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對待施利臣 非善之善者也
Fanpiece有友欄二三,老夫一直頗為欣賞,《足球群英傳》是其中之一。近日該欄一篇關於雲高爾及施利臣的文章,讀者意見紛紜。老夫嘗試在此提供另一角度,供諸君參考。
雲高爾是荷蘭教頭,擁調兵遣將大權,施利臣則是執行戰術的隊員。《孫子兵法》有云:「勢者,因利而制權也。」所謂「勢」,就是根據情況是否有利而採取相應行動。雲高爾對哥斯達黎加最後時間更換門將,在球迷眼中是完美演譯什麼叫「因利制權」。《孫》又有云:「犯之以事,勿告以言。」驅使士卒執行戰務,而不事先告訴他們內裏意圖。施利臣亦對陣前換將毫不知情,令人稱奇。「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善於運用態勢的將帥指揮將士作戰,就好像轉動木頭和石頭一樣(此正正亦是友欄所指,雲高爾只是將指揮隊員,視作操控機械)。
但是,是不是因為這樣,視球員如木石就理所當然呢?是不是一句非常時期,劍走偏鋒就無可辯駁呢?非也。前述種種,在孫子兵法中,有其前提:「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又曰:「上下同欲者勝」,治軍之根本,是使民眾與國君的意願信念相一致,這樣民眾方會在戰爭中為國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用恩信來頒佈政令,用軍紀、軍法來整肅法紀,這樣的軍隊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勝算自高。而士卒甘於被轉動如木頭的關鍵,在於「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即軍隊上下互相信任、相處融洽。
圖:雲高爾用兵如神,非善之善者也;用人而令人心悅誠服、全心為你賣命,方為善之善者。(來源:Goal.com)
雲高爾劍走偏鋒,一舉成功,跟紅頂白的球迷自然頂禮膜拜。但球員畢竟是人,而不是機器,要將之當作機器,就要先「令民與上同意」、要先「上下同欲」、要先「令之以文」,達致「與眾相得」。不知是不是香港人在銀行、基金公司和Big Four會計師行工作得久了、看裁員看麻目了、no-pay leave放多了,就習慣被扭曲,把扭曲當常態。身為僱員,卻同意自己只是企業可任意替換的齒輪、尊嚴已在薪水出賣,只寄望自己力爭上游,妄想能由齒輪晉身成機器操控員。我同意這是香港現況,但實然(is)不代表應然(ought)。現實如此,我們更加要提醒自己,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有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人本身就是end-in-itself。我們沒有理由,把自己都看成是沒有獨特價值、可隨意替換的機器。我們是「人」,對「人」的定義,要求應該高一點。(就是那副扭曲的邏輯伸延下去,致令「換帥吧」成了香港球迷口中解決球隊劣勢的圭臬,說來不費吹灰。這些香港球迷骨子裏相信,英超領隊也只是銀行職員,滿街俱是,毫不值錢。實際上,歐洲球隊甄選教練的困難,遠比球迷所想複雜得多。)說回施利臣的情況,教練調動無可厚非,但球員感受亦應顧全,二者並不完全衝突。至於是施利臣還是告魯爾更善守十二碼,根本就不是友欄文章所關心的問題。
撇除雲高爾用人之道,以及他與球員的關係問題,他在賽後透露有兩位球員不敢主射首輪('You need to score the first one and I asked two players to take the first ball before ending up with Vlaar),又謂後悔沒用告魯爾 (‘If I could have substituted Jasper, I would have done, but I'd already used three substitutes so couldn't do that’),此舉老夫絕不認同。又是《孫子兵法》所言:「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真正領袖,有問題不責於人,所以方能選到適當人材,奮兵破敵。雲高爾不是花生客,而是領軍之人,他事後不單沒有好好保護部屬,反而責人,徒添球員壓力與憤恨,對自己球隊丁點好處也沒有,縱然他即將奔赴曼徹斯特。施利臣六場比賽克盡己任,理應得到更多尊重。雲高爾的言論,完全沒有必要。
雲高爾三十多年執教生涯充滿爭議,曾經與麾下戰將爆發矛盾並在動亂中離隊,但亦曾建立過堅不可催的王者之師。雲高爾實力無庸置疑,但在今次對待施利臣的方式上,說他沒有問題,很難說得過去。
〔後記〕
老夫少時偶有在某國際足球網站的港版投稿,讀者反應尚可,但令老夫失望的是,有不少留言夾雜無厘頭粗言謾罵。粗言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此類留言表過立場就戛然而止,老夫無從了解他們激烈反應背後的理據,實在難收交流之效。
後來感覺Fanpiece辦事嚴謹,常見高質討論,上月牛刀初試,本月順利升級。一個月下來,深感此著正確。Fanpiece不少讀者客觀持平,具一定論述能力。不少留言如果稍經修飾,足可成文。老夫初時自己撰文,是希望一正歪風(見拙文:《開欄之言-激情.尊重.求真》),現在回想,對某些Fanpiece讀者來說,此目標可能太低了。(一笑!)
