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mshack:新美國快餐車
剛在中環和安里開業,賣美式Food Truck風味的Boomshack,有一個明星老闆,就是李燦森。
對於快餐車的回憶,都是在倫敦的日子,有一次夜蒲到接近天光,氣溫只有十度左右,身穿帶著煙味的薄身hoodie,肚皮正在打鼓,夜場門外的快餐廳,傳出香噴噴的炒洋蔥氣味,憑著熱辣辣的漢堡包,救了我一命。
相比之下,Boomshack的小吃,較我在倫敦吃過的精緻得多,其實,應該說是更精彩,由炒洋蔥釋放出來香氣,變為一系列的新美國菜。
甚麼是新美國菜?
還不是原本的美國風味,再加上墨西哥,與韓國料理的特色。難怪像Jungsik的韓式西餐,成為今年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其中之一。
這晚一行數人,來到Boomshack,李燦森不在,場內的所有員工,全部都是老外,如不懂英文,只能以身體語言溝通。
其實,這間環境Funky的美式餐廳,主要客源大多是外國人,ABC,與年青一族,像我輩中坑,絕無僅有。起碼同行C小姐的兩位年青女生,做得我個女有餘。
汽水櫃的最高兩排,全部是美國入口的飲品,Dr Pepper大家應不陌生,如果你吃慣美國菜的話。還有大多人敬而遠之的Cherry coke。
首先來一杯Boom Island Ice Tea,貫頭徹尾的長島冰茶,只是配合店名,才以Boom來代替Long Island。
年青人的Root beer配雲呢拿雪糕,是黑牛的另一種表述。
Nachos的三種醬料,全是自家製,牛油果,蕃茄醬等沒有芝士般濃膩,作為頭盤較適合。
Whole line-caught red snapper,忘了問大廚這條魚是在那裡上釣。嫩滑的魚肉,Chimichurri與Red chili的紅綠雙煞塗在魚上面。配以Tortillas,再加粟米,牛油果醬卷著來吃,擺明是墨西哥菜的Taco啦。
鐵板上的Beef Fajitas,烤得近乎全熟,與紅椒,青椒一起以Tortillas卷起,包著來吃,又是一道墨西哥風味的美國菜。
Chicken Waffle,半溶的芝士與炸雞的結合,邪惡得可怕。
未算,Holy Kimchi的韓美混血,泡菜與Corn beef,煙肉,車打芝士的組合,像操一口流利美式英語,沒有整過容,純情而直接的美少女。
兩款小吃,Beetroot Fries,與Tater Tots,皆令人驚艷,炸紅菜頭條香脆得來,其本身的甜味得以保持。Tater Tots的外表有如炸豆腐,外脆內軟的鹹香感覺,同樣令人吃完一件又一件。
試了這瓶New Belgium啤酒,被外表欺騙了,味道像比利時啤,但此啤酒的背景,來自美國科羅拉多。
地道香港人,對這般美式快餐沒甚情意結,除非你曾在美國生活,對以上的小吃,與最後的甜品Nutella Banana Waffle ,一定裝載著不少回憶。
始終,我們不是吃Nutella大,抱著享受美食的心態,接觸不同地方的飲食文化,識多一點點,活到老學到老。做人,還是要與時並進。
尤其是像我的中年人,久不久來聽聽美式英語,與年青人打成一片,延續青春期,雖未致長生不老,但起碼不會太早被淘汰。
喜愛夜蒲者,不一定去翠華,像Boomshack這類快餐車風格,感覺更像身處外國,最重要的是,平日營業時間朝十二晚十二,周四至周六則去到凌晨三時。
香港沒宵夜,誰說的?
Boomshack:中環蘭桂坊和安里8-12號和安樓地下B號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