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培訓球星打造王朝霸業

一間商業機構為了培養人才,通常由部門主管提交有潛質下屬的名單予人事部,然後安排培訓計劃,甚至獲晉升機會,希望他們可以專心在機構內服務和作出貢獻,成為日後的中堅力量。
就一間足球會而言,培養人才就是訓練年輕球員,期望日後他們能為一隊効力。費格遜明白青訓對球隊未來的重要性,因此當他在1986年11月初來到曼聯的時候,首要工作就是要重整青訓的架構,包括增加球探的人數和調整訓練內容等。他自己亦身體力行,經常在晚上留在訓練場觀看青年隊的訓練和比賽,從中發掘有潛質的生力軍,提拔上一隊。

費格遜承認,自己對曼聯的遠景是為年輕球員提供發展機會,他亦貫徹這理念,在執教26年半期間,給予87名青訓球員首次代表曼聯出賽的機會,即平均每季有3.3名新人首嘗一隊上陣滋味。這87名球員總共為曼聯出賽5429場,射入573球,為球隊帶來重要貢獻。

「92班」圓費格遜歐聯夢

為展現對青訓的重視,費格遜開創先河,在英格蘭聯賽盃大量起用年輕球員,讓他們累積實戰經驗。有關決定當時惹來爭議,因為英格蘭足總規定,球隊需要在每場比賽派出最精銳的陣容應戰,更有國會議員投訴,費格遜這樣收起主力,是剝奪了當地居民欣賞球星的機會。不過費格遜仍然堅持自己對年輕人的承諾。

然而,曼聯也因為扶持青訓球員而付出代價,例如在1992年贏得聯賽盃後,曼聯在該盃賽皆倚重新一代,結果要闊別14年,直至2006年才憑着朗尼和C朗拿度冒起重奪聯賽盃。惟藉着聯賽盃的實戰經驗,年輕球員卻有助曼聯在英超和歐聯創造佳績。

費格遜重視青訓的決定很快就得到回報。1999年歐聯決賽18人的大軍名單中,有6人是曼聯的青訓產品,其中加利尼維利、碧咸、傑斯和畢特更擔任正選,菲臘尼維利和布朗出任後備,史高斯因停賽而缺席。當年這股青訓力量令費格遜一圓夢想,奪得歐聯冠軍,登上歐洲之巔。除了著名的「92班」外,費格遜對年輕球員的耐心也可從C朗拿度和朗尼身上看到。費格遜於2003年和2004年分別收購兩人時,他們年僅18歲而已,不過,費格遜當時已把曼聯的將來寄託在兩顆新星之上。

26年賺一億英鎊轉會費

即使曼聯於2004年至2006年3個球季失落聯賽錦標(當時紅魔鬼鮮有如此長時間與聯賽冠軍無緣),2005年和2006年兩季四大皆空,當家射手雲尼斯達萊與C朗拿度發生衝突,費格遜都堅定地站在年輕人的一邊。
最終C朗拿度和朗尼不負費格遜所託,2007年帶領曼聯重溫英超冠軍好夢,並在2008年再次稱霸歐聯。雖然C朗拿度後來轉會皇家馬德里,卻為曼聯帶來當年破紀錄的8000萬英鎊轉會費;繼續留効曼聯的朗尼則超越卜比查爾頓成就,以253個入球成為新紀錄的保持者。

總括而言,費格遜任內26年半期間,曼聯通過出售青訓球員賺回一億英鎊的轉會費,着重內部培訓不但令球隊屢創佳績,更為曼聯帶來實質收入,可說名利雙收。

(轉載自《信報》專欄「神級管理術」2021年6月17日)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曼聯  費格遜  碧咸  奧脫福  傑斯  紅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