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足球發展的最後一道彊界 – 運動心理學
本頁上一篇文章提到球員或會因場外因素而影響表現,引來一點迥響,留言中亦有讀者提到心理學家或有助解決這類問題。其實這個說法一點也沒錯,而從引述 / 轉載該文的專頁的留言中可見,不少人都忽視了運動心理學的重要性,認為這些理論都是球迷為落敗的球隊 / 戰術的失敗找藉口,同樣地,不少球隊也一樣忽略了運動心理學這一環。繼早前跟大家分享過與巴拉福特運動科學總監的對談後,筆者又讀到一篇有關運動心理學的文章,內容有趣、有資訊性又具啟發性,特此翻譯成中文與大家分享。受訪的,是備受不少足球員 (包括保拿斯、史葛柏加、基斯鮑維) 推崇的運動心理學家Dan Abrahams (下圖)。
時至今日,運動心理學這門學問,對不少球圈內的人來說仍帶點神秘的成份。雖然它不會被人們視之為旁門左道之術,但始終隱約帶着一點謎一般的氛圍。大部份球迷都知道運動心理學的認用能為運動員帶來正面影響,而對此的認識主要源自前英國單車隊、桌球名將奧蘇利雲、英格蘭國家隊和利物浦的球員心理顧問Dr. Steve Peters 的著作Chimp Paradox (黑猩猩悖論) ,內裡提到Dr. Steve Peters如何利用他的Chimp Model去有效管理腦裡的念頭,從而完全發揮運動員自身的潛質。
無可否認,運動心理學在當今球壇裡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隨着成績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球會,教練和球員為了爭勝,各出奇謀去提高勝算,而現今足球界也慢慢扭轉以往「純技術較量」的觀念,明白到運動比賽除了講求技術,科學化的理論也有其重要性。
「我們有好幾位行家的努力已開始在足球界引起注意,而我相信我是其中一位。」Dan Abrahams受訪時如是說。「在足球界,勝敗的界線十分清楚:作為領隊,你要取勝,否則可能被辭退,而作為教練,基本上任何有關的事情你都要知道。球圈中有着眾多不同而複雜的人格和性格特徵,身為領隊,你必須對這方面的心理學有所認識才能有效處理。」
「現今英格蘭的職業足球員,特別在英超和英冠,面對的競爭異常激烈。球員環顧身邊的同僚,心裡會想,怎樣才能令自己脫穎而出,及維持高水準表現?運動心理學正好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史杜歷治、祖阿倫和謝拉特上季都公開說過Dr. Peters對他們的表現提升功勞極大。」Abrahams從一開始就看好運動心理學的發展,看法至今沒變,而「運動心理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個觀點他一直都堅持着。「以往,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它的作用,甚至全盤否定它對運動員的正面影響,但現在,就連他們都開始關注運動心理學。」這句話從他說來,就像一道牆被打破了一樣。
的確,運動心理學的應用至今還只是在起步階段。雖然早於上世紀20年代,柏林和莫斯科已開始應用這些科學理論,但國際競技運動心理學會 (ISSP) 於1965年才成立。美國奧運隊在1985年才有第1位全職的運動心理學家,到了1996年卻已經有20位之多。
Abrahams指出,足球在這方面遠遠落後於其他運動。「以我所知,英國所有奧運隊伍都有運動心理學的應用,某些決策機構更擁有全職的運動心理學家。整體來說,英國的運動隊伍在運動心理學的應用不落後於其他國家,但英國足球卻遠遠落後於其他運動。但我相信足球會和其他奧運隊伍一樣,讓運動心理學家協助提升運動員的表現,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金。
