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這一晚,化身成蟶鬥士


說到蟶子,做法不外乎蒜蓉粉絲蒸,或者是豉椒炒,當然,還有其他烹調方法,不過以這兩種做法比較普遍。

最近,在香港有五間分店,來自新加坡的莆田,推出一系列以蟶子為主題的菜式,鑑於反應熱烈,本來由今年四月,供應至六月尾,如今延長至八月尾。

這晚來到銅鑼灣利舞台店,化身為蟶鬥士,拿起筷子,擺出一副戰鬥格。

蟶子?有甚麼可怕?我多多都殺!

一共七道蟶子菜式,採用莆田當地出產,長六厘米,短小精悍的蟶子,與大家平時常見的蟶子王,是兩回事。通常會在坊間的福建小店找到,像我經常去,位於土瓜灣的廈門小吃,偶然會來一盅蟶子羹。

一道道不同美態的蟶子魚貫進場,洋洋大觀,我應該怎下手?


身旁的美女F:(食個鐵板鹽焗蟶子先,趁熱。)

趟在鹽田上的蟶子,熱到燙手,打開薄殼,一咬之下,鮮嫩多汁之餘,鹽份的鹹香,更把肥厚的蟶子臻至鮮美。


大家最熟悉的蒜蓉蒸蟶子,火喉與蒜蓉恰好,不多也不少,每一隻蟶子,蒜香與鮮香連消帶打,直入喉嚨。


淡素鵝眉得不用美圖秀秀,直接上載也足以傾倒眾生,不需要華麗的包裝,喜歡依然是你的純真,像這一道薑蔥蟶子,另一種簡約的美態。


每次上小炒店,總不能缺少椒鹽菜式,不是豆腐就是鮮魷,九肚魚之類,真的未見過椒鹽蟶子。

小巧的蟶子,以薄薄的黃金外層包裹,入口一刻的酥脆,先贏印象分,彈牙的蟶子,沾上椒鹽的鹹香,非常惹味。唯一有點可惜,就是這晚只有飲品沒有酒,欠缺啤酒/白酒/威士忌的助力之下,還是若有所失。


繼椒鹽蟶子之後,莆田以一記蛋抱蟶子,再次打破所有人對蟶子的前設,原來除了白飯魚之外,蟶子也可用來炒蛋。

饒富蛋香的蟶子,挺有一種難離難捨,想抱緊些的傷感,唯有狠狠地吃掉,忘盡心中情。


風味蟶溜也得精彩,在蕃茄蛋花湯上浮沉,盡收湯汁的香甜,肉質不失嫩滑,兩種不同的鮮甜味一次過。


好物沉歸底,一盅上的花雕蒸蟶子,原隻連殼倒插在good fit的盅,裡面是芳香醇厚的花雕,熱力將酒香發揮,蟶子輕易地吸收花雕的香醇,不羨仙。


除了七款蟶子菜式之外,麥皮蝦亦吃得眾人交口稱譽。


對眾人有如洪水猛獸的土筍凍,成為我的熊掌,晶瑩剔透的身,包著爽口的沙蟲,我吃得甚滋味,別人見狀皺眉。


幼細如髮絲的米粉,加上其他海鮮,廚師以三兩下手勢,便成為既乾身,又夠鑊氣,令人吃個不停的興化炒米粉。


當我吃著此芥菜粥,濃如糊仔的質感,想起月前在歐洲旅行,吃過的Porridge。

我打趣地說:(可以加些巴馬臣芝士!)


芥菜粥充滿著芋頭的香甜,吃罷竟不覺得膩,同時亦為這一頓蟶子宴,揮下神來之筆。

莆田:銅鑼灣波斯富街利舞台七樓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