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模塊化了麼?談移動互聯網時代模塊化手機之趨勢
編者按:本文作者賈永明(@活猴),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奮鬥十年,做過開發、銷售、市場、售前、產品。現在正在準備第三次創業。他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對手機模塊化的分析與總結。在他看來,模塊化手機正在從生產廠商的流水線轉向大眾消費市場,模塊化順應了消費類電子產品發展的趨勢。他從技術實現、產業格局、消費者意識和政府政策方面,分析了模塊化發展的阻力。
今天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模塊化手機”這件事。 (聲明:如果聊得不好,大家輕拍,大家視角不同,觀點不一致,求同存異吧)
“模塊化手機”的概念由來已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謝偉於2004 年發表了《模塊化和中國手機製造業的興起》這篇文章。他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一,什麼是模塊化?二,為什麼模塊化對中國手機製造業的發展十分重要。他認為,下游的集成能力,是中國手機製造業興起的關鍵之一。
而且,我記得也差不多是在2004 年左右,當時國內一家一線的設備製造商(忘了是海爾還是海信了)就付諸了行動,只是失敗了。 “模塊化手機”的概念提出以來,大家一直都在摸索,但是相關的技術只在生產廠商的流水線上實踐,沒有面向大眾市場。這點也在謝偉的文章中有體現:那個時代模塊化的目的就是在生產廠商裡面推廣,以便降低生產成本和上市速度。所以,後來聯發科的MTK 平台造就了中國山寨機的大行其道,某種意義上說MTK 真的是將模塊化的概念在廠商中發揮到了極致。
而模塊化這事,最近最火的莫過於Moto 的那個Project Ara 的項目。據說2014 年的4 月份(就是下個月)就要發布開發者工具包了。而和這個項目關聯的就是那個叫做Phone Blocks 的視頻。其實國內的廠商中興也在2013 年底提出了自家的“模塊化手機”的概念,並在2014 年的CES 展會上給我們帶來了Eco-Mobius 的概念機。另外,企業新貴小米也放出過與模塊化手機相關的消息,就是“魔方”。還有像Mobikoma 這樣的項目也是模塊化的家族成員。
由此可以發現,模塊化手機正在從生產廠商的流水線轉向大眾消費市場。但是,變革總是會伴隨著質疑聲和阻力的。
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演進,為何模塊化是趨勢
30 來歲的人,都經歷過,由上個世紀開始的電子消費品浪潮給大家的生活帶來的衝擊。用德生的收音機聽廣播,松下的隨聲聽學英語,還有Sony 的CD 和MD 聽高質量的音樂,後來還有愛國者的MP3,進而在MP3 裡面能夠看視頻了,再後來手機的能力增強,廣播、音樂、視頻、照相,以及遊戲都可以在手機裡面完成了,手機成為了一個高度集成化的電子消費品。
基本上所有的廠商都經歷過那個All-in-One 的年代!這是電子設備本身所具備的高度集成、易於集成,且體積小巧等特點所帶來的結果。當蘋果推出了iPhone 之後,All-in-One 的概念被推至了我們現在已知的頂點——手機就是一塊觸摸屏和用戶交互,所有的那些功能,都被集成到了手機裡面,但是隱藏的比較好,只在你需要的時候才會出現。
再後來,Google 模仿蘋果的iOS 設計推出了Android,讓其他的廠商也可以生產類似蘋果iPhone 那樣的設備。 OK,至少,從中可以窺見的是,“移動場景”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移動化”這個字眼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那麼是否蘋果和Google 已經做足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產生了現在更火的“可穿戴”的概念。限於手機的高度集成和成型化的原因,我們已經很難將更多的能力賦予它了。我們需要測量血糖怎麼辦?我們需要檢測 PM2.5 的指標怎麼辦?那就給手機增加輔助和增強設備吧,而這類設備也必須是便於攜帶的,這就是“可穿戴”設備提出的背景,很自然的想法。
似乎我們現在找到了一條很好的滿足額外需求的出路。但是,我們都知道,需求是變化多端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湧現的。而且,人們永遠會對“簡便”這一需求不斷地提出挑戰!我們是可以生產各種各樣的“可穿戴”設備,但是,當我們不能再“穿戴”更多的設備時候,我們又要怎麼辦? “可穿戴”只是權宜之計,而且“可穿戴”正在走以前的All-in-One 的老路,只不過,形式變了下。我們需要思考並找到辦法!最大的問題就出在手機本身上,是手機的高度集成而不可被用戶定制的特點造成的!
解決人們已經提出的和尚未提出的需求的方案就是模塊化。將所有的組件都做成模塊,人們買到的是模塊,不再是整機或者零件,就好比當年電腦的DIY市場一樣。只是,現在的目的不僅僅為了降低成本,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比如,我想要使用4G 手機的時候,就不用再換一部整機;我想要玩增強現實的遊戲的時候,直接買入一個專門的模塊即可。而且,只有做到模塊化,我們才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網絡資源。比如,當我們想要使用NFC 的時候,我們現在能夠選擇的範圍很有限!我喜歡的蘋果不支持,可是能夠被我選擇的廠商的產品又做的實在是太爛了!這種尷尬令人情何以堪啊! ?
