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被收購的會是 Path 嗎?
下一個被收購的會是 Path 嗎?
Instagram 被 Facebook 以價值 10 億美金的現金和股票收購的新聞,著實讓科技媒體熱鬧了一把,撲天蓋地的文章讓大家開始意識到,之前看似小眾的、以移動設備為中心的社交服務終於要熱起來了。而就在坊間開始熱議 Path 會不會成為 Facebook 下一個收購對像的時候,Path 首席執行官 Dave Morin 在周一向外界證實了之前的傳言,即公司已經通過第二輪融資募集到 3000 多萬美元。Path表示參與第二輪融資的包括了風險投資公司 Redpoint Ventures、Greylock Partners以及億萬富翁 Richard Branson。那麼 Path 會成為第二個 Instagram 嗎?
去年二月,曾有報道稱 Path 拒絕了 Google 打算以一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的好意。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當時的 Path 是這樣的:
而現在你手機上的,倍受設計界好評的動畫“分享”按鈕,是隨著整個 Path 2.0 在去年12月推出的。如果說 Path 團隊本來就是不希望被收購的,即使在創業的初期就被互聯網巨頭垂青。而從收購方的角度考量,Path 也不太可能成為 Facebook 下一個收購對像。
同 Facebook 一樣,Path 的模式還是著重於相互性:即你只能與和你成為朋友的人互相分享,外加 150 人的上限,使其成為私密社交服務的代表。而 Instagram 的模式卻更接近於 Tumblr 或是 Twitter,只要對方沒把權限設為”僅限本人”,你根本不需要對方同意,就可以關注對方。這種與之前“相互性”相反的非對等的模式,正好也是這類社交網絡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社交和傳播模式的完美結合。於是,奧巴馬可以把 Instagram 作為總統競選的一個宣傳工具;而 Justin Bieber 的粉絲們可以時時刻刻看到他上傳的生活照片;Burberry 可以用這個創業不到 2 年的平台宣傳它 156 年所沉澱的獨特英倫態度。這些都讓投資家們清晰地看到了它盈利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不同的社交模式,造成了這兩個 App 在用戶數量上的差距。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都提供下載的 Path,至今有 300 萬的注冊用戶,根據 AppData 上的數據,每月平均有約 50 萬的活躍用戶。而 Instagram 有 3000 萬注冊用戶,每月 1200 萬的活躍用戶。據報道,推出的 Android 版本後的前十天,Instagram 下載用戶增加了 1000 萬。
除去盈利模式不清晰之外,用戶在 Path 上的使用習慣也使得它暫時不會成為收購的對像。對於大多社交網絡來說,如何讓用戶對這個服務上癮,多一些停留時間,是需要被考慮的重點。Path 卻沒有走這個方向,而是通過 6 種功能(照片、地點、音樂、思考、睡覺/起床,與誰在一起)記錄個人的生活以及親人密友分享。使用時,我們常常也會思考一下,哪個時刻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和 Path 上的好友分享,而非其他社交網絡的朋友。缺乏和其他社交網絡的連接、沒有類似 Foursquare 的地點 Check-In 的獎勵,有限的好友數量,這都使得我們在 Path 上所花的時間不如 Instagram 之類的社交 App。在桌面電腦主宰的網絡時代,Facebook 已經成功的讓用戶對於它有了成癮般的熱情,但是在移動設備為主的網絡時代,Facebook 要捍住自己在社交網絡上的地位,Instagram 在智能手機用戶中所營造的社區才是它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實當下的微型社交網絡(以 Path 為代表)或是超微型的社交網絡(以 Pair 為代表)都不會直接影響到 Facebook 或是其他社交網絡的使用,我們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設備上把它們全部打開,然後與不同的圈子打交道。你現在的智能手機上,有多少社交類 App 呢?