這裡,最明顯的一個疑問就是,像Abrahams這類專家,能帶來甚麼改變?和大部份人一樣,筆者對此的認識甚少。究竟在最高水平的賽事中,成敗的分野真的就是這種教育嗎?Abrahams說:「這當中有4個主要範疇,例如提高訓練效率、更有效地為賽事作準備及策略性地面對某些個別情況。球員自己其實也不太清楚有甚麼需要改進,我曾多次接觸已成名球星,他們很多都不能告訴我他們的長處,有甚麼地方要改進,以及他們可以怎樣改進。而我會將他們的改進過程變成以一個月為單位的進度表,令他們的個人訓練變得更有計劃。大大小小92家職業球會,絕大部份我都合作過,我的經驗是,球會並不會為球員製訂這類訓練計劃。」
最後一個主要範疇是普遍球迷的盲點。「很多人都不會意識到,職業足球員的生涯裡,很多事情都不由他們自己控制。如果未能理解那種無助感,你可以想像自己處於塞了幾個小時的大塞車之中。有些足球員不知道自己會否得到上陣機會時,就會類似有這樣的感覺。我曾遇過一些很嚴重的個案,有些球員在不被列為正選下,對他們在精神上的打擊不小。
現時不少運動心理學家的客戶名單都很長,但現役球員普遍都不想將這類事情與公眾分享。現效力水晶宮的翼鋒保拿斯 (上圖) 卻是一個例外,並將自己變成英超常規正選球員這事歸功於Abrahams。「過去幾季我一直在協助保拿斯,我的任務是幫助他成為英超常規球員,讓他在自己從未身處過的位置中依然感覺良好。這是一趟很有趣的旅程,而且到現在還未完結呢。」
「學習的效果在去季尾開始展現,例如對利物浦和曼城時的比賽。在這些保拿斯特別想有好表現的比賽前後,我協助他保持輕鬆心情,好好發揮自身實力。」Abrahams繼續說:「或許有些球迷會覺得難以置信,事實是我幾乎沒有遇過一個不著緊自身表現和前程的球員。表現不只是講求付出,因為表現是源於自信,而自信則源於球員自己對場內場外其他事件的處理方式。這裡說的是球員腦袋在每毫秒之內所作的決定,以及排除負面的思想和感受。」
「協助球員在保持放鬆和精密計算中取得平衡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球員不能沒有策略地跑動。一方面球員要遵從領隊和教練的賽前指令,另一方面也要有適當的投入度和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正是有關運動員表現的悖論,而保拿斯在這方面的拿挰就很出色 – 他不是最頂尖的球員,例如在傳中和埋門之類最後一腳的處理,保拿斯有尚待改進的地方,但他的進步是有目共睹,他在閱讀球賽和場上的足球智慧方面都有長足進步。
在這個訪問中,其中一項最令人感興趣的話題是Abrahams對英格蘭足球的未來的憂慮,特別是年青球員的發展。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只能站在台邊的人,對事情很有感受,但又幫不了忙,只能乾著急。他知道要怎樣解決問題,但他的意見卻沒有甚麼人聽到。
「這一代冒起的職業球員真的很無助。剛從青訓系統出身一至兩年的球員看着一隊的時候心裡在想,如何才能打進常規陣容呢?他們知道領隊會情願從荷蘭和比利時等歐陸聯賽中,找一些有400幾場頂級聯賽經驗的球員,也不願冒險給他們在一隊上陣。現在的情況是,你必須要是一位極度出色的青年球員,擁有如史達寧那種程度的天份,才有望打上一隊。不少球員面對長期要在U-21隊又未能作任何突破的狀態,情緒上不太懂處理,而我們正正需要懂得處理情緒,在情緒上更堅強的英倫球員,可惜現時,英格蘭正面臨一個困境:具質素的年青球員相當貧乏。」
此外,Abrahams對於本土青訓球員所受到的對待也深感不忿。最近哈利簡恩和美臣的冒起,說明了球會現時在球員18, 19歲之齡便決定是否放棄他們實在太早,「耐性」這美德早已消失。「球壇應該建立一種能延長青訓球員生命的培訓文化,而球會也需要展示更多耐性。事實上,年青球員在心理上發展成熟也需要時間。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人的腦袋在智力上的發展要到20多歲才能追上情緒方面的發展,所以你會發現16-18歲的年青球員往往在面對挑戰或困難時,處理得不夠較年長的一隊球員成熟。」
