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當前,巧用 Wi-Fi 熱點可能救你一命
昨夜,雲南昆明火車站遭遇恐怖襲擊,目前已造成33 人死亡(29 人遇害,至少4 名襲擊者被擊斃)。希望昆明的朋友多加註意,也祝愿不要再有更多的傷亡事件發生。
置身災難之中,沒有人希望遇到。但意外總是在不斷發生,相比感慨時運,尋求活路顯然更合時宜。
NewScientist 介紹了一款通過Wi-Fi發送求救信號的App,它能迅速將你手上的智能手機變成一個無線求救基站。一般情況下,在地震等大型災難發生後,手機很有可能收不到信號。在信息的孤島裡,災民求救無門。
德國FIT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的員工Leonardo Ramirez 想出了一個妙招,那就是將求救信息“植入”Wi-Fi 的熱點名稱裡。之所以想到這個點子,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的鄰居經常通過Wi-Fi 名字來傳達消息,比如“不要在陽台吸煙”“不要製造噪音”。
於是他決定做一個App,能夠迅速將求救信息做成一個Wi-Fi 熱點發送出去。與其它求救方式相比,這個方法的優勢是不需要網絡,而且相比其他的連接方式(比如藍牙)要穩定得多。
在諮詢了專業的急救人員之後,他跟同事Amro Al-Akkad 開發出了victim app 和seeker app。
據悉,victim app 可以幫助受困人員發出一條最多27 個字符的短消息,而seeker app 能在100 米之內接收到。在一次模擬演練中,他們成功用seeker app 找到了兩名“受困人員”。
目前這兩個 app 還沒有正式發布。該團隊計劃於四月份在多倫多的“電腦交互大會(computer interaction conference)”上將其展出,還希望在五月份舉行的“危機應對大會(crisis responce conference)”上展示給賓州的急救專家。
如果victim app 和seeker app 真如所描述的那樣靠譜,團隊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將是應該如何大範圍推廣它。意外之所以稱為意外,就是因為大部分人在平日沒有防範意識,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幸運兒”。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有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希望iOS 和Android 能夠整合這兩個App。
不管怎樣,這個點子總是值得讚賞的。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系統工程師 Per Ola Kristensson 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引用他們巧妙地通過這種出乎意料的方法利用了廣泛存在的硬件設備(也就是智能手機)。這就是軟件的魅力。比起大力推廣新發明的硬件,這種方式要簡單多了。
題圖來自ispazio
資料來源: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