不會被收購,並不是說 Path 不如 Instagram 優秀,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理念的社交網絡服務。獲得巨額投資或是被天價收購,其實都不足以衡量一個使生活更加美好的想法,並且付諸於現實的意義。從這一點來看,用俏皮的 Coqutte 字體作為 Logo 的 Path,是非常成功的。
[source: ifanr]
Instagram 被 Facebook 以價值 10 億美金的現金和股票收購的新聞,著實讓科技媒體熱鬧了一把,撲天蓋地的文章讓大家開始意識到,之前看似小眾的、以移動設備為中心的社交服務終於要熱起來了。而就在坊間開始熱議 Path 會不會成為 Facebook 下一個收購對像的時候,Path 首席執行官 Dave Morin 在周一向外界證實了之前的傳言,即公司已經通過第二輪融資募集到 3000 多萬美元。Path表示參與第二輪融資的包括了風險投資公司 Redpoint Ventures、Greylock Partners以及億萬富翁 Richard Branson。那麼 Path 會成為第二個 Instagram 嗎?
去年二月,曾有報道稱 Path 拒絕了 Google 打算以一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的好意。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當時的 Path 是這樣的:
而現在你手機上的,倍受設計界好評的動畫“分享”按鈕,是隨著整個 Path 2.0 在去年12月推出的。如果說 Path 團隊本來就是不希望被收購的,即使在創業的初期就被互聯網巨頭垂青。而從收購方的角度考量,Path 也不太可能成為 Facebook 下一個收購對像。
同 Facebook 一樣,Path 的模式還是著重於相互性:即你只能與和你成為朋友的人互相分享,外加 150 人的上限,使其成為私密社交服務的代表。而 Instagram 的模式卻更接近於 Tumblr 或是 Twitter,只要對方沒把權限設為”僅限本人”,你根本不需要對方同意,就可以關注對方。這種與之前“相互性”相反的非對等的模式,正好也是這類社交網絡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社交和傳播模式的完美結合。於是,奧巴馬可以把 Instagram 作為總統競選的一個宣傳工具;而 Justin Bieber 的粉絲們可以時時刻刻看到他上傳的生活照片;Burberry 可以用這個創業不到 2 年的平台宣傳它 156 年所沉澱的獨特英倫態度。這些都讓投資家們清晰地看到了它盈利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不同的社交模式,造成了這兩個 App 在用戶數量上的差距。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都提供下載的 Path,至今有 300 萬的注冊用戶,根據 AppData 上的數據,每月平均有約 50 萬的活躍用戶。而 Instagram 有 3000 萬注冊用戶,每月 1200 萬的活躍用戶。據報道,推出的 Android 版本後的前十天,Instagram 下載用戶增加了 1000 萬。
除去盈利模式不清晰之外,用戶在 Path 上的使用習慣也使得它暫時不會成為收購的對像。對於大多社交網絡來說,如何讓用戶對這個服務上癮,多一些停留時間,是需要被考慮的重點。Path 卻沒有走這個方向,而是通過 6 種功能(照片、地點、音樂、思考、睡覺/起床,與誰在一起)記錄個人的生活以及親人密友分享。使用時,我們常常也會思考一下,哪個時刻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和 Path 上的好友分享,而非其他社交網絡的朋友。缺乏和其他社交網絡的連接、沒有類似 Foursquare 的地點 Check-In 的獎勵,有限的好友數量,這都使得我們在 Path 上所花的時間不如 Instagram 之類的社交 App。在桌面電腦主宰的網絡時代,Facebook 已經成功的讓用戶對於它有了成癮般的熱情,但是在移動設備為主的網絡時代,Facebook 要捍住自己在社交網絡上的地位,Instagram 在智能手機用戶中所營造的社區才是它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實當下的微型社交網絡(以 Path 為代表)或是超微型的社交網絡(以 Pair 為代表)都不會直接影響到 Facebook 或是其他社交網絡的使用,我們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設備上把它們全部打開,然後與不同的圈子打交道。你現在的智能手機上,有多少社交類 App 呢?
不會被收購,並不是說 Path 不如 Instagram 優秀,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理念的社交網絡服務。獲得巨額投資或是被天價收購,其實都不足以衡量一個使生活更加美好的想法,並且付諸於現實的意義。從這一點來看,用俏皮的 Coqutte 字體作為 Logo 的 Path,是非常成功的。
[source: 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