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職聯帶領香港足球重新掘起?
今季的港甲被喻為末代港甲,雖然今季的港甲隊有幾隊都不打算角逐港職聯,如公民及南區。但港職聯會決定只需8隊參賽便會落實執行港職聯,所以成事機會還是頗大的,但港甲與港職聯除了名字還有甚麼分別呢﹖以下引述一段《都市日報》的報導來大概說明港職聯的特點。
港職聯知多D
行政架構設董事局不多於12人,另設受薪行政董事負責日常營運
參賽規則 頭兩屆牌照各有10個,由獨立人士組成的會籍牌照小組審批
聯賽榜尾2 隊必須降班 申請升班的必須為乙組球會或競賽會員
球會規則每隊最少有15位球員,而且是全職合約球員
每隊每月總薪酬總額不少於20萬港元
每隊需成立甲組、預備組、U17、U15及U13梯隊
每隊需提交核數報告及球會股權分配
競賽球隊報名費及年費合共40萬港元
每隊每年可分享不少於300萬港元的獎金及贊助金
電視轉播每輪聯賽直播1 場,各盃賽準決賽1場及決賽
每季每隊直播最多6 場主場和4 場作客賽事轉播
收入的分配50%根據聯賽排名,30%根據轉播次數,20%由基本、競賽和卸任會員平分
財務及贊助每隊可無息無抵押貸款600 萬或申請低息借貸以引入高質外援
*資料來源:港職聯籌委會小組
一、香港球隊缺乏資金與設備
香港足球長期面對的問題是資金不足,除了傑志和南華等爭標球隊外,其他的球隊都缺乏經費與設備,入場人數不多,甚至連球員簽約也只能到看似是茶餐廳的地方進行,亦從而令到市場上的贊助商也不願付出太多資金予香港球隊去做無力的宣傳。
而訓練硬件方面則是一直都缺乏的,甲組球隊都沒有固定的訓練場所及時間,他們也只能跟公眾一起去搶預約球場來作訓練,想要另作加操或提前熱身都不被容許,從而令球員的發展也受到限制。
不過近年香港職賽也有向正確方向走,如引入電視直播以及主客場的比賽,從而增加球隊的曝光率以及吸納地區球迷,令香港職賽稍有起息。另外港職聯的條件中也有無息無抵押貸款600 萬或申請低息借貸以引入高質外援,這樣也有助球隊得到更高的經費去增強實力。
而且賽馬會贊助興建的賽馬會傑志中心也剛剛開始動工並在2016年完工,到時香港的球隊都能到該地借用練習場地,而且更會有系統的作青訓活動,從而嘗試解決設備缺乏的根本問題,當然一個訓練中心不是足夠的,但也算是一個起步。
二、球隊的實力名氣不足
日職和澳職都不是世界上最頂級及最有名氣的職賽,但在香港卻也還有不少的人會去看他們的比賽。當然投注會是一個重點,但香港聯賽不能走這條路。另一方面就是球隊有競爭力,日職澳職在亞冠盃都是能打入8強4強的份子,配合電視直播在香港也頗有市場。從以往已經可以見到在09年的亞協盃,南華在大球場也召集了超過3萬人入場看那場4強的比賽,而且配合著球隊的強力的市場推廣,在當年可算是頗受關注的球賽,從此可見其實香港球隊是可以吸引到球迷入場,但是有時是需要競爭力去作號召。
在我還未出生的年代,香港足球曾經是亞洲第一等,當時南華對精工的比賽是可以將香港大球場也填滿,所以說吸引球迷的還是要靠球隊的實力,而香港的球隊卻不太爭氣,還是不能吸引到大部份香港人的目光。
三、青訓系統
以往足球曾經是體院的精英項目,但自從被剔除後,香港的足球青訓系統變得不夠精細,即使近年有巴塞及車路士在港開設足球開校,但始終青訓還是需要從本地球隊做起。港職聯嘗試在青訓上著墨,要求各港職聯球隊要設立完善的各梯隊去比賽及作青訓,這將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靠小孩能夠除了學校以外有著職業隊的青訓,這對香港新一代球員的成長有幫助,也會是幫助香港足球復興的重要一步。
當然香港小孩也面對著足球員缺乏前途以及薪金不高的問題,令家長不放心他們去做足球員,但港職聯限制了球隊班費的下限,而且也加強了球隊的結構及正統性,令他們變得在組成上更加穩固,如果港職聯取得成功甚至球員們薪金也可有提高,所以港職聯的改革也有望讓家長放手予小孩投身足球行業。
總結
香港足球隊遇到的困難很多時都是因為聯賽的普及性不足,從而令他的認受性、收入及發展大受限制。但港職聯的改革試圖從資金、正統性與及青訓等方面著手去改善香港足球的現狀,如果落實長期執行很大機會會取得成果,短期內效果未必很大,但大家一定要耐心等待,強如日本在92年設立日職時世界排名只是66,在98年才首次打入世界盃決賽週,花了6年時間推行日職並終取得世界盃入場卷,如香港也嘗試將聯賽職業化,雖未必能像日本般打入世界盃,但至少亞洲盃的決賽週我們還是有希望吧,希望長遠下香港足球能在職業化的路途上取得成功。
