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和眼鏡,蘋果和 Google 的可穿戴之爭

Google 很早就選擇押寶智能眼鏡,而蘋果即將推出iWatch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時間來到2014年,市面上已經出現了近十款智能手錶產品,但智能眼鏡卻為數寥寥,Google 眼鏡經歷了兩代升級也仍然沒有正式販售,這不禁引起了業界和消費者的疑問:這是否意味著,智能手錶比智能眼鏡更有前景呢?

筆者認為答案至少在現在是否定的,原因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點在於智能交互,但目前智能手錶產品的定位幾乎清一色是智能手機的高級配件(也許稱之為電子玩具更恰當一些),整個行業都沒有一個領導者和清晰的發展方向,而Google眼鏡相對而言要更加超前和靠譜一些。

但是,大部分市場調查卻顯示用戶似乎選擇站在智能手錶這一邊,著名的市場研究公司NextMarket預測,今年智能手錶出貨量將達到1500萬塊,而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3.73億塊,NextMarket的理由是:現在每年傳統手錶出貨量超過10億塊。而蘋果CEO蒂姆·庫克也曾公開表示,“我了解的情況是,除非不得已,人們不會戴眼鏡。我認為智能手錶很有趣,智能手錶看起來比較自然。”

如業界所見,穿戴設備也是蘋果和Google在智能手機領域爭鋒對壘的延續,只不過這一次,用戶體驗將決定生死。

普適性

相比較眼鏡而言,手錶本身更具有普適性一些,因為除了近視和遮陽需要外,很少有人會選擇佩戴眼鏡,而在更多的應用場景如運動、睡覺、游泳時,眼鏡也是不得不摘下來的;同時對於年輕女性而言,配戴眼鏡也會影響到她們妝容和麵貌的展現,這種“先天”的不足也將延續到智能眼鏡的發展上,而手錶特別是機械手錶的普及使得其作為一款日常配飾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適應性,其應用場景也更加廣泛一些。不過,智能手錶也有著自己的弊端——廠商要說服用戶換下手上的時髦或奢侈的腕錶,換上一支電子小屏幕手錶,這並不容易。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蘋果iWatch會選擇走時尚奢侈路線,這也是廠商凸顯個性化的最好選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一些矛盾,但為智能手錶注入奢侈和時尚的元素,本質上就和為傳統汽車加上智能模塊一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比較起來,為智能眼鏡添加墨鏡和近視鏡片顯然成本更低,也更貼近大眾一些。

智能性

說到底,智能手錶和智能眼鏡比拼的還是智能體驗。前面我們說過,智能交互體驗優劣是決定產品好壞的重要指標,而在這一點上,Google眼鏡要遠勝於蘋果iWatch甚至是所有市面上在售的智能手錶,一來眼鏡是時刻處於stand by當中的,不需要額外抬起手腕用肢體或口令喚醒手錶那樣多一個步驟;二來無論是AR技術還是基於語音識別的智能互動,Google都早已深耕多年,加上一直以來大數據的積累和用戶轉化率的優勢,Google眼鏡所要面對的只剩下融會貫通一個問題。

反觀智能手錶這一塊,雖然可以在手機第二屏的基礎上,利用顯示屏的優勢更好的吸收併入智能手環的運動和健康監測功能,但其整體仍然無法構成剛需,況且對於智能手機的過度依賴,還有交互方式的笨拙以及使用形態給用戶帶來的麻煩,都抑制著智能手錶自身生態的發展和進步。相比起智能手錶,智能眼鏡顯然更符合人們對穿戴設備由來已久的科幻設想,也更易普及開來。


獨立性

目前的智能手錶大致分為兩種,手機類和類手機類,這使得人們開始對智能手錶存在的意義有了質疑。事實上,儘管問題人所共知,但就目前而言還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躲避和解決它,廠商們仍舊需要依賴這種低門檻的模式來保證企業的穩妥發展,就好比幾乎零門檻的安卓激發了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一樣,手機類和類手機類的解決方案對於智能手錶而言也較為成熟高效。但可以想見的是,未來智能手錶也將被迫收割前期忽視掉的弊病,通過不斷的彌補和優化使產品脫離對手機的依賴,但這絕非易事,所面臨的困難也很有可能比最開始重塑標準要更加艱辛。

而即便消費者真的需要一個智能手機的拓展端,智能手錶似乎沒有多少優勢,因為它並不能有效解放雙手,在功能較差交互叫弱時,使用它並不比從口袋裡拿出手機快捷多少,何況後續的使用體驗手機也可以有效的彌補回來;而智能眼鏡卻可以大幅度減少用戶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其指令下達與反饋均更靈活巧妙,其廣闊、直觀的顯示區域也能帶來更好的使用感受,在這一點上,智能手錶就要繁雜和兀餘很多。

小結

作為一個眼鏡愛好者,筆者對智能眼鏡本身就有不少的好感加持,而相比較對著手腕呼出指令的蠢笨和醒目,筆者也更嚮往直接識別和反饋在眼前的智能眼鏡,雖然就現在而言還很難判斷智能手錶是否就如此不堪,但上述部分卻都會是接下來廠商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畢竟當人們走入穿戴世紀之後,誰也不想再繼續做個低頭族吧。


資料來源:雷鋒網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iWatch  Google G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