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盃雜談】之所以射失十二碼,是因為有主射的勇氣
英格蘭失落歐洲國家盃,修夫基換入的三名後備,全部射失十二碼,其臨場調動惹來爭議,一夜之間,又再成為千古罪人。
批評的話,大家都已說過,這篇沒有甚麼補充,反而想談談射十二碼這回事。
每次看到球賽進入互射十二碼的階段,總會想起很久以前的某場班際足球比賽,己方也曾與另一隊要靠互射十二碼分勝負。
記得當時除了兩三個隊友,對自己腳法比較有信心,自告奮勇要求主射十二碼外,其他人包括本人在內,都在決定哪五個主射人選前,你推我讓,生怕擔起這個重任。
最後,筆者成功甩身,頭五輪都無須主射,說實在的,還真鬆了一口氣。
但當看到主射第五輪的隊友,衝向皮球射門時,那刻其實有點糾結,心道:「如果他射入了,那麼下一輪應該就到自己射;但如果他射失,我們就會落敗,無緣決賽。」
只見他大力一抽,將皮球踢出柱邊,我方隨即宣告落敗。
有時,腦海裡還是會浮現起這幕。雖然只是一場看來無關痛癢的班際比賽,但也會有那麼的一點幻想,如果當時自己能夠有信心,踏前主射這球十二碼的話,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
隨之想起,曾在1994年世界盃決賽射失十二碼,令意大利失落冠軍的巴治奧,說過這樣一句名言:「Only those who have the courage to take a penalty miss them. 」
(之所以會射失十二碼,是因為他們有主射十二碼的勇氣)
姑勿論為英格蘭主射最關鍵一球的沙加,是主動要求抑或被安排主射,但年僅十九歲的他,頂住壓力踏上十二碼點,已是一種勇氣的表現。
至少,比起筆者更有勇氣。
所以,即使沙加全場表現乏善足陳,但《Sky Sports》還是給了他全場最高的10分。
相比那些只懂在鍵盤前,以帶有種族歧視的成份,揶揄他為「猴子」的勝利球迷,沙加主射十二碼的勇氣,只令他們的行為更顯相形見絀,儼如懦夫的表現。
剛好之前在Netflix,看過一套以丹麥神奇奪冠為藍本拍成的電影《92年之夏》(Summer of 92'),裡面有個情節也值得分享一下。
以後補身分入圍決賽周的丹麥,戰至分組賽最後一場,對陣法國必須勝出才有望出線,但中場球員韋福特(Kim Vilfort),卻因患有血癌的女兒病情有變,決定提前離隊探望愛女。
跟時任教練尼爾遜(Richard Møller Nielsen)報告後,對方著他放下一切,趕快到醫院探訪女兒,並語重心長說了一句:「這不過是足球。」
或許,正是這種將士用命,丹麥反而贏波晉級,韋福特隨後也歸隊,更在決賽取得入球,完成丹麥這次童話式的結局。
其實這跟今年丹麥國家隊的情況也有點相似。
尤記得艾歷臣在對芬蘭的比賽時,突然在球場內倒下的畫面。勝負固然重要,但在生命當前,往往有比勝負更重要的事情。
正如這次的英格蘭連環不幸事件,沙加受盡各方指罵甚至侮辱,但借用《92年之夏》的那句台詞,「這不過是足球」,生命中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
即使本人並非阿迷,但也祝願沙加能早日走出這個陰霾。
批評的話,大家都已說過,這篇沒有甚麼補充,反而想談談射十二碼這回事。
每次看到球賽進入互射十二碼的階段,總會想起很久以前的某場班際足球比賽,己方也曾與另一隊要靠互射十二碼分勝負。
記得當時除了兩三個隊友,對自己腳法比較有信心,自告奮勇要求主射十二碼外,其他人包括本人在內,都在決定哪五個主射人選前,你推我讓,生怕擔起這個重任。
最後,筆者成功甩身,頭五輪都無須主射,說實在的,還真鬆了一口氣。
但當看到主射第五輪的隊友,衝向皮球射門時,那刻其實有點糾結,心道:「如果他射入了,那麼下一輪應該就到自己射;但如果他射失,我們就會落敗,無緣決賽。」
只見他大力一抽,將皮球踢出柱邊,我方隨即宣告落敗。
有時,腦海裡還是會浮現起這幕。雖然只是一場看來無關痛癢的班際比賽,但也會有那麼的一點幻想,如果當時自己能夠有信心,踏前主射這球十二碼的話,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
隨之想起,曾在1994年世界盃決賽射失十二碼,令意大利失落冠軍的巴治奧,說過這樣一句名言:「Only those who have the courage to take a penalty miss them. 」
(之所以會射失十二碼,是因為他們有主射十二碼的勇氣)
姑勿論為英格蘭主射最關鍵一球的沙加,是主動要求抑或被安排主射,但年僅十九歲的他,頂住壓力踏上十二碼點,已是一種勇氣的表現。
至少,比起筆者更有勇氣。
所以,即使沙加全場表現乏善足陳,但《Sky Sports》還是給了他全場最高的10分。
相比那些只懂在鍵盤前,以帶有種族歧視的成份,揶揄他為「猴子」的勝利球迷,沙加主射十二碼的勇氣,只令他們的行為更顯相形見絀,儼如懦夫的表現。
剛好之前在Netflix,看過一套以丹麥神奇奪冠為藍本拍成的電影《92年之夏》(Summer of 92'),裡面有個情節也值得分享一下。
以後補身分入圍決賽周的丹麥,戰至分組賽最後一場,對陣法國必須勝出才有望出線,但中場球員韋福特(Kim Vilfort),卻因患有血癌的女兒病情有變,決定提前離隊探望愛女。
跟時任教練尼爾遜(Richard Møller Nielsen)報告後,對方著他放下一切,趕快到醫院探訪女兒,並語重心長說了一句:「這不過是足球。」
或許,正是這種將士用命,丹麥反而贏波晉級,韋福特隨後也歸隊,更在決賽取得入球,完成丹麥這次童話式的結局。
其實這跟今年丹麥國家隊的情況也有點相似。
尤記得艾歷臣在對芬蘭的比賽時,突然在球場內倒下的畫面。勝負固然重要,但在生命當前,往往有比勝負更重要的事情。
正如這次的英格蘭連環不幸事件,沙加受盡各方指罵甚至侮辱,但借用《92年之夏》的那句台詞,「這不過是足球」,生命中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
即使本人並非阿迷,但也祝願沙加能早日走出這個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