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利物浦三十年聯賽冠軍夢旅程:(二)步進黑暗

隨桑拿士(Graeme Souness)接手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不只是球隊的日常習慣,同是亦徹底「重建」球隊陣容,基利士比(Gary Gillespie)、斯皮迪(David Speedie)、史當頓(Steve Staunton)以及比士利(Peter Beardsley)成為首批被出售的球員,隨後的尚有麥馬漢(Steve McMahon)、希臣(Glenn Hysen)、候頓(Ray Houghton)、雲尼遜(Barry Venison)以及艾布利(Gary Ablett),繼而大灑金錢羅致馬克賴特(Mark Wright)、桑達斯(Dean Saunders)、禾達斯(Mark Walters)以及湯馬士(Michael Thomas)。部份新簽入球員的薪金,較不少資深球員為高,因此,球員與桑拿士之關係出現緊張。即使與球員就薪金合約事宜討價還價並非討好之事,但亦正正是教練的職責之一。事後桑拿士亦坦承當時鑄下大錯的一步。

於七月,利物浦以破當時本土轉會記錄290萬英鎊,自打比郡簽入桑達斯(Dean Saunders),雖然,他於盃賽的入球數字可觀,但與其他新加入的球員一樣,他們仍難以適應聯賽。他指出,桑拿士嘗試清洗老將,加入年輕的面孔,不過要順利實行著實不易,而最大的障礙反而是傷患。在原因不明下,個別球員的跟腱相繼出現問題,桑達斯能夠在場上夥拍班尼斯,已是半年後的事。

於過去19個球季,利物浦僅得1次(為1980/81球季)未能以首名或次名完成聯賽,不過,當時球隊仍贏得歐洲冠軍球會盃( European Cup)以及聯賽盃( League Cup)。桑拿士領導的首季,最終以第六名結束賽季,當中21場的作客賽事,僅有3場取得勝利。即使於足總盃決賽順利以2-0擊敗新特蘭,軍心不穩依然在更衣室彌漫。
桑拿士縱有過錯,但傷害球隊最深的,莫過於在1992年4月所發生的一段插曲。當時他需要入院進行心臟手術,期間接受了《太陽報(The Sun)》的獨家專訪。該份報章近年都受到默西賽德郡球迷的唾棄杯葛,原因是報章於三年前就希斯堡慘劇的報道不盡不實,而刊登專訪當日,正正是4月15日希斯堡慘劇三週年的日子。其後,桑拿士趕及於足總盃決賽復出,帶領球隊奪得獎盃,董事會亦繼續給予其支持,但亦少不免有所公開譴責。

杜格利殊帶領球隊高舉聯賽獎盃,才不過是兩年前的事,但對紅軍球迷而言,利物浦像已變成一支不再熟識的利物浦。
「一直以來,利物浦之興盛乃有賴於循序漸進的改變,但球隊如今卻迎來翻天覆地的巨變。」 Simon Barnes於足總盃決賽後在泰晤士報(The Times)撰文如此評論,「桑拿士並無選擇承繼沿用球會一貫的管治方式,反之另覓更具高風險的方法,雖或會收獲更大的榮耀,同時亦要承受進一步滑落的風險。桑拿士希望成為與眾不同的一人,寄望自己可孤身引領球隊步出黑暗,可惜,他或忘記了利物浦的口號「You’ll never walk alone (你永不會獨行)」。
於過去的盛世王朝,球隊於轉會市場上買賣得宜。至九十年初,揮霍無度、雜亂無章的交易開始成為利物浦的轉會常態。

於1992年7月,球隊成功簽入各大球會追逐在後的熱刺球星史超活(Paul Stewart),轉會費為230萬英鎊。球隊對其寄予厚望,可惜他在紅軍短暫的日子,除了與教練無止盡的爭拗,以及酗酒吸毒的負面新聞外,並未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記,

平心而論,史超活與桑拿士由始至終也並未愉快相處,他加盟以後亦心生疑惑,何以兩年前仍是無堅不摧的利物浦,會變成如此不再一樣的球隊。「一直以來,利物浦之所以成為王者,乃有賴球隊上下圑結一致,不過,自我加入以後所見,銅城鐵壁已隨時間日漸剝落,球員擁有各自的想法,顧全自己遠為重要。球員間互相推讓責任,凝聚力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球隊買入大量的球員,包括我自己在內,未見出現預期的成效,迷失方向欠缺目標下,只剩下一片狼藉。」史超活接受訪問時如此評論。

要選出1992/93球季最慘不忍暏的場景,或會出現選擇困難症。作客5-1大敗予考文垂?還是兩回合合計以6-2敗予莫斯科斯巴達(Spartak Moscow)而於歐洲冠軍球會盃16強止步?足總盃第三圈於主場0-2敗予保頓?抑或是首回合於主場被身處第四級別聯賽的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 FC )逼和4-4下,次回合以1-4遭對手痛擊而於聯賽盃出局?

