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互聯網的童年更美好?


對一個22 歲的美國城市男青年來說,在一個沒有網絡的環境裡度過童年,似乎有點兒不可思議。不過這事兒是實打實的發生在了Steven Tweedie 身上。 Steven 的家庭直到2013 年才接入網絡,這位科技記者在沒有網絡的世界裡,自我突破的“開發”了不少接觸互聯網的機會,來看看他是怎麼度過這樣一段“艱難”的童年的。

Steven 出生在一個嚴肅的家庭,父母對孩子相當嚴格:不允許上網和看有線電視。相比回家後打遊戲、上網、看電影的小朋友,Steven 的課後活動十分傳統:讀書、繪畫、戶外運動。網絡是一顆“禁果”。

Steven 的家裡沒有網絡,不過還是有一台PlayStation 遊戲機,以及一台沒有聯網的Compaq 筆記本,運行的是Windows Me 操作系統。 “這些已經讓我嚐到了科技的甜頭,並且我知道,我喜歡它。”Steven 說。


於是Steven 開始自己“偷竊”鄰居家的Wi-Fi,並買了擴展設備。被父母發現以後,Steven 告訴他們,這是用來給電腦散熱的風扇。

除了“偷”、Steven 能做的還有“蹭”。 “從中學開始,我大部分的下午和晚上都在鄰居家度過,只是因為他家有網絡,還有他家的電腦運行著最時髦的電腦遊戲。”


中學的時候,Steven 看到了摩托羅拉的無線短信接發手機——一個能發短信的“對講機”。這對不能用手機的少年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直到Steven 悲催的發現它仍然需要Wi-Fi 工作。

這樣“淒慘”的童年並沒有對Steven 產生太多的負面影響,相反,在思考科技與童年的問題時,他更贊同非網絡的成長環境。

“一直以來,科技是我願意探索的、閃閃發光的新領域,但是我也認為手拉手和朋友出遊十分的重要。這樣的童年有發現未知的可能。我能想像到,如果13 歲的我沉浸網絡是個什麼樣子。”

雖然在童年裡失去了互聯網的體驗,Steven 依然覺得讀書是能夠帶來最深刻印象的體驗。 “此外還有我和兄弟姐妹的美好回憶。”

《時間對誰都是把殺豬刀,數碼照片也泛黃》中,我們探討了科技與回憶價值的矛盾。 Steven 也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沒有數碼化的童年,他仍然過得很不錯。

現在,Steven 已經開始教爸媽如何使用電子郵件了,而Steven 本身的工作也要求他始終保持在線。 “在許多方面,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互聯網是偉大的前沿,我很高興可以通過我的工作,探討互聯網的創造潛力。”

題圖來自Donation 4 Charity 插圖來自Business Insider


資料來源: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