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5S 最值得關注的三大亮點
指紋識別、A7、香檳金,蘋果發布會再次被嚴重劇透。但是,很奇怪的是,看完整場發布會,我的失落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
因為,務實的蘋果為產品所帶來的改進,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不要密碼
天天被我們帶在身上的手機,已經是人的唯一ID 了,我們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忍受註冊、填寫密碼的麻煩?通過手機這個私密的介質,移動服務應當直接就能夠和人相連。
蘋果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指紋識別這樣的安全措施,讓每部iPhone 5s 成為一個人的安全的唯一ID。蘋果還展示了Touch ID Sensors 的強大性能,即便是手指局部的指紋,都能夠被識別出來。
當iOS 應用們積極利用Touch ID 所帶來的好處後,我們就不必忍受輸入密碼的痛苦。官方視頻當中,只要按一下Home 鍵就能購買應用的場景,讓人感到十分的方便,和渴望。
但對於開發者而言,Touch ID 不光是幫助他們解決用戶的痛苦而已,而是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每個ID 背後不同的用戶。以前應用開發者也許只能知道自己用戶的數量,而對用戶的行為一直沒有辦法感知,那麼Touch ID 的加入,則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看,iPhone 5s 是一部“以人為本”的手機。而如果蘋果能夠針對這一點開發數據服務的話,對開發者的意義會更加重大。
此外,從Touch ID 的加入,還能看到蘋果對移動支付的看法。大家都知道NFC 已經出道多年,它一直是議論的中心,但直到目前為止,仍然缺乏客觀大環境的支持。蘋果對待NFC 技術的態度也十分消極——而Touch ID 的出現,則表明蘋果的思路仍然是要自己掌握體驗。所以,如果我們用iPhone 5s 來支付,那麼支付的過程在iPhone 5s 裡面就可以完成,完全不必受外界影響。
Touch ID 通過指紋識別,確認了人的身份,而這未必需要軟件讀取到手機裡所保存的指紋資料。所以,雖然蘋果官方稱,其它軟件是無法讀取指紋資料,但不意味著iPhone 5s 不能為第三方應用提供身份的確認狀態。換言之,如果Passbook 與Touch ID 相結合,蘋果的移動支付閉環就終於構造完成。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項進步。
隨時記錄
M7 其實和此前Moto X 所發布的協處理器很像。它同樣是一款特殊的處理器,專門處理某些傳感器的數據。此前高通也透露過自己的協處理器方案,可見這種設計未來將是大勢所趨。
不過,到底 M7 的意義在哪裡?看一下官方的表述,“無論你在走路,跑步,甚至開車,M7 協處理器通通知曉。”它的意義其實不在於官方所宣稱的低耗電,而是無論何時都讓傳感器保持活躍的狀態。
了解醫療數據的採集便可知道,關於人體的體徵數據,並非採集一次就好,而是一天下來越多越好。但要做到這一點,則要求智能設備的傳感器一直保持活躍的狀態,之前這樣做是不可能的。而 M7 則讓這種不可能變為可能。
同時蘋果所加入新API 接口“CoreMotion”,則方便應用通過傳感器來獲知用戶所當下的狀態。這能夠讓應用提供更加豐富的玩法,不管是隨時檢測身體的數據,還是增加更多的手勢。
也許,通過更多的手勢,能夠解決iPhone 大屏化的體驗難題?或者說,在iPhone 5s 跟Siri 對話,就不必先解鎖,然後再長按Home 鍵了?
在發布iOS 6 的時候,蘋果已經註意到利用地理位置數據,為人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一個例子是引入了地理位置的備忘錄,以及根據地理位置提醒的Passbook。而有了M7 的加入,第三方開發的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加細化的體驗。
64 位啟動的性能時代
以前我們提到了“普適計算”這個概念:計算機會融入網絡,融入環境,融入生活。為此,計算機會更小,更廉價,有網絡連接,有超越圖形界面的,可以和環境和人做更多的交互的手段。
但這背後,則是對數據處理能力,尤其是大量數據處理提出更高的挑戰。
現在蘋果宣布64 位芯片首次應用於智能手機平台,iPhone 5S 也因此成為全球首款採用64 位處理器的智能手機。與當下智能手機裡32 位的處理器相比,64 位芯片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增加了8 個64 位通用寄存器,內存尋址能力提高到64 位,寄存器以及指令集升級到64 位。
以上的變化導致兩個結果:64 位處理器能夠進行更大範圍的整數運算,可以支持更大的內存。還記得32 位的Windows 最大隻支持3GB 內存,而更大的內存,其實是有1 GB 是利用不到的,這是就是受到32 位的限制。
將處理器提升到64 位,能夠讓它在處理多媒體、數據庫的時候,更加有優勢。但也需要澄清,64 位處理器在運行32 位應用的時候,因為架構不同、指令集不同的關係,其性能未必得到提高。但只要越來越多64 位應用的出現,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觀。
但從A7 開始,蘋果可以地提升硬件的性能,讓機器表現得更智能,讓它不再過於依賴雲端的計算能力,而盡量將更多的數據放在本地完成。而這種性能的提升,將表現在機器反應的速度,以及處理像Siri 這種需要極強計算性能的功能時,機器是否游刃自如。
智能,以性能為本。
資料來源: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