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離開網絡一段時間

這是我在 MG Siegler 博客上看到的一張圖片。

低頭注視手機的人們身軀佝僂,逐漸演化小寫的 f——Facebook 的首字母。 MG Siegler 和 圖片原作者 沒有作出太多文字說明,圖片本身就很形像地描繪了社交網絡下的眾生相。

這讓我想起 Yibie 說過的“低頭族”——一個來自寶島媒體的詞彙,指的是隨身攜帶手機或平板,不管什麼場合,只要空閒便拿出低頭觀看的群體。我得說現在 “低頭族” 的現像還真是普遍。

一張異曲同工的圖片:

是的,這張圖來自王小峰的博客“不許聯想”。和沈默的 MG Siegler 不同,王小峰對網絡的批判毫不留情:

引用麥克盧漢在 60 年代就曾說過,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是人類的一次自殘。在電腦面前,人們貌似在操控著電腦,實際上在慢慢被電腦操控,思維能力、注意力和決定能力的退化就是被電腦操控的結果。這種能力退化交換的結果是人類得到一些便利。

引用自從有了互聯網,人們就再也沒有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你總忍不住去看手機,看看有沒有短信;你總忍不住去刷一下微博,看看有沒有新內容或者關注你的人又增加了幾個;你總是忍不住想去評論點什麼;你總是忍不住想去看看網店裡是不是又有新貨上架;你總是忍不住……這叫什麼呢?網絡多動症?

引用人本來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有了電腦和互聯網,便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很多時候認識把自己交給了電腦的指令,順從地聽著它的指揮。有使用過 Win 32 和 Win 95 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感嘆:Win 95 界面更友好,更人性化。其實,電腦的人性化對應的正是人的電腦化。

得承認,我就是王三表說的這號人。之前說過,我有段時間沉迷Twitter 和微博,每天處理大量信息以致精力潰散到無法進行長篇閱讀。

好吧,我還是個網絡媒體作者,每天要往返於 Google Currents、Pulse 和 News360 這些新聞聚合器。估算一下,一天下來,我要打開上百個網站,切換上千個網頁,閱讀大概200 篇文章,還要向Pocket 和 Instapaper 投進大概 100 篇,再在 Evernote 中保存百來篇網頁。閱讀量夠多了吧?但記住的不到 20 篇。

幾百對比二十,自己都看不下去。提高效率和集中精力的法子試過不少,每天坐在電腦前想到有幾百篇文章要讀,眼前的文章還是讀不下去。關掉網絡,我累得神形渙散,像生了場大病。

於是就焦慮、煩躁、懊惱、沮喪、易怒……我一度想砸掉電腦。我苦心培植的耐性、情緒控制和閱讀能力被網絡打回原形,在網絡面前,我像個手足無措的兒童。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初中,我背著母親,暑假躲在被窩裡看完了整套金庸;
高中,我背著班主任,在廁所裡讀完了余華的《兄弟》。

快意的閱讀也帶來了清晰深刻的印象。前段時間複習過去看過的舊書,裡面的一些章節還沒讀到就已經呼之欲出。

對比現在,哎呦……

怎麼講呢?信息貧瘠肯定不是好事,反過來,信息膨脹也好不到哪去。人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過量的網絡資訊帶來的不再是獲取信息的充盈飽實,而是恐慌、焦慮和注意力渙散。和我有類似經歷的,遠一點的有張恆和 ​​Logout,近一點的有和菜頭和王佩,後面兩位剛宣布暫離 Twitter 和微博。

我知道一味地苛責網絡肯定不公平,技術的締造本意是服務眾生,最終的氾濫成災還是在於人類自身,比如嗎啡淪為毒品,槍砲帶動戰爭……我也清楚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不過一直苦於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辦法。

我正在考慮離開網絡一段時間,如果你有更好的法子,我是很樂意聽到的。


資料來源: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