另外,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當用戶的需求被激活的時候,模塊的需求會非常的旺盛,上游廠商不但可以直接把生產好的模塊賣給整機生產的廠商,還能夠直接在電子賣場的渠道鋪貨,直接銷售給用戶。這樣,像中關村海龍、深圳華強北這類市場又會迎來了闊別已久的火熱場面。
因此,只有做到了模塊化,人們的需求才能真正的被滿足,由自己來決定,而不是讓別人強加給我們。
變革的阻力,模塊化會面臨哪些問題
如我們前面所說,變革少不了質疑和阻力,如果質疑已經被否定,那麼模塊化的阻力到底在哪裡呢?姑且允許我從技術實現、產業格局、消費者意識和政府政策來分析一下。
1)從技術實現的角度來看,模塊化難度還是不小的。電子電路相關的,比如發熱、靜電防護,機械和材料上的組件固定、防塵等等問題都變得比集成生產時候要復雜起來。不過,好在現在的“可穿戴”技術正在逐漸把這些問題攻克,可以說“可穿戴”是向著模塊化的一個過渡,是各個上游廠商和下游廠商的一次深入整合。
技術上講,模塊本身不應該限制最後電子設備本身的形態,現在模塊化的產品,都是將自己搞成和現在的觸摸手機一樣,這就是沒有跳出手機的框框造成的。真正的模塊不應該是有這類受限制的物理形態的,“模塊化”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種規範。不排除現在提出模塊化的廠商,例如Moto,是為了更好的講解“模塊化”這一理念而把模塊化的產品做得像個手機,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被此限制住!
另外一點,從技術和硬件發展的趨勢來看,軟硬結合也是必然的,而現在硬件當中不包含應用本身的做法,無疑是一個需要改進的事情,這當然受限於操作系統的條條框框。但是,設想一下,當人們每一次接入一個模塊的時候,應用就已經存在於那裡,因為硬件會將它提供給你,這無疑將更具前景!
題外話說下,蘋果的應用商店是不是就見鬼去了?不一定,因為這是個開放的世界,硬件原生的應用不一定就是好用的,大家體會下Adonit Jot 電容筆和Penultimate(墨筆)軟件的契合度就知道了。但是,如果有個專門的應用商店的硬件模塊呢?
2)從產業格局來看,因為既得利益集團的存在以及新的市場渠道建設的延後,這裡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但是,當人們不再因為新需求,而去更換一部手機,然後再做私人數據同步,這種變化所帶來的便捷和費用的節省,以及電子設備的上游廠商,也因為得到的更大的市場所獲得的收益,都會促使產業發生變化。
不變革,毋寧死。成天叫囂著用互聯網思維來做電子設備的廠商們,需要深刻地反思這點。而為了產業中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不再形成像現在產業相互割裂的局面,成立一個聯盟一起來推動這件事情已經很有必要!
3)從消費者意識的角度來看,人們對電子消費品的意識形態也會面臨挑戰。一般人們還處在“買整機”的思想認識階段,組裝一部電子設備在大家的眼力還是“高大上”的。另外,人們還沒有體會到模塊化所帶來的生產生活的改善。但是,當人們發現別人的手機直接用來在POS 機上刷卡消費的時候,當手機直接幫助工人發現了身邊的有毒氣體的時候,這種衝擊將是巨大的。
4)從政府政策的方面來看,各國都存在各種法律和法規,來規範市場。尤其是通信市場,涉及到了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全,也是各國都在嚴格管制的,因此不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不論是模塊、手機,還是模塊組裝出來的手機,都不能上市銷售,違法、違規的行為會受到政府無情的打壓!
我並不反對通信管制,畢竟在隱私、便捷和安全的權衡上,隱私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而我認為只針對通信模塊進行管制,而不是對所有的模塊的管制,應該是一個突破的思路。另外一點,為了最大化地利用社會資源,政府需要擔當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畢竟模塊化之後,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網絡資源都被大家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而如果不進行一些引導和管制,無疑就像現在的打車軟件之爭一樣,沒有社會責任,混亂不堪,充滿銅臭,鬧劇收場。
綜上所述,我認為,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個行業和產業的聯盟,制定標準,並公開它,推廣它。對涉及到國家管制的模塊要獨立出來,同相關部門溝通處理,必要時從立法層面規範它。
最後,在硬件發生變革的時候,操作系統也需要同樣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行變革。打破既有的系統壁壘,引爆下一個增長點,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
下一篇文章,我打算就操作系統的變革,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謝謝。
[本文來自讀者的投稿,不代表36氪立場]
資料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