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亞一個手球,糟蹋了摩佬拆大巴的表演|熱刺 1-1 紐卡素 賽後感

  這樣說好了,熱刺全場23射12中,紐卡素6射1中,比數是1-1打和。
  有時候足球就是這樣,明明表現比對家好,但一個「連波都睇唔到」的手球,就足以抹消掉團隊的努力,三分變一分實在唔抵。
  面對摩連奴的新軍,布魯士(Steve Bruce)今天回歸自己擅長的5-4-1陣式來招呼,中場後防兩條線所組成後防堡壘,以大巴陣來抗衡以大巴聞名的摩佬。

  正如半場38%的控球率所反映出來,紐卡素今天不跟熱刺鬥搶。在熱刺中路欠缺創造力的情況下,紐記透過邊路的適度施壓,盡量限制主隊兩側組織的流暢度,進攻上完全依賴奪回皮球後的快速反擊。右翼阿米朗(Almirón)的速度,左翼祖連頓(Joelinton)的技術,都是紐卡素進攻端所依靠的要素。左翼衛用上客串的馬特列治(Matt Ritchie),也是為了確保紐記反攻時有足夠的闊度和深度。
  遺憾的是,紐卡素攻勢沒有打起上來,列治在防守上的弱點就被揪了出來。簡尼一個低波橫傳到遠柱,列治留意不到身後的盧卡斯已經起了步,皮球在自己的眼前被剷進球網。

  然而,熱刺能夠把握的機會遠遠不只盧卡斯這個,開波10分鐘,簡尼(Harry Kane)在小禁區已經有2次機會(完場前也有一次),加上孫興慜(Son Heung-Min)2個左腳遠射中柱,把握力不當讓熱刺無法取得更大的優勢。

  縱觀熱刺的佈陣,摩連奴透過靴爾堡、榮斯逗處後場,身後的迪亞、山齊士放長傳,讓孫興慜、盧卡斯專注衝擊翼衛身後。身負前場傳導責任的簡尼,他在防中軒迪歷(Jeff Hendrick)專門看守下處處受壓,在只能在死球和陣地戰攻勢中作出發揮貢獻。

  在全面壓制的架勢下,熱刺眾將在中場休息時應該要為自己僅僅領先1球而苦惱。
  半場吹雞,貝治雲(Steven Bergwijn)入替孫興慜。我對此的理解是,亞洲一哥上半場的表現不能說太差,但在持有大量球權的情況下,孫興慜無法有效地直接衝到紐記的大巴後方拿球,故寧願用上背身策應較佳的貝治雲,寄望增加球隊橫向撕扯的成效,並為隨後可能入替的新兵列古朗作提前準備。

  可惜,這個假設最終沒有發生,熱刺下半場的進攻返倒軟起來了,組織開始吃力之時,中場創造力欠奉的問題就更明顯了。

  78分鐘的換人,熱刺尼當比利、拉美拿入替盧施素、盧卡斯,增加中場的拚搶強度和控球穩定性,務求小勝1球全取三分就算;紐卡素以卡路爾(Andy Carroll)入替阿米朗,三箭頭齊發,務求以全方位進攻來追和。

  可惜的是,原本能夠守到完場的熱刺,因卡路爾頭槌打中迪亞的手而夢碎。

  當然,一場比賽的失利,絕對不應把全部的責任歸咎迪亞身上,若然熱刺上半場把握那幾個機會,那紐記這球十二碼就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熱刺  英超  賽後感  思歪Sta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