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想像下的法國新金童
麥巴比引球出擊,遇到守衛擋住去路,他會怎麼做?
根據2010年電腦科學界諾貝爾奬的圖靈獎得主珀爾(Judea Pearl),因果關係三階梯之中,最高階是「反面想像」;也就是人類憑着天生那個複雜無比,卻又是創意無限的腦袋,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做到,而機械人到目前為止卻是望塵莫及的一種思維方式;而球場上新金童法國前鋒麥巴比(Kylian Mbappé)一次引球出擊,引來教練咆哮,正好是個反面教材。
「反事實」,英文是”counterfactual”,即「反面想像」的正式翻譯。這種思想方法,被掌門人定位在因果階梯最頂的第三層。這一層,超越了第一層的相關和第二層的干預等的因果推導,它把焦點,從X到底是有最大關係的1(或-1)、還是完全無關的0,統統放在一邊,然後像另闢天地般把眼睛轉移到另一個視角之中,即是一個「假的如果」(what-if)的世界,也就是「如果我們當時沒有這樣做,而是那樣幹了,那結果將會怎樣呢?」
腦袋偏偏喜歡反面想像
麥巴比的事發經過是這樣的:
他引球出擊,遇到守衛擋住去路。他有兩條路徑,要麽盤扭過去,要麼與隊友三角短傳避開並超越那個守衛。小麥在電光火石的計算中,選擇獨闖龍潭,不料竟然失腳,皮球被守衛搶走了。
然而,在麥的腦子裏,應該會有兩組或更多「潛在的結果」(potential outcome)。這些結果也就是第三層的「假如」之所以高於第二層的干預的地方。
這一刻,麥已經丟掉了皮球,事情已經發生了,該「處理」的(treatment),就已經處理掉了,沒有人可以把時光倒流。已經扭失波的前鋒,是不能在已發生的同一個對抗中,回頭重試三角小組這個路徑。可是,人的腦袋,偏偏就是喜歡反面想像,在這一刻,小麥的腦袋裏卻可以問:「假如當時我把皮球交給隊友,那守衞會否很沮喪的呢?」
有用的「潛在的結果」,不是天方夜譚的那些幻想(如我天生有美斯的左腳、麥是右腳的),而是需要合乎因果階梯第一層的相關性檢驗(從過去無數的訓練和比賽中總結出來的破敵經驗),和依從第二層「干預→導致→結果」的模擬設想(自己腳之下的傳球、迎球、跑動和越過後衛)。因此,這個潛在的小組契合和由此而產生、輕鬆地把那守衛甩在後面、守衛垂頭喪氣的畫面,便刹那間構成一個反事實並存在於麥的心流之間。
下回再想像一下有教練和機械人的情況。
(前鋒的故事參考Judea Pearl (2017) Book of Why。而麥巴比的部分純為杜撰。)
根據2010年電腦科學界諾貝爾奬的圖靈獎得主珀爾(Judea Pearl),因果關係三階梯之中,最高階是「反面想像」;也就是人類憑着天生那個複雜無比,卻又是創意無限的腦袋,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做到,而機械人到目前為止卻是望塵莫及的一種思維方式;而球場上新金童法國前鋒麥巴比(Kylian Mbappé)一次引球出擊,引來教練咆哮,正好是個反面教材。
「反事實」,英文是”counterfactual”,即「反面想像」的正式翻譯。這種思想方法,被掌門人定位在因果階梯最頂的第三層。這一層,超越了第一層的相關和第二層的干預等的因果推導,它把焦點,從X到底是有最大關係的1(或-1)、還是完全無關的0,統統放在一邊,然後像另闢天地般把眼睛轉移到另一個視角之中,即是一個「假的如果」(what-if)的世界,也就是「如果我們當時沒有這樣做,而是那樣幹了,那結果將會怎樣呢?」
腦袋偏偏喜歡反面想像
麥巴比的事發經過是這樣的:
他引球出擊,遇到守衛擋住去路。他有兩條路徑,要麽盤扭過去,要麼與隊友三角短傳避開並超越那個守衛。小麥在電光火石的計算中,選擇獨闖龍潭,不料竟然失腳,皮球被守衛搶走了。
然而,在麥的腦子裏,應該會有兩組或更多「潛在的結果」(potential outcome)。這些結果也就是第三層的「假如」之所以高於第二層的干預的地方。
這一刻,麥已經丟掉了皮球,事情已經發生了,該「處理」的(treatment),就已經處理掉了,沒有人可以把時光倒流。已經扭失波的前鋒,是不能在已發生的同一個對抗中,回頭重試三角小組這個路徑。可是,人的腦袋,偏偏就是喜歡反面想像,在這一刻,小麥的腦袋裏卻可以問:「假如當時我把皮球交給隊友,那守衞會否很沮喪的呢?」
有用的「潛在的結果」,不是天方夜譚的那些幻想(如我天生有美斯的左腳、麥是右腳的),而是需要合乎因果階梯第一層的相關性檢驗(從過去無數的訓練和比賽中總結出來的破敵經驗),和依從第二層「干預→導致→結果」的模擬設想(自己腳之下的傳球、迎球、跑動和越過後衛)。因此,這個潛在的小組契合和由此而產生、輕鬆地把那守衛甩在後面、守衛垂頭喪氣的畫面,便刹那間構成一個反事實並存在於麥的心流之間。
下回再想像一下有教練和機械人的情況。
(前鋒的故事參考Judea Pearl (2017) Book of Why。而麥巴比的部分純為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