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岸長征遊記 – 準備篇
文章有點長冗,但我認為是重要的注意事項,打算到美國旅遊的話,給點耐性看看吧。
某天網上找到超級便宜的美國機票,不過只有非常短的時間去考慮,因此一切都不理,先買下才算!
先給一些有用資料 :
VISA 簽證
申請美國 VISA 簽證需要點時間和金錢,需要約見美國大使館人員,不過現在申請難度已經大大減低。想起 2000 年到美國交流時,申請 VISA 需要看銀行戶口文件,而且你去多少天,他們就只給你剛剛好的日子,多留一天都不可;現在簡單很多,一般人申請都會獲得簽發 10 年期,聽說 911 事件後經濟不大如前,所以容易簽發 VISA 來吸引旅客。
申請可到此連結了解詳情:
http://www.ustraveldocs.com/hk_zh/hk-niv-visaapply.asp
基本上步驟是先在網上預約時間,然後到 7-11 繳費 (HK$1280,費用會不定期更改),最後在約定時間到美國大使館 (中環花園道 26 號) 與職員進行會面。
會面時回答職員問題就可,大致上會問你:到美國多久?到美國做什麼等等。完成後就會把 VISA 寄給你 (郵費自付),一般會在數天後送到。
我的情況有點不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的美國公司內,剛巧有一次要到美國 Boston 工作,因此公司替我寫信件,十年期的 VISA 乖乖送到。幾年前 VISA 到期了,碰巧我要到美國替朋友拍結婚照 (可參觀我的另一 Facebook 專頁:Moment – Ken Liu Photography),剛好我現在的公司也是美國公司 (AIA International Limited),因此 VISA 續期時,感覺比較容易,職員只問了我兩個問題:到美國做什麼?在 AIA 工作了多久?整個對答過程少於十秒,然後就得到更新了的美國 VISA。
Moment – Ken Liu Photography
機票
可到這 facebook page 看 – 又飛啦! (https://www.facebook.com/flyagainla),不時提供最新的機票減價資料。
這衝動的旅遊,就是因為這 Facebook Page。某天這 Page 忽然告訴我航空公司的訂票網頁有漏洞,香港來回美國的機票只需港幣三千七百多元 (已包括所有稅項),不過漏洞不知何時會被修好,因此有買趁手。
忙了一個下午,下了一個決定,來一遍西岸長征!這機票是 Open Jaws (可於不同機場往返),可選擇的地點全都在美國西岸,因此我選了從 Los Angeles (洛杉磯) 出發,從 Seattle (西雅圖) 回歸,為時 17 天。出發時間是 2014 年 3 月下旬,冬天開始轉為春天的交界。
電話咭
建議購買,雖然價錢不算便宜。如果你主要在城市內遊玩,沒有它也可;如果打算到郊區遊玩的話,最好有一咭旁身,因為遇上什麼突發事情而不能打電話的話,你會是絕對無奈,例如,如果開車時車子出現問題或爆胎,剛好你身處郊區人煙稀少的地方,你真的可以等一整天都遇不到一個人!
美國較有名的電訊商有 T-Mobile,AT&T,Verizon,Sprint。T-Mobile 價格是當中最便宜,不過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我買了 T-Mobile 的電話咭,2GB 數據流量,有效期一個月,再加上無限國際通話的選項 (美金 10 元,因為工作需要,確保客人能打電話找到我),總數約美金 80 元 (約港幣 624 元)。
用後感是,最好選擇別的電訊商。有一天我在 San Franciso 的郊區 Napa Valley 約了舊同學相聚,那刻我的電話沒有訊號,而他的電話 (AT&T) 則收滿格。他說 AT&T 普遍來說是接收得很好。
另一重點,第一次買電話咭的話,一定要到電訊商的專門店,因為 SIM 咭只能在專門店才能買,要充值的話可到 7-11 便利店。大家可能直覺認為,機場內定必有電訊商專門店。對不起,即使像 Los Angeles 這樣大的城市,出境後的機場竟然只有一間 Starbucks!所以出發前最好先做功課,找找你到達的機場附近哪裡有專門店,否則會像我那天的無奈和狼狽!因為我計劃了用電話的 Google Map 來做導航,但在買到電話咭前,我不知道開車怎樣才能到達專門店。人的潛能往往在困難時才爆發出來,我開著車亂走,找個有免費 Wi-fi 的地方。我選擇了 Denny’s 餐廳,因為我曾到過,而且那刻肚餓得很 (沒吃飛機餐和時差的關係),就在那裡把 Google Map 的地圖截圖,然後靠著截圖去認路。幸好路程不太複雜,否則剛到貴境的我肯定迷路。
在 Denny’s 吃了旅程的第一頓早餐,美國人吃的份量多得驚人!