常理推斷,英超球隊越來越富有,應該能很快改善運動心理學的應用起步遲的問題,但Abrahams指出部份球會不大願意正視這課題。他認為很多球會都只想達到基本要求,卻沒有認真看待運動心理學,這對於年青球員的發展非常不利。「現時英超有一點令我感到很不是味兒,就是即使是第一等的青訓學院也不用聘請任何運動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球隊裡是有些教練會提供這方面指導,但他們本身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另外一點是,很多頂級球隊都不願花費一毫,而去找正攻讀與運動心理學相關學科的實習生,為球員提供這方面的協助。結果形成球會倚靠一批21,22歲的大學生或畢業生去為球員作出指導,而這批人當中幾乎完全沒有實際經驗,也不懂得如何將知識轉化來應用。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英格蘭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球會還未認真看待這門學問,他們未看到運動心理學的即時和長遠價值,或對運動員 / 隊伍的正面影響,所以一切仍在起步階段。」
Abrahams明顯地對於運動心理學的效果深信不疑,但對於英倫球會對這方面的想法卻有保留。故此每當他談得興起之時,他就會不期然想起,自己還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說服對運動心理學仍抱有疑問的人。「球會有的是價值千百萬鎊的球員 (或資產),但在運動心理學的層面去看,球員的發展卻被忽視 – 普遍大眾都覺得球員能妥善管理自己情緒和心理方面的事項是必然的。這方面的發展,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眾對此尚有保留或許不難理解,但隨着有更多如保拿斯、謝拉特、史杜歷治等球星現身說法,指出運動心理學家如何幫助他們提升表現,慢慢地這就會變成一個必然。運動心理學可能是最後一道尚未被完全打開的大門,但在這無窮無盡地追求更佳成績和表現的時代,沒有甚麼好東西可以不被發現。
原文出自Football365,原作者Daniel Storey。歡迎按此查閱。
註:Box to Box 在Facebook亦有開設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boxtobox),請多多支持﹗
S
P.S. 如想了解更多,可以到Dan Abrahams的個人網頁瀏覽 (http://www.danabrahams.com/),當中的blog文章定期更新,極具啟發性,值得留意。
時至今日,運動心理學這門學問,對不少球圈內的人來說仍帶點神秘的成份。雖然它不會被人們視之為旁門左道之術,但始終隱約帶着一點謎一般的氛圍。大部份球迷都知道運動心理學的認用能為運動員帶來正面影響,而對此的認識主要源自前英國單車隊、桌球名將奧蘇利雲、英格蘭國家隊和利物浦的球員心理顧問Dr. Steve Peters 的著作Chimp Paradox (黑猩猩悖論) ,內裡提到Dr. Steve Peters如何利用他的Chimp Model去有效管理腦裡的念頭,從而完全發揮運動員自身的潛質。
無可否認,運動心理學在當今球壇裡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隨着成績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球會,教練和球員為了爭勝,各出奇謀去提高勝算,而現今足球界也慢慢扭轉以往「純技術較量」的觀念,明白到運動比賽除了講求技術,科學化的理論也有其重要性。
「我們有好幾位行家的努力已開始在足球界引起注意,而我相信我是其中一位。」Dan Abrahams受訪時如是說。「在足球界,勝敗的界線十分清楚:作為領隊,你要取勝,否則可能被辭退,而作為教練,基本上任何有關的事情你都要知道。球圈中有着眾多不同而複雜的人格和性格特徵,身為領隊,你必須對這方面的心理學有所認識才能有效處理。」
