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與悟】 台灣法鼓山‧短家出家


台灣法鼓山‧短家出家
2015年的「印度、尼泊爾遊歷分享會」以「回港後」作結,還記得當時有朋友問我能否多說回港後有怎樣的打算? 當時的我只想著有何地方需要我,便到那裡好了。

回港後,起起落落,從待多一天都嫌多的工作到漸漸明白到緣起時該留,緣盡時該放下。

工作與生活,看似安穩,卻像是跌入了輪迴的漩渦裡,逃不出來,迷失且忘本。這次的出離,再次回到心聽心。當再次接觸心,答案始終如一,心是最真實的。

短家出家,讓我還願。一直想體驗出家生活,不一樣的生活。出家與否不重要,重點是找到該走的路。當方向出現後,之後所選擇的路,都再沒有對與錯。我們沒什麼事要忙,忙的就是修行來行願。



「與法相遇 願心相繫」

最重要的人是誰? 不是最感恩的人,不是最愛的人,而是當下與你一起的人。感恩法師們的每一言行教導,以生命滋養生命,願我能把外在的知識內化成智慧。

問道法師,雖然很認同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可是要完全地放棄個人所喜愛的一切,還是不情願。你是怎樣做到的?

法師回答: 當你漸漸走向修行的路,就會發現你所愛的一切都是跟修行有關。我從前是想開書店的,但後來發覺看書不過是我逃避現實世界的工具。

法師的回答讓我回想這幾年,閒時抄經打坐,到近日的喫茶、太極、誦課,修身攝心。願能堅定的持修,不負恩師教誨。苦即是樂。沒了苦即沒了樂。先知道苦,才能得究竟的樂。當愈多替別人著想,愈能修正自己。




生活可以再簡單一點,欲望可以再少一點,心可以再清淨一點,對情欲的執與斷亦有所啟發。我們所愛的人都是由己投射出來。我愛他,是因從他身上看到我想成為的人,想擁有的特質。

少了對情欲的執,回到純淨的愛,愛而不執。由粗糙的情欲慢慢轉向柔軟的心靈交流。從身體上的情欲,吻和擁抱,漸漸走到另一層次,拖手就好了。慢慢的只有點頭和眼神的交流。然後,心裡感應到對方,就好了。只要雙方都是走在同一路上,終會見面。

心靈感應本是人與生俱來的溝通方式,只是現代人太習慣了說話。無言是最真摰的相處。

得承認此刻的我還是有情眾生,就安於此好好修行。



「由熟轉生,由生轉熟」

似梦非梦,活在不熟悉的作息,身心沒了固有依靠,心存矛盾不安,其實讓人更能全然的觀照己。借外境來打磨稜角的心,人才能保持敏銳、不執而安然的心。

身體的崩緊,心的在乎,便人活得不自在。所有的煩惱皆由己而來,因執著心起。讓心放輕一點,心會隨之而變得柔軟。愈清淨的心,愈能透徹的感受外境。

每次到山上,都會感到很舒服。心說:我本是住在山上的。



身體的崩緊,心的在乎,便人活得不自在。所有的煩惱皆由己而來,因執著心起。讓心放輕一點,心會隨之而變得柔軟。愈清淨的心,愈能透徹的感受外境。

每次到山上,都會感到很舒服。心說:我本是住在山上的。


合十,發願
以最誠懇的心來發最大的悲願

「出家是為了回家,回家是為了出家。」
出煩惱的家,得智慧。
回本來面目的家,得安心。
出清淨的家,恆持清淨。
回紅塵的家,布施眾生。


貴重物品在哪?
開始時,我們把所謂的貴重物品手機和錢包交出,讓心得以安下。結束時,發回手機和錢包的一刻,這些真是貴重物品嗎? 當人不見了手機,會拼命的去找。可是當人不見了最貴重的「心」,卻不以為然。願您我繼續保持對「心」的渴求。

修行的路是漫長的,正因漫長的路,讓我更堅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一旦踏上了修行的路,便不會回頭。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