另外,我在香港申請了 IDD 飛線服務,意思是可以把香港的電話轉駁至海外的電話號碼。可參考以下網站 :
http://www.ectelecom.com/index.php?lang=ch
申請以後,你到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這飛線服務。
租車
在美國租車對我來說是一種學問。
可選擇租車的公司多不勝數,大家可在搜尋器內找。我選擇了 Hertz,因為看到網民評價較好,而且拼過價錢後,它是大公司中最便宜的。
建議出發前先到其網頁索取報價,而且每過一至兩星期就報價一次。我從十月開始定期報價,奇妙地價格是越來越便宜!因此大家可儲下一堆報價單,發覺價錢好像不能再低時就填上信用咭資料去確認。
租車時有很多附加選項,其中兩項要特別注意。第一,一定要買保險,而且要買 Full Coverage (全面保障),因為如果你不小心碰壞了公物如電燈柱,你可能要賠 10,000 元美金!買了全保後,無論你碰壞了什麼,車子有什麼損壞,你都不需賠錢;另一項是 Gas Refill (汽油填滿),還車時你需要把油缸填滿,否則要付很貴的附加費,如果你加購了 Gas Refill 選項,就不需要理會這事情,還車時跳下車就可以。以上的選項我都有購買,租車費用是 900 美元 (平均每天約港幣 410 元)。另外,租車最好用 7 日做單位,因為租車公司一般都是用每週計算,不足一週的話,價錢就較不划算。
如果你的旅程也像我般,取車和還車位於不同地方,需要另付 Drop Fee (譯名為 “拋車費")。我預訂在機場取車,Drop Fee 是 300 美元!(約港幣 2400 元) 雖然是很貴,但也沒辦法。到第二天,我發現車子的保險選項有點弄錯,於是到朋友家附近的分店問一下 (地點離市中心較遠)。店員說原來我選錯了保險類型,不是全保,所以替我修正。修正後我發現,為何價錢沒有增加?理應要更多錢才對,原來店員把 Drop Fee 由 300 美元改成 100 美元!她們實在太好人了,更教我以後租車的話,最好不要在機場分店取車,因為一定是最貴的 (無論是租金和 Drop Fee 都是較貴)。真是出門遇貴人!因此租車報價時可試一下選擇在機場以外的分店取車。
租車需要護照和國際駕駛執照。有香港駕駛執照的話,只要連同執照到運輸處,繳款港幣 80 元就可領取國際駕駛執照,有效期一年。
交通規例
香港人除了要適應左軚外,還要留要一下美國獨特的交通規例。
– 在街口遇著紅燈完全停下之後,如果你不是直去而是往右轉,沒有車的情況下你可以右轉。
– 在街口有 Stop Sign (停車標示) 的話,即使你肯定沒有車也要先停下來,然後才可繼續開車,如果橫街有車等候就要先讓它開走。相等地,橫街有下一輛車的話也會停下來讓你先走。
– 在某些地方的高速公路上,如果你看到最左邊的路線顯示著 “CarPools" 字眼,意思是車內如果有兩個或以上的人就可以免費行走那條線,否則要付錢。要注意,我遇過有地方的 CarPools 是需要三個或以上的人才能免費行駛,因此開車時要看清楚字眼。
– 遇到行人橫過馬路時,要多給一點耐性:要等行人完成整個過馬路的動作,踏上另一邊的行人路後,你才可以開車!否則,給警察看見是可以給你告票。
– 找地方停車時,要看清楚停車處的路牌指示,因為市區內的指示是挺長篇和複雜的,同一條街上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停車指示牌。某些咪錶可用信用咭繳費。如果停在停車場,比較普遍的是一次性收費而不設時限,當然如果離開了停車場然後再進內就要再次收費。
– 如果你也是穿州過省,要留意一下不同州份會有些不同的規例和風格。例如在 Oregon (俄勒岡州) 的超速規例是比較嚴緊,有朋友試過超速 10 英哩就被抄牌 (在其他地方如 Los Angeles 很少會發生這情況)。以後的文章中會提醒一下大家。
消費
在美國消費需要付銷售稅 (Sales Tax),不同州份有不同的稅率 (約 8 – 10%),也有地方 (Portland) 是沒有銷售稅,因此有朋友聽到我會到 Portland 就有衝到要跳上我的車去購物。在餐廳吃飯後付費時,緊記要加上 10 – 25% 不等的小費 (Tips),視乎餐廳的高貴程度而定,因為侍應們的薪金挺低,小費是他們的重要收入來源。不給小費也會讓你走,不過,入鄉隨俗就好了。
天氣
美國的溫差可以很大,我到過的地方中,溫差最大的是北加洲一帶 (San Francisco),因此緊記要留意天氣報告和預備外套。以後的文章中也會提醒一下。
時差
夏令時間:比香港慢 15 小時
冬令時間:比香港慢 16 小時
好好適應時間吧!
好像很麻煩嗎?我認為是值得的。
(下一篇:美國西岸長征遊記 – 加洲篇 (Califor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