「現今英格蘭的職業足球員,特別在英超和英冠,面對的競爭異常激烈。球員環顧身邊的同僚,心裡會想,怎樣才能令自己脫穎而出,及維持高水準表現?運動心理學正好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史杜歷治、祖阿倫和謝拉特上季都公開說過Dr. Peters對他們的表現提升功勞極大。」Abrahams從一開始就看好運動心理學的發展,看法至今沒變,而「運動心理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個觀點他一直都堅持着。「以往,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它的作用,甚至全盤否定它對運動員的正面影響,但現在,就連他們都開始關注運動心理學。」這句話從他說來,就像一道牆被打破了一樣。
的確,運動心理學的應用至今還只是在起步階段。雖然早於上世紀20年代,柏林和莫斯科已開始應用這些科學理論,但國際競技運動心理學會 (ISSP) 於1965年才成立。美國奧運隊在1985年才有第1位全職的運動心理學家,到了1996年卻已經有20位之多。
Abrahams指出,足球在這方面遠遠落後於其他運動。「以我所知,英國所有奧運隊伍都有運動心理學的應用,某些決策機構更擁有全職的運動心理學家。整體來說,英國的運動隊伍在運動心理學的應用不落後於其他國家,但英國足球卻遠遠落後於其他運動。但我相信足球會和其他奧運隊伍一樣,讓運動心理學家協助提升運動員的表現,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金。
這裡,最明顯的一個疑問就是,像Abrahams這類專家,能帶來甚麼改變?和大部份人一樣,筆者對此的認識甚少。究竟在最高水平的賽事中,成敗的分野真的就是這種教育嗎?Abrahams說:「這當中有4個主要範疇,例如提高訓練效率、更有效地為賽事作準備及策略性地面對某些個別情況。球員自己其實也不太清楚有甚麼需要改進,我曾多次接觸已成名球星,他們很多都不能告訴我他們的長處,有甚麼地方要改進,以及他們可以怎樣改進。而我會將他們的改進過程變成以一個月為單位的進度表,令他們的個人訓練變得更有計劃。大大小小92家職業球會,絕大部份我都合作過,我的經驗是,球會並不會為球員製訂這類訓練計劃。」
最後一個主要範疇是普遍球迷的盲點。「很多人都不會意識到,職業足球員的生涯裡,很多事情都不由他們自己控制。如果未能理解那種無助感,你可以想像自己處於塞了幾個小時的大塞車之中。有些足球員不知道自己會否得到上陣機會時,就會類似有這樣的感覺。我曾遇過一些很嚴重的個案,有些球員在不被列為正選下,對他們在精神上的打擊不小。
現時不少運動心理學家的客戶名單都很長,但現役球員普遍都不想將這類事情與公眾分享。現效力水晶宮的翼鋒保拿斯 (上圖) 卻是一個例外,並將自己變成英超常規正選球員這事歸功於Abrahams。「過去幾季我一直在協助保拿斯,我的任務是幫助他成為英超常規球員,讓他在自己從未身處過的位置中依然感覺良好。這是一趟很有趣的旅程,而且到現在還未完結呢。」
「學習的效果在去季尾開始展現,例如對利物浦和曼城時的比賽。在這些保拿斯特別想有好表現的比賽前後,我協助他保持輕鬆心情,好好發揮自身實力。」Abrahams繼續說:「或許有些球迷會覺得難以置信,事實是我幾乎沒有遇過一個不著緊自身表現和前程的球員。表現不只是講求付出,因為表現是源於自信,而自信則源於球員自己對場內場外其他事件的處理方式。這裡說的是球員腦袋在每毫秒之內所作的決定,以及排除負面的思想和感受。」
「協助球員在保持放鬆和精密計算中取得平衡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球員不能沒有策略地跑動。一方面球員要遵從領隊和教練的賽前指令,另一方面也要有適當的投入度和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正是有關運動員表現的悖論,而保拿斯在這方面的拿挰就很出色 – 他不是最頂尖的球員,例如在傳中和埋門之類最後一腳的處理,保拿斯有尚待改進的地方,但他的進步是有目共睹,他在閱讀球賽和場上的足球智慧方面都有長足進步。
在這個訪問中,其中一項最令人感興趣的話題是Abrahams對英格蘭足球的未來的憂慮,特別是年青球員的發展。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只能站在台邊的人,對事情很有感受,但又幫不了忙,只能乾著急。他知道要怎樣解決問題,但他的意見卻沒有甚麼人聽到。