其後,桑拿士把一年前以破轉會記錄簽入的桑達斯出售予阿士東維拉,連同候頓(Ray Houghton)及史當頓(Steve Staunton),三人於維拉如獲重生,而比士利(Peter Beardsley)則於愛華頓繼續享受其職業生涯。各人並未能在桑拿士的領導下發光發熱。

球隊陣中僅有的亮點,是包括麥馬拿文(Steve McManaman)、占美列納(Jamie Redknapp) 、馬殊(Mike Marsh)、鍾斯(Rob Jones)及赫捷臣(Don Hutchison)在內的一眾小將,不過,球隊的現狀卻未可提供一個理想的環境予年輕球員茁壯成長。赫捷臣指出,即使他們跟隨球隊進行訓練,但其能力依然未能有所提升。他又指出,部份加入的球員甚至遠未及紅軍球員應有的水平,當中矛頭直指丹麥防守球員杜賓派尼克(Torben Piechnik),以及匈牙利中場科茲瑪(Istvan Kozma)。羅辛杜(Ronny Rosenthal)指出,當球隊開始著手對外尋找更多的非本土球員,以我之見,所帶出的訊息是隊中球員表現未如理想。

於桑拿士執教下,球隊的轉會表現依然未見長進,其後他承認有兩宗「險簽」,分別當時仍是名不經傳,效力丹麥球會邦比(Brondby)的舒米高( Peter Schmeichel) ,以及效力法國球會尼姆(Nimes)的簡東拿(Eric Cantona)。桑拿士熟知簡東拿的名聲,而他為免為更衣室添煩添亂而未有所行動。不過,利物浦的放棄卻造就列斯聯成功簽入簡東拿,其後死敵曼聯更成為最終得益者。

於1993年3月,曼聯於晏菲路以2-1擊敗利物浦,此仗成為紅魔26年以來再次贏得聯賽冠軍的重要一仗,而利物浦距離降班區只有3分之微,雖然最終球隊的表現亦有所反彈,以第6名完成本季賽事,但只領先榜末降班球隊10分而已。曼聯成為聯賽改制後的英超首支冠軍球隊,而費格遜雄心勃勃要在英超建立曼聯王朝,諷刺的是利物浦在過程中亦協助良多。

董事會於季後亦曾萌生換帥的想法,球隊曾接觸杜格利殊,而其本人亦回應指,倘若球會有意邀請回巢,自己樂於向當時執教的布力般流浪辭任。不過,經過多個星期的揣測,新上任的主席摩爾斯(David Moores)所領導的董事會投票決定下,讓桑拿士留任的動議僅僅獲得通過。
新一個球季隨即展開,加入了新面孔禾洛克(Neil Ruddock)、祖利安迪斯(Julian Dicks) 及尼祖哥洛夫(Nigel Clough) 。青訓奇材羅比科拿(Robbie Fowler)亦晉升至一隊,給予球迷於對本季一點樂觀祈盼。不過,至1994年1月,球隊於足總盃第三圈不敵第二級別球隊布里斯托城(Bristol City)而出局,桑拿士正式向球會出請辭。他指出,當他意接掌紅軍時,他自信可領導球隊回昔日的光榮歲月,可惜現實證明要達成目標遠比當初所想更為艱巨。

桑拿士承認自己亦有責任,尤其是太陽報專訪事件,但他堅持改革更衣室文化,以及於轉會市場的舉動乃屬必要。誠心而論,當他於1989/90球季接手之時,球隊的表現或多或少已有所下滑。即使熱愛垃圾食物的尼高,亦同意桑拿士對球員飲食習慣加以干涉乃合情合理。

於Simon Hughes 的著作《Men In White Suits》中,他談及球隊於九十年代時,當他接掌時,無論是陣中球員的能力或是士氣亦未如理想。重建工程的確逼在眉前。他又認為自己並不善於語言偽術,因此或會過份強硬,而於管理方面,他期望球員能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可惜追趕不及瞬息萬變的世界。
loading
當伊雲斯(Roy Evans)上任成為紅軍的新領隊,外界或有質疑以温和見稱的他,是否合適之人選。誠言,他有意擺脫桑拿士的鐵腕管治而採用開放温和的手法,不過,他亦無懼作出嚴厲的決定,桑拿士所簽入的包括祖利安迪斯、杜賓派尼克及史超活也迅速被出售,另外還包括高巴拿( Bruce Grobbelaar)、韋倫(Ronnie Whelan)、尼高及摩比(Jan Molby),迎接新球季前,球隊昔日的冠軍陣容只剩下班尼斯(John Barnes)及魯殊(Ian Rush)而已。

Source:
The Athletic-
https://theathletic.com/1866742/2020/06/24/liverpool-premier-league-30-years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利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