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imeline 更精彩的同時,也更困擾用戶
Facebook Timeline 更精彩的同時,也更困擾用戶
今天 Facebook 宣布了超過 60 個新的 OpenGraph 應用加入到 Facebook 的 Timeline 之中。
Timeline 是 Facebook 於去年九月份 F8 大會介紹的全新功能。我們之前已經對此做過介紹。
先簡要介紹一下 Open Graph。Open Graph 由 Facebook 於 2010 年推出,它主要是讓所有的網頁都擁有 Facebook 上元素的功能。比如說你在非 Facebook 網頁上看到的 like(贊) 按鈕就得益於 Open Graph。
2010 年剛剛推出的 Open Graph 只支持“名詞”,比如說你只能贊某某東西。贊網頁,贊音樂,贊電影…… 而去年的 F8 大會 Facebook 推出了新的 Open Graph,允許第三方應用為 Timeline 加入“動詞”,現在你可以瀏覽了網頁,聽了音樂,看了電影,而不是將所有的動作都簡單的歸結為一個“贊”字。
實際上上一次 F8 大會過後,Facebook 的 Timeline 已經有一定數量的“動詞”,比如你可以允許 Spotify 應用自動將你聽的音樂添加到你的 Timeline 上。而這一次,超過 60 個的新應用,給 Timeline 帶來了更多的“動詞”。
新的應用包括了 Foodspotting,Pinterest,Foodily,Kobo 等等。由此,你的 Timeline 上的活動將豐富精彩得多。游覽名勝,發現美食,閱讀名著…… 分享你生活中的精彩時刻,在 Facebook 上將異常方便。
如何的“異常方便”?想想在此之前,要與好友分享生活,我們需要什麼步驟?打開社交軟件(Facebook,人人,微博,Twitter等),拍照片,自己進行描述,然後發布新狀態。而現在,只要你授權了第三方應用,這一切都顯得多余,因為分享的步驟已經自動化,平滑化。
仔細想想,其實還不止如此,通過發布狀態來分享,與好友的互動則僅僅局限於 Facebook 的評論,贊。而通過第三方應用,你可以有更豐富的互動體驗。
從 Facebook 的這一步步走下來,不難看出其戰略。從之前的線上活動分享,到現在的線下活動線上分享,Facebook 想要深入你生活中的每一面。依靠 Facebook 平台超過八億的用戶群及其巨大的影響力,它正在發揮它的巨大威力。
這對其他的社交平台來說意味著什麼?你想要加入社交這場游戲,你就永遠離不開 Facebook。
Facebook 的 CEO Mark Zuckerberg 說平台和應用是社交網絡的未來。隨著 Facebook 平台的開放和第三方應用的大量湧入,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越來越豐富多彩。社交網絡體驗不再只是簡單的發狀態,發圖片,分享頁面,回復跟贊那麼單調了,可以預想到將來,所有“可社交的活動”都將在 Facebook 上看到。
不過,Facebook 的這一系列大動作也並非叫好聲一片。盡管第三方應用只有通過用戶的授權才能自動發布用戶的活動狀態,但有一部分人擔心這樣的“自動化分享”有一天會“失去控制”。倒不是擔心第三方應用會未經允許發布信息,只不過有的情況下,你並不希望某一次的活動狀態被其他人所知道,那麼你所授權的應用所帶來的分享自動化就成為了困擾之一,這是一部分人所擔心的“失去控制”。
因此,一方面,Facebook 大力倡導“分享”和“連接人人”的理念促使它去做出這樣的社交網絡體驗的改進;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用戶卻不買單,他們還是喜歡以前純粹簡單的線上社交。
與此同時,Path 與普通社交網絡完全不同的做法“得到好友的同意,你才能跟 TA 分享”顯得越發有意思,你授權的是你想要分享的“對像”,而不是你要分享的內容。你想跟 A 分享內容,那麼你邀請 A 觀看你的內容,內容完全由你自己控制。這樣一來,分享者,分享對像,分享的內容都是經過驗證的,就不存在什麼分享者不想分享,分享對像不想看,分享內容不受控制的問題了。但這樣的機制也注定了 Path 只能是一個小眾軟件。
這樣看來,如何控制好分享的“度”同時又要擴張“領土”,是 Facebook,也是社交網絡所要面臨的難題。
[source: ifanr]
今天 Facebook 宣布了超過 60 個新的 OpenGraph 應用加入到 Facebook 的 Timeline 之中。
