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選舉廣告,但呼籲大家投票]只看電影,不談政治?
記得筆者當初設立這個專欄時,除了希望為大家介紹一些好電影,跟進一些最新的電影消息外,還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的價值觀。經常聽別人說,我們個人Facebook裡的朋友大多都是擁有相近價值觀的人。因此,當我們在一些重要事件發生時,看到的都是擁有類近立場的發文。在設立了這個專欄和Facebook專頁後,筆者就有更多機會去接觸一些本身背景不同,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而今天,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重要日子,這個專欄又派上用場了。
圖片來源: Comic Vine
筆者之前寫過幾篇涉及政治的文章,都留意到有類似「看電影就看電影,不要談什麼政治」的留言。我也明白,很多人觀看電影的目的,純粹為了在忙碌的工作裡休息一下,發鬆一下。但是很多時候,事實上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本身就包含了導演、編劇的一些價值觀、立場。即使是最熱門的「蝙蝠俠」系列、迪士尼動畫,它們也藏有大量的信息、隱喻。無論這些故事發生在「葛咸城」(Gotham),「優獸市」(Zootopia)還是未來世界,他們談的往往是真實世界裡的人和事。假若我們看這些電影時,不經消化、不經思考的話,或許會浪費了電影製作人的一番心機。
無可否認,筆者作為一個熱愛外國電影、電視劇的影迷,或多或少會受他們的價值觀影響。但是,筆者從心底裡覺得,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法治等價值觀,真的是人類和社會裡的重要精神。有人或許會覺得我們就是被這些電影所「洗腦」,但事實上筆者看過的不少電影,都不時批判一些外國文化、價值觀,從「大美國主義」,到法律制度,到「萬惡的資本主義」也有涉及。與其說它們「洗腦」,筆者會說它們有助本人建立批判性思考。
圖片來源: TV Club
無論在電影世界裡,還是在電影行業裡,電影從來也離不開政治。種族、性別、地緣、權鬥......電影和電視劇內外涉及的題材實在太多,只是我們看的時候未必能一一發現。上月,我得知新一季《黑鏡》將於10月在Netflix首播時,立即追看了首兩季。而當中第一季第二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更令我立即想起了我們身處的香港,十分深刻。
故事發生的世界裡,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密封的空間裡,每天的工作就是踏單車,為這個系統發電。沒有錯,他們真的是齒輪。每天晚上,他們就會回到房間裡,被迫在大螢幕裡看一些才藝表演、色情影片。日復日、夜復夜,他們的生活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改變。他們努力工作,努力踏單車換來的積點(merits),除了可以用來換食物外,還可以換來在晚上略過節目的權利。他們相信,真正能為他們改變生活的,就是用千五萬參加才藝表演,成為明星,展開另一個層次的生活。故事的男主角在一次機緣巧合裡,認識了一個善於歌唱的女孩並愛上了她。之後,他用自己的所有積點來為該女孩換來參加比賽的機會。但是,她不但不受評判的器重,還被他們勸服,去成為色情影片的主角。於是,男主角看不過眼,並努力工作,換來另一次機會參加比賽。在比賽裡,他手持利器威脅要自殺,同時控訴整個制度的不公。最終,又經群眾的壓力和評判的勸告下,他把手持利器威脅要自殺,同時控訴事情的行為,轉變成為每晚人民所看的一個節目,而他自己則住在一間看到外面風景的大屋裡。
故事中有四個主要角色:制度裡的最高層,主宰一切、奴役人民的評判和其他幕後人士;希望改變自己生活,但最終成為色情影片女主角,成為壓迫人民的制度的一部分;希望為人民作出反抗、控訴的男主角,卻把整個控訴過程變成壓迫人民的制度的一部分;而故事裡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安於成為齒輪,安於現狀的人民。他們每天滿足於工作、飲食和晚上的綜藝節目裡,看到男主角的控訴,他們不但沒有燃起反抗的意志,反而支持反抗者成為壓迫制度的一部分。
香港的情況其實十分相似:,社會上充滿不公義的事情,市民受制於工作、賺錢、上樓當中。不少人安於現狀,滿足於日常的節目當中。舊有的抗爭模式,會否也成為了常態,成為了日常的「節目」,甚至成為建制的一部分?我們,還有改變的意志嗎?
最後,筆者在這裡呼籲:
大家一定要去投票!!
