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位革命 – 邊後衛未來不再是球場配角

  去街場跟隊,夠快又識扭嘅去踢翼,分波好嘅企中場,夠硬淨嘅打中堅。瓣瓣都識啲,但冇樣精嘅,就比人安排去閘位。

  球場十一人各司其職,每個人的存在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波只得一個,點分都唔夠,總有球員會得到更多表演機會,相反也總有球員不常在鎂光燈下出現。

  基本站位上看,閘位距離對方球門和守將都很遠,除非你是像羅拔臣(Andrew Robertson)、佩雷拉(Ricardo Pereira)這類擅射的閘位,否則射門的責任很難交給他們手上;反倒已方防守之時,球場上最肉緊的位置在門前,一旦皮球運到了禁區,關鍵時候的清波、高空爭搶、甚至守門等等最搶鏡頭的工作,都不是主要由靠邊站的兩人所負責的。

  簡而言之,傳統認知上的閘位,比起其他球員更像閒角。
  進攻足球的風潮推動下,一個優秀的閘位球員,能夠好好運用速度來為球隊拉開進攻空間。閘位壓上的踢法,幾乎是今天足球的常態。球隊兩翼內收,閘位就要識衝上邊路。單從進攻的角度來看,這是他們最直接幫助到球隊的進攻方式。

  看看過去幾年的皇馬雙閘、巴塞雙閘,他們都是組成各自球隊進攻體系的重要元素。但宏觀點看,他們的任務都是輔助其他球員,鮮有真正擔當主角的機會。
  然而,現在的足球講求全能性,過往球風相對單調的兩閘,也發展多個變革的可能性。利物浦的左右護法,就提供了近來最好的例子。比起一般單調插上的閘位,羅拔臣和阿歷山大阿諾(Trent Alexander-Arnold)的功能更廣泛全面。他們擁有一般閘位較缺乏的持球能力,在利物浦整體陣型會壓上的情況下,他們能夠有效地幫忙隊友於後場控球,為球隊的組織提供更多路數。

  要做到這一點,不僅個人基本功要足夠,球員也得有靈活的戰術頭腦,才能夠在閘位上駕駁更多指揮大局的工作。在此,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對球員的改造就可見一班。
  在拜仁執教的時期,閘位出身的阿拉巴和隊長拿姆,在哥帥手下添加了不少中路組織的元素,讓他們擁有比其他邊後衛更多元的屬性。當中,拿姆(Phillip Lahm)更不時以防守中場的姿態列陣正選,將他在球場上的戰術思維解放的淋漓盡致,當為一例球員改造的經典例子。

  到了曼城,中場出身的小將仙真高(Alexandr Zinchenko),被哥迪奧拿當作正選左閘,不是要放他在左路側擊,而是在進攻是錯位配置,更常在中路協助隊友實行控球。左閘出身的文迪,在這個獨特的體系之下,都得負擔更多邊後衛以外的責任。
  在佐迪艾巴、丹尼爾艾維斯這類球員統治閘位的年代,能否透過飛快的速度來側擊對方陣式邊路,是對頂級邊後衛的其中一項評估。但在哥迪奧拿的試驗,以及利物浦這幾年的成功,似乎Full-back這個位置,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演譯空間。

  這表示著,閘位球員未來或許能夠突破配角的框架,成為球場上真真正正的主角。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