Timeline 是 Facebook 於去年九月份 F8 大會介紹的全新功能。我們之前已經對此做過介紹。
引用一個類似於個人自傳的網頁應用,通過博客式的界面,將你生命中重要的時刻、圖片、評論、地點全部表現在同一個頁面裡,它幫助你定義:“我是誰”。
整個界面采用倒敘的方式排列,最新的事件在頂端,隨著界面的不斷向下拖動,更多的內容將被顯示出來,到了整個頁面的最底端,很自然的,就是一個嬰兒的頭像了。
先簡要介紹一下 Open Graph。Open Graph 由 Facebook 於 2010 年推出,它主要是讓所有的網頁都擁有 Facebook 上元素的功能。比如說你在非 Facebook 網頁上看到的 like(贊) 按鈕就得益於 Open Graph。
2010 年剛剛推出的 Open Graph 只支持“名詞”,比如說你只能贊某某東西。贊網頁,贊音樂,贊電影…… 而去年的 F8 大會 Facebook 推出了新的 Open Graph,允許第三方應用為 Timeline 加入“動詞”,現在你可以瀏覽了網頁,聽了音樂,看了電影,而不是將所有的動作都簡單的歸結為一個“贊”字。
實際上上一次 F8 大會過後,Facebook 的 Timeline 已經有一定數量的“動詞”,比如你可以允許 Spotify 應用自動將你聽的音樂添加到你的 Timeline 上。而這一次,超過 60 個的新應用,給 Timeline 帶來了更多的“動詞”。
新的應用包括了 Foodspotting,Pinterest,Foodily,Kobo 等等。由此,你的 Timeline 上的活動將豐富精彩得多。游覽名勝,發現美食,閱讀名著…… 分享你生活中的精彩時刻,在 Facebook 上將異常方便。
如何的“異常方便”?想想在此之前,要與好友分享生活,我們需要什麼步驟?打開社交軟件(Facebook,人人,微博,Twitter等),拍照片,自己進行描述,然後發布新狀態。而現在,只要你授權了第三方應用,這一切都顯得多余,因為分享的步驟已經自動化,平滑化。
仔細想想,其實還不止如此,通過發布狀態來分享,與好友的互動則僅僅局限於 Facebook 的評論,贊。而通過第三方應用,你可以有更豐富的互動體驗。
從 Facebook 的這一步步走下來,不難看出其戰略。從之前的線上活動分享,到現在的線下活動線上分享,Facebook 想要深入你生活中的每一面。依靠 Facebook 平台超過八億的用戶群及其巨大的影響力,它正在發揮它的巨大威力。
這對其他的社交平台來說意味著什麼?你想要加入社交這場游戲,你就永遠離不開 Facebook。
Facebook 的 CEO Mark Zuckerberg 說平台和應用是社交網絡的未來。隨著 Facebook 平台的開放和第三方應用的大量湧入,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越來越豐富多彩。社交網絡體驗不再只是簡單的發狀態,發圖片,分享頁面,回復跟贊那麼單調了,可以預想到將來,所有“可社交的活動”都將在 Facebook 上看到。
不過,Facebook 的這一系列大動作也並非叫好聲一片。盡管第三方應用只有通過用戶的授權才能自動發布用戶的活動狀態,但有一部分人擔心這樣的“自動化分享”有一天會“失去控制”。倒不是擔心第三方應用會未經允許發布信息,只不過有的情況下,你並不希望某一次的活動狀態被其他人所知道,那麼你所授權的應用所帶來的分享自動化就成為了困擾之一,這是一部分人所擔心的“失去控制”。
因此,一方面,Facebook 大力倡導“分享”和“連接人人”的理念促使它去做出這樣的社交網絡體驗的改進;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用戶卻不買單,他們還是喜歡以前純粹簡單的線上社交。
與此同時,Path 與普通社交網絡完全不同的做法“得到好友的同意,你才能跟 TA 分享”顯得越發有意思,你授權的是你想要分享的“對像”,而不是你要分享的內容。你想跟 A 分享內容,那麼你邀請 A 觀看你的內容,內容完全由你自己控制。這樣一來,分享者,分享對像,分享的內容都是經過驗證的,就不存在什麼分享者不想分享,分享對像不想看,分享內容不受控制的問題了。但這樣的機制也注定了 Path 只能是一個小眾軟件。
這樣看來,如何控制好分享的“度”同時又要擴張“領土”,是 Facebook,也是社交網絡所要面臨的難題。
[source: 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