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學生電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電競近幾年在香港的發展越發蓬勃,大大小小的電競公司相繼成立,不同組織亦會舉辦各種不同的電競比賽。而正規電競場地亦都越來越多,繼有「全亞洲最大電競館」之稱的CGA香港電競館於今年1月開幕後,政府出資的數碼港電競館亦將會於今年7月開幕。新產業的發展總不能缺少年輕力量的支持,至香港學生電競總會(HKSESA)於2013年成立後,電競活動開始打入學界層面,香港學生開始擁有屬於他們的電子競技平台。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學生電競的規模亦都越來越大,不少中學都擁有自己的電競學會甚至電競校隊,這些學校的電競學會會舉辦一些小比賽讓不同學校之間的學生有機會切磋交流。


學生電競中成功例子當數荃灣聖芳濟中學,在剛剛過去由CGA舉辦的「2019英雄聯盟校際盃港澳區總決賽」四強賽中突圍而出殺入決賽,該校的電競學會更受到數間媒體的採訪,分享他們在電競路上一路走來的心得和學會的理念。筆者認為荃灣聖方濟中學的學生電競之所以能夠發展成功,除了一群熱愛電競的學生之外,校方的支持和配合極為重要。該校校長亦對電子競技感興趣,再加上有已經投身電競產業的校友和香港學生電競總會相助,才有今天荃灣聖芳濟中學電競學會的成功。


有成功便一定有失敗,學生電競的發展看似欣欣向榮,可是背後仍有很多學校未能發展學生電競。在筆者開始寫這篇文章之前剛剛收到一個朋友的抱怨,情況是他想邀請校外的電競組織去他學校舉辦講座,因此向學校提出建議,在聯絡正副校長和學生會皆無功而回後,他最後找到了訓輔組老師。訓輔組老師給他的答覆便是:「若有同學因為聽完講座之後荒廢學業,沉迷打機,那麼這個責任便是因為舉辦這個講座而起。」被校方拒絕後,我這個朋友也只能向我吐吐苦水。


筆者因此得出一個結論,在校內舉辦學生電競活動的主導方永遠在於校方。眾多成功的例子中,大部分均是有一兩個教職員,甚至是校長對電子競技感興趣,才能成功在校內舉辦學生電競活動。而失敗的例子多是校方不肯讓步,把電子競技和打機混為一談,認為電競會令到學生沉迷,荒廢學業。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要甚麼電競組織向校方提出交涉,因為校方拒絕便是拒絕,再出名的電競組織始終是校外組織,很難干涉學校的校內事務。歸根究底,從這些學校拒絕發展電競的理由中看出他們對電競仍抱有偏見,因此未能接受在校內發展電競。這個情況其實不只在這些學校發生,在香港整個社會上都有發生。要從根本解決這些問題,便先要讓他們接受電競,那麼我們要做的便是推廣正確的電競觀,讓社會上更多人認識到正確的電競,令他們消除對電競的偏見。這也是筆者一直以來的工作和使命。


篇幅所限,本篇文章主要圍繞中學的學生電競,如有機會筆者定會另外撰文一篇討論一下大專院校的學生電競。以上皆是筆者個人見解和分享,首次寫專欄,如有任何不足或補充,敬請指正。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學生電競  校際盃  電競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