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錶的設計該從哪幾方面考慮?
回顧過去幾年,在科技界,一個新產品的誕生,從來都是伴隨著前期一波概念的狂轟濫炸,然後真正的產品才姍姍來遲。並且最讓人不能忍的是,一般初期的產品都會讓人感覺“名不副實”,價格也高得唯有土豪才能消費得沒有負罪感。顯然,智能手錶目前正處在這樣一個略顯尷尬的階段。作為一個偽極客,筆者認為智能手錶的設計或許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且不說目前已上市的智能手錶銷售量破萬的只有寥寥幾款,光看這些動輒投入數百萬美元研發的“藝術品”的外觀,也會讓人難以有伸手去觸摸的衝動。一方面,外觀設計和做工基本都是方塊形、黑或銀邊框、小彩屏和塑料錶帶,給人一種廉價感,另一方面,由於暫時沒有一款相對完美的基於智能手錶小屏幕的操作系統,常用的Android導致了大量的功能無法發揮而顯得不太協調。
對於消費者而言,目前智能手錶現在可能看起來很美,但並不真正需要。作為一個偽極客,筆者認為智能手錶的設計或許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讓科技產品成為藝術品。
如前文所說,做工和外觀方面,智能手錶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從設計理念、屏幕、整體材質的選擇到軟硬方面的適配,其實吸引人永遠都是那麼第一眼,而不論是目前的果殼智能Watch、索尼smart Watch還是三星gear,恐怕大多數消費者想要入手還需要那麼一點點勇氣。至少在面子上來看,消費者可能更傾向於購買同等價位的西鐵城或者天梭。
2、讓功能簡單並集中。
其實智能手錶的歷史已經不算短,早在幾年前,一些國內廠商比如金立就已經上市了帶有手機功能的手機,可以說大家能想像的功能已經都算不得新鮮,但時至今日,手腕上的通訊接口一直沒有建立並開放出來。筆者認為,手腕作為電子產品的處女地,未來的功能劃分一定更加細化,或是運動檢測、密碼加密、遙控快門,亦或是導航,針對特定功能群體的類智能表設備或許會比“大一統”似的智能表更能吸引消費者。
3、快速形成迭代周期。
目前的智能手錶大多屬於試水階段,業內也都多少存在等著蘋果摸方向的心態,顯然,只憑概念沒有後續產品是無法讓消費者買單的。那麼一款產品推出後,其後續的售後服務和升級換代如何打造,是整個產業鏈共同協作的結果,這或許要花些時間,但給予用戶“持久並熱切”的期待,顯然有利於保持領先的競爭力。
筆者在長三角一位做軟硬結合的朋友曾經感慨:在中國,除了火箭造不了,其他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做到極致還需要一定的努力。不可否認,一些智能硬件廠商的努力也的確可圈可點,比如Tomoon、Picooc,或許當整個行業的主流廠商真正從人本身去設計一款智能手錶式的產品時,也就不需要再等蘋果了。
資料來源:雷鋒網
且不說目前已上市的智能手錶銷售量破萬的只有寥寥幾款,光看這些動輒投入數百萬美元研發的“藝術品”的外觀,也會讓人難以有伸手去觸摸的衝動。一方面,外觀設計和做工基本都是方塊形、黑或銀邊框、小彩屏和塑料錶帶,給人一種廉價感,另一方面,由於暫時沒有一款相對完美的基於智能手錶小屏幕的操作系統,常用的Android導致了大量的功能無法發揮而顯得不太協調。
對於消費者而言,目前智能手錶現在可能看起來很美,但並不真正需要。作為一個偽極客,筆者認為智能手錶的設計或許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讓科技產品成為藝術品。
如前文所說,做工和外觀方面,智能手錶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從設計理念、屏幕、整體材質的選擇到軟硬方面的適配,其實吸引人永遠都是那麼第一眼,而不論是目前的果殼智能Watch、索尼smart Watch還是三星gear,恐怕大多數消費者想要入手還需要那麼一點點勇氣。至少在面子上來看,消費者可能更傾向於購買同等價位的西鐵城或者天梭。
2、讓功能簡單並集中。
其實智能手錶的歷史已經不算短,早在幾年前,一些國內廠商比如金立就已經上市了帶有手機功能的手機,可以說大家能想像的功能已經都算不得新鮮,但時至今日,手腕上的通訊接口一直沒有建立並開放出來。筆者認為,手腕作為電子產品的處女地,未來的功能劃分一定更加細化,或是運動檢測、密碼加密、遙控快門,亦或是導航,針對特定功能群體的類智能表設備或許會比“大一統”似的智能表更能吸引消費者。
3、快速形成迭代周期。
目前的智能手錶大多屬於試水階段,業內也都多少存在等著蘋果摸方向的心態,顯然,只憑概念沒有後續產品是無法讓消費者買單的。那麼一款產品推出後,其後續的售後服務和升級換代如何打造,是整個產業鏈共同協作的結果,這或許要花些時間,但給予用戶“持久並熱切”的期待,顯然有利於保持領先的競爭力。
筆者在長三角一位做軟硬結合的朋友曾經感慨:在中國,除了火箭造不了,其他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做到極致還需要一定的努力。不可否認,一些智能硬件廠商的努力也的確可圈可點,比如Tomoon、Picooc,或許當整個行業的主流廠商真正從人本身去設計一款智能手錶式的產品時,也就不需要再等蘋果了。
資料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