天文台個app太唔user friendly所以唯有拎美國天氣香港啲data整左個天氣app俾自己,功能得兩個:睇到所屬地點的天氣同每小時天氣。但出乎意料地真係好準(所以好難相信天文台預測唔到),嗰個小時話會落雨真係落雨,到邊段時間出返陽光佢真係有道晨光第一線。有一次去日本旅行,dl左日本個天氣app,嘩無得頂,四個字:簡單易用。佢介面十分簡潔易明,唔識日文嘅我都完全睇得明之餘佢用左好多圖標示去說明天氣,例如
有把無打開既遮 - 要帶遮但未必落雨
打開左嘅遮 - 代表落硬雨
反觀香港天文台,我相信它係可以準確預測,但預測完點做就...大家自己諗,都唔好講埋介面簡唔簡潔呢啲咁深同高層次嘅野
另一樣真係好奇怪嘅係,掛暴雨警告要等到廣泛地區落大雨先可以掛。咁講法啲低漥地區潛緊水嗰陣,可能連黃雨都無個。天文台掛8號波個陣都會講係邊個方位吹,咁所以有啲地方係八號波嗰陣先會覺得:點解完全無風嘅。所以暴雨警告都應該就住每個區既情況而有唔同嘅對策,有啲老細自己個邊唔落雨當埋你個到都唔落架嘛。而且香港人個個都要誇區返工,咁樣先知個邊咩環境嘛,好似今次香港島個邊浸成咁,你過到去都唔知做啲咩,反而仲令條路同交通更加擠塞同最重要係危險。
政府做嘢嘅時候可唔可以真係用個心來諗用家嘅感受同真實環境,而唔係拎個暴雨警告出來擺。琴日起身個陣見到末日咁款,全香港人都識呢啲叫黑雨唔出得街,但天文台掛黃雨:落大雨,記得擔遮啦!然後又係條街水浸呀,然後塞車呀,死火呀,跟住啲路死哂呀,啲人郁都郁唔到呀.....最慘係啲上午校小學,下午個幾滴雨:下午校停課;上午落狗屎:上午校過河返學。
科技應該係令人生活更方便美好,而唔係為人製造更多不便同問題
但係你已經著哂西裝係馬路過緊河,係地鐵巴士面貼面身貼身
咁"警告"個叫你小心同注意的意思去左邊呢?
天文台呢個通報機制都用左好多年,當時呢個通報機制係合理嘅,因為當時科技唔發達,所以只可以靠量度到某一個降雨量兼達到廣泛地區就公告暴雨警告,但而加都過左幾廿年,科技都一早發達到可以準確預測天氣甚至創造天氣,但似乎而加個通報機制真係好懷舊,如果政府對待文物同對天氣通報機制一樣咁念舊本人就深感安慰。
之前因為覺得天文台個app太唔user friendly所以唯有拎美國天氣香港啲data整左個天氣app俾自己,功能得兩個:睇到所屬地點的天氣同每小時天氣。但出乎意料地真係好準(所以好難相信天文台預測唔到),嗰個小時話會落雨真係落雨,到邊段時間出返陽光佢真係有道晨光第一線。有一次去日本旅行,dl左日本個天氣app,嘩無得頂,四個字:簡單易用。佢介面十分簡潔易明,唔識日文嘅我都完全睇得明之餘佢用左好多圖標示去說明天氣,例如
有把無打開既遮 - 要帶遮但未必落雨
打開左嘅遮 - 代表落硬雨
反觀香港天文台,我相信它係可以準確預測,但預測完點做就...大家自己諗,都唔好講埋介面簡唔簡潔呢啲咁深同高層次嘅野
另一樣真係好奇怪嘅係,掛暴雨警告要等到廣泛地區落大雨先可以掛。咁講法啲低漥地區潛緊水嗰陣,可能連黃雨都無個。天文台掛8號波個陣都會講係邊個方位吹,咁所以有啲地方係八號波嗰陣先會覺得:點解完全無風嘅。所以暴雨警告都應該就住每個區既情況而有唔同嘅對策,有啲老細自己個邊唔落雨當埋你個到都唔落架嘛。而且香港人個個都要誇區返工,咁樣先知個邊咩環境嘛,好似今次香港島個邊浸成咁,你過到去都唔知做啲咩,反而仲令條路同交通更加擠塞同最重要係危險。
政府做嘢嘅時候可唔可以真係用個心來諗用家嘅感受同真實環境,而唔係拎個暴雨警告出來擺。琴日起身個陣見到末日咁款,全香港人都識呢啲叫黑雨唔出得街,但天文台掛黃雨:落大雨,記得擔遮啦!然後又係條街水浸呀,然後塞車呀,死火呀,跟住啲路死哂呀,啲人郁都郁唔到呀.....最慘係啲上午校小學,下午個幾滴雨:下午校停課;上午落狗屎:上午校過河返學。
科技應該係令人生活更方便美好,而唔係為人製造更多不便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