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亞洲,美國的表情符號發展弱爆了

記得你第一次輸入 : ) 嗎?現在你依舊用著這些簡單的符號組成表情,比如 XD。不過,網絡的迅速發展已經讓更多好看的符號進入我們的視線。

多年以前,我曾打包了自己電腦上的卡通表情,上傳製造成 QQ 表情包共享。之後是紅極一時的兔斯基,微博興起後表情更是緊跟潮流,貼近各類節日、時事進行更新。

更多時候,我們會更喜歡用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文字。這方面,美國人也一樣。

紐約時報的 Jenna Wortham 就喜歡在信息中插入各種各樣的可視圖像,她覺得使用繪文字(emoji)、表情圖像(emoticon)和GIF 可以快速地分離開嚴肅和玩笑。表情符號看似簡單,很多時候卻能達到文字所不能表達的效果。

GIF 可以快速地強調某一個點,當 Jenna 的朋友 Ray 買了一部 iPhone 時,她就給他發了一張蕾哈娜上蹦下跳的 GIF 圖像,表達自己的興奮。

不過,在美國,移動手機上的表情符號發展進程緩慢。今天上午,在看 The Verge 關於三星設計師發言的報導時,我留意了一下評論,就看到這樣的回复:

這樣的評論讓我感覺讀者得隨時搜索想要的圖片,效果不錯,當時我樂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人使用表情符號的習慣:喜歡 LOL,插入 YouTube 視頻鏈接,各種繪文字和圖片。我們可以看到 Skype 現在基本的表情符號為:

不少美國人是因為 iPhone 發布了帶繪文字的鍵盤更新,才開始熟悉表情符號。因此,當 Path 推出付費貼紙,亞洲用戶一點也不感到驚喜,因為如 Line 等應用早已有貼紙功能。Jenna 就發現,在美國,表情符號正成為一些眼尖的創業者和投資者的新機會。錢志華就認為:“通訊作為一個目錄,將發展得更具商業化。”他是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 的合夥人,後者投資了 Path 和其他數個通訊類應用。

不過,Jenna 對於新表情的表達方式不是很能接受,她覺得有些太過花俏,難以在朋友間的對話裡產生共鳴​​。天使投資人 David Lee 也懷疑“亞洲用戶行為和文化跟其他國家如此不同,美國是否無法照搬”。

南加州大學的文化人類學家伊藤瑞子(Mimi Ito)從事亞洲和美國青年人電子媒介使用研究,他就認為美國許多用戶早期錯過了移動信息文化方面的習慣培養,美國用戶使用貼紙等更高級的表情符號會感到吃力。不過,他相信美國人遲早將擁抱視覺信息的方法。

MessageMe 的 Arjun Sethi 也認為人們最終將適應新的交流方式,只是時間問題。


資料來源: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表情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