大家一定要去投票!!
大家一定要去投票!!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另外,筆者知道這裡亦有不少來自台灣或其他地方的讀者。假若你們有來自香港的朋友的話,請你們也要鼓勵他們去投票。今天的選舉真的對香港十分重要!!
圖片來源: Comic Vine
筆者之前寫過幾篇涉及政治的文章,都留意到有類似「看電影就看電影,不要談什麼政治」的留言。我也明白,很多人觀看電影的目的,純粹為了在忙碌的工作裡休息一下,發鬆一下。但是很多時候,事實上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本身就包含了導演、編劇的一些價值觀、立場。即使是最熱門的「蝙蝠俠」系列、迪士尼動畫,它們也藏有大量的信息、隱喻。無論這些故事發生在「葛咸城」(Gotham),「優獸市」(Zootopia)還是未來世界,他們談的往往是真實世界裡的人和事。假若我們看這些電影時,不經消化、不經思考的話,或許會浪費了電影製作人的一番心機。
無可否認,筆者作為一個熱愛外國電影、電視劇的影迷,或多或少會受他們的價值觀影響。但是,筆者從心底裡覺得,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法治等價值觀,真的是人類和社會裡的重要精神。有人或許會覺得我們就是被這些電影所「洗腦」,但事實上筆者看過的不少電影,都不時批判一些外國文化、價值觀,從「大美國主義」,到法律制度,到「萬惡的資本主義」也有涉及。與其說它們「洗腦」,筆者會說它們有助本人建立批判性思考。
圖片來源: TV Club
無論在電影世界裡,還是在電影行業裡,電影從來也離不開政治。種族、性別、地緣、權鬥......電影和電視劇內外涉及的題材實在太多,只是我們看的時候未必能一一發現。上月,我得知新一季《黑鏡》將於10月在Netflix首播時,立即追看了首兩季。而當中第一季第二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更令我立即想起了我們身處的香港,十分深刻。
故事發生的世界裡,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密封的空間裡,每天的工作就是踏單車,為這個系統發電。沒有錯,他們真的是齒輪。每天晚上,他們就會回到房間裡,被迫在大螢幕裡看一些才藝表演、色情影片。日復日、夜復夜,他們的生活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改變。他們努力工作,努力踏單車換來的積點(merits),除了可以用來換食物外,還可以換來在晚上略過節目的權利。他們相信,真正能為他們改變生活的,就是用千五萬參加才藝表演,成為明星,展開另一個層次的生活。故事的男主角在一次機緣巧合裡,認識了一個善於歌唱的女孩並愛上了她。之後,他用自己的所有積點來為該女孩換來參加比賽的機會。但是,她不但不受評判的器重,還被他們勸服,去成為色情影片的主角。於是,男主角看不過眼,並努力工作,換來另一次機會參加比賽。在比賽裡,他手持利器威脅要自殺,同時控訴整個制度的不公。最終,又經群眾的壓力和評判的勸告下,他把手持利器威脅要自殺,同時控訴事情的行為,轉變成為每晚人民所看的一個節目,而他自己則住在一間看到外面風景的大屋裡。
故事中有四個主要角色:制度裡的最高層,主宰一切、奴役人民的評判和其他幕後人士;希望改變自己生活,但最終成為色情影片女主角,成為壓迫人民的制度的一部分;希望為人民作出反抗、控訴的男主角,卻把整個控訴過程變成壓迫人民的制度的一部分;而故事裡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安於成為齒輪,安於現狀的人民。他們每天滿足於工作、飲食和晚上的綜藝節目裡,看到男主角的控訴,他們不但沒有燃起反抗的意志,反而支持反抗者成為壓迫制度的一部分。
香港的情況其實十分相似:,社會上充滿不公義的事情,市民受制於工作、賺錢、上樓當中。不少人安於現狀,滿足於日常的節目當中。舊有的抗爭模式,會否也成為了常態,成為了日常的「節目」,甚至成為建制的一部分?我們,還有改變的意志嗎?
最後,筆者在這裡呼籲:
大家一定要去投票!!
大家一定要去投票!!
大家一定要去投票!!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另外,筆者知道這裡亦有不少來自台灣或其他地方的讀者。假若你們有來自香港的朋友的話,請你們也要鼓勵他們去投票。今天的選舉真的對香港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