港職聯知多D
行政架構設董事局不多於12人,另設受薪行政董事負責日常營運
參賽規則 頭兩屆牌照各有10個,由獨立人士組成的會籍牌照小組審批
聯賽榜尾2 隊必須降班 申請升班的必須為乙組球會或競賽會員
球會規則每隊最少有15位球員,而且是全職合約球員
每隊每月總薪酬總額不少於20萬港元
每隊需成立甲組、預備組、U17、U15及U13梯隊
每隊需提交核數報告及球會股權分配
競賽球隊報名費及年費合共40萬港元
每隊每年可分享不少於300萬港元的獎金及贊助金
電視轉播每輪聯賽直播1 場,各盃賽準決賽1場及決賽
每季每隊直播最多6 場主場和4 場作客賽事轉播
收入的分配50%根據聯賽排名,30%根據轉播次數,20%由基本、競賽和卸任會員平分
財務及贊助每隊可無息無抵押貸款600 萬或申請低息借貸以引入高質外援
*資料來源:港職聯籌委會小組
一、香港球隊缺乏資金與設備
香港足球長期面對的問題是資金不足,除了傑志和南華等爭標球隊外,其他的球隊都缺乏經費與設備,入場人數不多,甚至連球員簽約也只能到看似是茶餐廳的地方進行,亦從而令到市場上的贊助商也不願付出太多資金予香港球隊去做無力的宣傳。
而訓練硬件方面則是一直都缺乏的,甲組球隊都沒有固定的訓練場所及時間,他們也只能跟公眾一起去搶預約球場來作訓練,想要另作加操或提前熱身都不被容許,從而令球員的發展也受到限制。
不過近年香港職賽也有向正確方向走,如引入電視直播以及主客場的比賽,從而增加球隊的曝光率以及吸納地區球迷,令香港職賽稍有起息。另外港職聯的條件中也有無息無抵押貸款600 萬或申請低息借貸以引入高質外援,這樣也有助球隊得到更高的經費去增強實力。
而且賽馬會贊助興建的賽馬會傑志中心也剛剛開始動工並在2016年完工,到時香港的球隊都能到該地借用練習場地,而且更會有系統的作青訓活動,從而嘗試解決設備缺乏的根本問題,當然一個訓練中心不是足夠的,但也算是一個起步。
二、球隊的實力名氣不足
日職和澳職都不是世界上最頂級及最有名氣的職賽,但在香港卻也還有不少的人會去看他們的比賽。當然投注會是一個重點,但香港聯賽不能走這條路。另一方面就是球隊有競爭力,日職澳職在亞冠盃都是能打入8強4強的份子,配合電視直播在香港也頗有市場。從以往已經可以見到在09年的亞協盃,南華在大球場也召集了超過3萬人入場看那場4強的比賽,而且配合著球隊的強力的市場推廣,在當年可算是頗受關注的球賽,從此可見其實香港球隊是可以吸引到球迷入場,但是有時是需要競爭力去作號召。
在我還未出生的年代,香港足球曾經是亞洲第一等,當時南華對精工的比賽是可以將香港大球場也填滿,所以說吸引球迷的還是要靠球隊的實力,而香港的球隊卻不太爭氣,還是不能吸引到大部份香港人的目光。
三、青訓系統
以往足球曾經是體院的精英項目,但自從被剔除後,香港的足球青訓系統變得不夠精細,即使近年有巴塞及車路士在港開設足球開校,但始終青訓還是需要從本地球隊做起。港職聯嘗試在青訓上著墨,要求各港職聯球隊要設立完善的各梯隊去比賽及作青訓,這將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靠小孩能夠除了學校以外有著職業隊的青訓,這對香港新一代球員的成長有幫助,也會是幫助香港足球復興的重要一步。
當然香港小孩也面對著足球員缺乏前途以及薪金不高的問題,令家長不放心他們去做足球員,但港職聯限制了球隊班費的下限,而且也加強了球隊的結構及正統性,令他們變得在組成上更加穩固,如果港職聯取得成功甚至球員們薪金也可有提高,所以港職聯的改革也有望讓家長放手予小孩投身足球行業。
總結
香港足球隊遇到的困難很多時都是因為聯賽的普及性不足,從而令他的認受性、收入及發展大受限制。但港職聯的改革試圖從資金、正統性與及青訓等方面著手去改善香港足球的現狀,如果落實長期執行很大機會會取得成果,短期內效果未必很大,但大家一定要耐心等待,強如日本在92年設立日職時世界排名只是66,在98年才首次打入世界盃決賽週,花了6年時間推行日職並終取得世界盃入場卷,如香港也嘗試將聯賽職業化,雖未必能像日本般打入世界盃,但至少亞洲盃的決賽週我們還是有希望吧,希望長遠下香港足球能在職業化的路途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