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說電影】《狂舞派3》-淺談地下與主流文化
電影相隔八年終於推出續集,而並不是《狂舞派2》,而是跳成《狂舞派3》。原因是因為試當真已經推出了第二集(笑),還有《狂2》已經成了《狂3》裡的情節,這操作無疑為電影增加了一點小噱頭。不過觀眾對於這引頸以待的續集並不是太過滿意,在上映後的抨擊不斷,究竟這續集跳錯了甚麼舞步,又點錯了甚麼題?
故事運用舊有角色,不過人設大洗底,Hana成了明星,她變成與Dave是一對,阿良則一解書生風格變成滑頭廣告人,但這些都不是觀眾最嗤之以鼻的地方,而是題材與故事過於陰沉,與第一集來個180度的大反轉。不過對我來說,我認為取材比起繼續賣弄青春熱血來得要好得多,畢竟由2013年看《狂》的觀眾們,相隔八年後個個都投身社會,都已經年輕不再,反倒拋出一個議題讓觀眾們思考來得更對口味。只不過故事線過於散亂(Rap多於跳舞部份),讓人拿捏不到主線,還有交不出一個讓觀眾滿意的答案,才是電影最大的詬病。而老實說,由《狂》到之後《哪一天》,我對於黃修平的編劇能力都不是抱有高度信心,所以進場前本著支持本土電影一看,反倒又沒有進場前想得那麼失望。
電影拋出了兩個主要問題:地下應否成為主流及大財團對地下創作的打壓,而我會就著這兩個問題淺談一下本地的地下文化發展。
1.地下應否成為主流
「從前呢有隻老虎,佢為咗證明自己係一隻老虎而走咗入動物園,你話喇,佢仲係咪一隻老虎吖嗱?」
主角一行人因為戲裡的《狂2》,個個都變得小有名氣,當中以最有名氣的Hana及慢慢浮上主流的Heyo作為這問題的磨心,一方面想保持真實,一方面為著金錢而打拼著。電影以老虎的比喻及紐約的文化作諷刺,認為Underground就應該保在Underground,當hiphop變成主流就會變得隨波逐流。不過我認為以上兩個例子都不太適當,先是老虎的比喻真的有點不明所以,而紐約的hiphop文化發展以久,以及兩地文化的差異不同(槍殺、歧視、黑社會),現今都走到20年代,這些對比是否太過嘩眾取寵?地下的hiphop文化是應該被更加多的人認識,只不過以何種途徑成名才是最大的問題。就如主角們因接下大財團的「狂舞街」計劃,與地下文化對沖,令推廣與生存之間出現矛盾,才產出如此多的麻煩。
當然,香港還是離不開市場太小,觀眾視野過於狹窄,怎樣才是一個「正確」的推廣,這問題還是交回一眾正在地下努力創作的人們。
2.大財團對地下創作的打壓
其實早在一年前,我都租過一個工廈單位,在裡頭瞌了一年左右,裡頭住著形形式式的人,有創作者、有捱不起外頭昂貴租金的人,工廈無疑為香港解決部份的房屋問題。以暫時來說,我認為工廈還是一定的生存空間,因為政府還是明白工廈灰色地帶的重要性。不過隨著領匯不斷的大型發展,工廈被「活化」,被加租亦是正在發生的事情,電影裡的擔心亦並無道理。只能說在香港裡生存過於困難,樓價高物價高,在這百物騰貴的香港裡生活,讓很多滿有色彩的創意被抹殺,只能展望香港的文創能夠更快起步,讓一眾地下創作者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狂舞派3》或者未必能為這些問題交出完美的答卷,不過無疑讓更多人了解更多hiphop的文化發展,以及地下創作者正在面對的問題,比起近年拍來拍去差不多的愛情題材,還是欣賞電影帶來另類的題材。同時希望各位觀眾在看畢電影後,更多去留意地上的音樂、電影、文學創作等,一起讓更多的地下文化更接近水面。
如果覺得好睇不妨支持下我既個人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hanyuiwrite
故事運用舊有角色,不過人設大洗底,Hana成了明星,她變成與Dave是一對,阿良則一解書生風格變成滑頭廣告人,但這些都不是觀眾最嗤之以鼻的地方,而是題材與故事過於陰沉,與第一集來個180度的大反轉。不過對我來說,我認為取材比起繼續賣弄青春熱血來得要好得多,畢竟由2013年看《狂》的觀眾們,相隔八年後個個都投身社會,都已經年輕不再,反倒拋出一個議題讓觀眾們思考來得更對口味。只不過故事線過於散亂(Rap多於跳舞部份),讓人拿捏不到主線,還有交不出一個讓觀眾滿意的答案,才是電影最大的詬病。而老實說,由《狂》到之後《哪一天》,我對於黃修平的編劇能力都不是抱有高度信心,所以進場前本著支持本土電影一看,反倒又沒有進場前想得那麼失望。
電影拋出了兩個主要問題:地下應否成為主流及大財團對地下創作的打壓,而我會就著這兩個問題淺談一下本地的地下文化發展。
1.地下應否成為主流
「從前呢有隻老虎,佢為咗證明自己係一隻老虎而走咗入動物園,你話喇,佢仲係咪一隻老虎吖嗱?」
主角一行人因為戲裡的《狂2》,個個都變得小有名氣,當中以最有名氣的Hana及慢慢浮上主流的Heyo作為這問題的磨心,一方面想保持真實,一方面為著金錢而打拼著。電影以老虎的比喻及紐約的文化作諷刺,認為Underground就應該保在Underground,當hiphop變成主流就會變得隨波逐流。不過我認為以上兩個例子都不太適當,先是老虎的比喻真的有點不明所以,而紐約的hiphop文化發展以久,以及兩地文化的差異不同(槍殺、歧視、黑社會),現今都走到20年代,這些對比是否太過嘩眾取寵?地下的hiphop文化是應該被更加多的人認識,只不過以何種途徑成名才是最大的問題。就如主角們因接下大財團的「狂舞街」計劃,與地下文化對沖,令推廣與生存之間出現矛盾,才產出如此多的麻煩。
當然,香港還是離不開市場太小,觀眾視野過於狹窄,怎樣才是一個「正確」的推廣,這問題還是交回一眾正在地下努力創作的人們。
2.大財團對地下創作的打壓
其實早在一年前,我都租過一個工廈單位,在裡頭瞌了一年左右,裡頭住著形形式式的人,有創作者、有捱不起外頭昂貴租金的人,工廈無疑為香港解決部份的房屋問題。以暫時來說,我認為工廈還是一定的生存空間,因為政府還是明白工廈灰色地帶的重要性。不過隨著領匯不斷的大型發展,工廈被「活化」,被加租亦是正在發生的事情,電影裡的擔心亦並無道理。只能說在香港裡生存過於困難,樓價高物價高,在這百物騰貴的香港裡生活,讓很多滿有色彩的創意被抹殺,只能展望香港的文創能夠更快起步,讓一眾地下創作者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狂舞派3》或者未必能為這些問題交出完美的答卷,不過無疑讓更多人了解更多hiphop的文化發展,以及地下創作者正在面對的問題,比起近年拍來拍去差不多的愛情題材,還是欣賞電影帶來另類的題材。同時希望各位觀眾在看畢電影後,更多去留意地上的音樂、電影、文學創作等,一起讓更多的地下文化更接近水面。
如果覺得好睇不妨支持下我既個人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hanyui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