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與大國:足球電視劇背後文化衝突
劇集在美國本土廣受加讚,但英國傳統的媒體或文化界卻對之嗤之以鼻。(AppleTV圖片)
AppleTV的電視劇”Ted Lasso”(又名《足球教練》),已經進入第二季尾聲,據説第三季有足夠的贊助和經費,也已經落實。這齣荷李活基因甚濃,以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為場景的連續劇,借英美文化差異炮製喜劇感。唯部分大國高高在上的設定,常出現過時的定型,和越洋跑到英倫三島並在其引以為傲的項目上,指手畫腳,自然引來島民的反彈。
文化錯位而製造笑料
首季是2020年秋天上畫,講述瀕臨降班的英超球會AFC,由失婚女班主,任命來自大西洋另一端,那個只曾教過美式大學足球的英足素人,冀成為球會的救世主。來自Kansas的Ted,滿口説的,是美國中部口音、一串串從深喉出發、透過捲舌、來到咀邊再以機關槍掃射式的急口令,對比英超那些不徐不急、字正啌圓的旁白(説給國際觀眾聽)、或地道英國北部(紅魔粉絲嘛)、甚至費爵爺的蘇格蘭英語,驟耳聽,直像是不同的語言。
有趣的是,創作公司不停的借文化錯位而製造笑料。如Ted一到球會見女班主,面對也許是島中人最常用的見面語:「你喝茶嗎?」你猜Ted怎樣説?「這咖啡色的水入口像垃圾廢水」。下一幕是首個記招會,教練自認不懂「你們説的『足球』」(美國人稱之為soccer);搞不清法定時間只有上下半場(他還以為要分四節);不知道除了輸贏之外還有打和(!);解釋「越位」為:「像法庭檢查色情電影一樣,一看就知」;最後,對島內國寶級的黃金右腳,他笑謂:「那個踢法就像自己的球員」(講不出“Bend it like Beckham”)。
這些錯位,或可視作無傷大雅的幽默諧趣。可是,如放在故事中的商業格局和從荷李活對英美角色的慣常設定看,也許你就會笑不出來。一個不懂業務的外人,空降這美國以外全球最有號召力、最賺錢的體育産業──首季結尾用還欖球的陣法破敵,創作人是否有點太自負呢?從荷李活許多大片中,喜以英國人作為歹角的設定看,這次並不例外,教練來到倫敦第一個笑裏藏刀的對手,就是那女班主。
難怪劇集在美國本土廣受加讚,「爛番茄」給首季評分91%、次季98%,但在英國傳統的媒體或文化界,如《衛報》和《新政治家》等,卻對之嗤之以鼻,指劇集不過漫畫化過去美國人對英國人(和印度、非洲裔人)的調侃,是不合時宜之作。
不當定型背後兩個世界觀
其實文化對碰中不當的定型(stereotype),到處都有,小島上一些自命不凡、自詡是玄門正宗的,也該要明白今日的足球,是全球性的,非洲、亞太球迷的情感訴求,不應被丟在一旁;同樣,財大氣粗的大國資本或流量平台,亦不應胡亂説三道四,取笑人家被炒魷魚就得把球靴丟進車尾箱:you got the boot(英美均可)from putting boots(英式)in the boot(英式)。
劇中女班主在訪問中言,小島大國表面上都是在説同一語言,但其實背後是兩個世界,這也許是個不錯的註腳。
原刊於《明報》,經《灼見名家》附圖轉載,在此特謝。
AppleTV的電視劇”Ted Lasso”(又名《足球教練》),已經進入第二季尾聲,據説第三季有足夠的贊助和經費,也已經落實。這齣荷李活基因甚濃,以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為場景的連續劇,借英美文化差異炮製喜劇感。唯部分大國高高在上的設定,常出現過時的定型,和越洋跑到英倫三島並在其引以為傲的項目上,指手畫腳,自然引來島民的反彈。
文化錯位而製造笑料
首季是2020年秋天上畫,講述瀕臨降班的英超球會AFC,由失婚女班主,任命來自大西洋另一端,那個只曾教過美式大學足球的英足素人,冀成為球會的救世主。來自Kansas的Ted,滿口説的,是美國中部口音、一串串從深喉出發、透過捲舌、來到咀邊再以機關槍掃射式的急口令,對比英超那些不徐不急、字正啌圓的旁白(説給國際觀眾聽)、或地道英國北部(紅魔粉絲嘛)、甚至費爵爺的蘇格蘭英語,驟耳聽,直像是不同的語言。
有趣的是,創作公司不停的借文化錯位而製造笑料。如Ted一到球會見女班主,面對也許是島中人最常用的見面語:「你喝茶嗎?」你猜Ted怎樣説?「這咖啡色的水入口像垃圾廢水」。下一幕是首個記招會,教練自認不懂「你們説的『足球』」(美國人稱之為soccer);搞不清法定時間只有上下半場(他還以為要分四節);不知道除了輸贏之外還有打和(!);解釋「越位」為:「像法庭檢查色情電影一樣,一看就知」;最後,對島內國寶級的黃金右腳,他笑謂:「那個踢法就像自己的球員」(講不出“Bend it like Beckham”)。
這些錯位,或可視作無傷大雅的幽默諧趣。可是,如放在故事中的商業格局和從荷李活對英美角色的慣常設定看,也許你就會笑不出來。一個不懂業務的外人,空降這美國以外全球最有號召力、最賺錢的體育産業──首季結尾用還欖球的陣法破敵,創作人是否有點太自負呢?從荷李活許多大片中,喜以英國人作為歹角的設定看,這次並不例外,教練來到倫敦第一個笑裏藏刀的對手,就是那女班主。
難怪劇集在美國本土廣受加讚,「爛番茄」給首季評分91%、次季98%,但在英國傳統的媒體或文化界,如《衛報》和《新政治家》等,卻對之嗤之以鼻,指劇集不過漫畫化過去美國人對英國人(和印度、非洲裔人)的調侃,是不合時宜之作。
不當定型背後兩個世界觀
其實文化對碰中不當的定型(stereotype),到處都有,小島上一些自命不凡、自詡是玄門正宗的,也該要明白今日的足球,是全球性的,非洲、亞太球迷的情感訴求,不應被丟在一旁;同樣,財大氣粗的大國資本或流量平台,亦不應胡亂説三道四,取笑人家被炒魷魚就得把球靴丟進車尾箱:you got the boot(英美均可)from putting boots(英式)in the boot(英式)。
劇中女班主在訪問中言,小島大國表面上都是在説同一語言,但其實背後是兩個世界,這也許是個不錯的註腳。
原刊於《明報》,經《灼見名家》附圖轉載,在此特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