「這一代冒起的職業球員真的很無助。剛從青訓系統出身一至兩年的球員看着一隊的時候心裡在想,如何才能打進常規陣容呢?他們知道領隊會情願從荷蘭和比利時等歐陸聯賽中,找一些有400幾場頂級聯賽經驗的球員,也不願冒險給他們在一隊上陣。現在的情況是,你必須要是一位極度出色的青年球員,擁有如史達寧那種程度的天份,才有望打上一隊。不少球員面對長期要在U-21隊又未能作任何突破的狀態,情緒上不太懂處理,而我們正正需要懂得處理情緒,在情緒上更堅強的英倫球員,可惜現時,英格蘭正面臨一個困境:具質素的年青球員相當貧乏。」
此外,Abrahams對於本土青訓球員所受到的對待也深感不忿。最近哈利簡恩和美臣的冒起,說明了球會現時在球員18, 19歲之齡便決定是否放棄他們實在太早,「耐性」這美德早已消失。「球壇應該建立一種能延長青訓球員生命的培訓文化,而球會也需要展示更多耐性。事實上,年青球員在心理上發展成熟也需要時間。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人的腦袋在智力上的發展要到20多歲才能追上情緒方面的發展,所以你會發現16-18歲的年青球員往往在面對挑戰或困難時,處理得不夠較年長的一隊球員成熟。」
常理推斷,英超球隊越來越富有,應該能很快改善運動心理學的應用起步遲的問題,但Abrahams指出部份球會不大願意正視這課題。他認為很多球會都只想達到基本要求,卻沒有認真看待運動心理學,這對於年青球員的發展非常不利。「現時英超有一點令我感到很不是味兒,就是即使是第一等的青訓學院也不用聘請任何運動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球隊裡是有些教練會提供這方面指導,但他們本身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另外一點是,很多頂級球隊都不願花費一毫,而去找正攻讀與運動心理學相關學科的實習生,為球員提供這方面的協助。結果形成球會倚靠一批21,22歲的大學生或畢業生去為球員作出指導,而這批人當中幾乎完全沒有實際經驗,也不懂得如何將知識轉化來應用。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英格蘭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球會還未認真看待這門學問,他們未看到運動心理學的即時和長遠價值,或對運動員 / 隊伍的正面影響,所以一切仍在起步階段。」
Abrahams明顯地對於運動心理學的效果深信不疑,但對於英倫球會對這方面的想法卻有保留。故此每當他談得興起之時,他就會不期然想起,自己還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說服對運動心理學仍抱有疑問的人。「球會有的是價值千百萬鎊的球員 (或資產),但在運動心理學的層面去看,球員的發展卻被忽視 – 普遍大眾都覺得球員能妥善管理自己情緒和心理方面的事項是必然的。這方面的發展,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眾對此尚有保留或許不難理解,但隨着有更多如保拿斯、謝拉特、史杜歷治等球星現身說法,指出運動心理學家如何幫助他們提升表現,慢慢地這就會變成一個必然。運動心理學可能是最後一道尚未被完全打開的大門,但在這無窮無盡地追求更佳成績和表現的時代,沒有甚麼好東西可以不被發現。
原文出自Football365,原作者Daniel Storey。歡迎按此查閱。
註:Box to Box 在Facebook亦有開設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boxtobox),請多多支持﹗
S
P.S. 如想了解更多,可以到Dan Abrahams的個人網頁瀏覽 (http://www.danabrahams.com/),當中的blog文章定期更新,極具啟發性,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