[關注臉書專頁,結緣綠茵老人!]
雲高爾是荷蘭教頭,擁調兵遣將大權,施利臣則是執行戰術的隊員。《孫子兵法》有云:「勢者,因利而制權也。」所謂「勢」,就是根據情況是否有利而採取相應行動。雲高爾對哥斯達黎加最後時間更換門將,在球迷眼中是完美演譯什麼叫「因利制權」。《孫》又有云:「犯之以事,勿告以言。」驅使士卒執行戰務,而不事先告訴他們內裏意圖。施利臣亦對陣前換將毫不知情,令人稱奇。「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善於運用態勢的將帥指揮將士作戰,就好像轉動木頭和石頭一樣(此正正亦是友欄所指,雲高爾只是將指揮隊員,視作操控機械)。
但是,是不是因為這樣,視球員如木石就理所當然呢?是不是一句非常時期,劍走偏鋒就無可辯駁呢?非也。前述種種,在孫子兵法中,有其前提:「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又曰:「上下同欲者勝」,治軍之根本,是使民眾與國君的意願信念相一致,這樣民眾方會在戰爭中為國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用恩信來頒佈政令,用軍紀、軍法來整肅法紀,這樣的軍隊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勝算自高。而士卒甘於被轉動如木頭的關鍵,在於「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即軍隊上下互相信任、相處融洽。
圖:雲高爾用兵如神,非善之善者也;用人而令人心悅誠服、全心為你賣命,方為善之善者。(來源:Goal.com)
雲高爾劍走偏鋒,一舉成功,跟紅頂白的球迷自然頂禮膜拜。但球員畢竟是人,而不是機器,要將之當作機器,就要先「令民與上同意」、要先「上下同欲」、要先「令之以文」,達致「與眾相得」。不知是不是香港人在銀行、基金公司和Big Four會計師行工作得久了、看裁員看麻目了、no-pay leave放多了,就習慣被扭曲,把扭曲當常態。身為僱員,卻同意自己只是企業可任意替換的齒輪、尊嚴已在薪水出賣,只寄望自己力爭上游,妄想能由齒輪晉身成機器操控員。我同意這是香港現況,但實然(is)不代表應然(ought)。現實如此,我們更加要提醒自己,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有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人本身就是end-in-itself。我們沒有理由,把自己都看成是沒有獨特價值、可隨意替換的機器。我們是「人」,對「人」的定義,要求應該高一點。(就是那副扭曲的邏輯伸延下去,致令「換帥吧」成了香港球迷口中解決球隊劣勢的圭臬,說來不費吹灰。這些香港球迷骨子裏相信,英超領隊也只是銀行職員,滿街俱是,毫不值錢。實際上,歐洲球隊甄選教練的困難,遠比球迷所想複雜得多。)說回施利臣的情況,教練調動無可厚非,但球員感受亦應顧全,二者並不完全衝突。至於是施利臣還是告魯爾更善守十二碼,根本就不是友欄文章所關心的問題。
撇除雲高爾用人之道,以及他與球員的關係問題,他在賽後透露有兩位球員不敢主射首輪('You need to score the first one and I asked two players to take the first ball before ending up with Vlaar),又謂後悔沒用告魯爾 (‘If I could have substituted Jasper, I would have done, but I'd already used three substitutes so couldn't do that’),此舉老夫絕不認同。又是《孫子兵法》所言:「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真正領袖,有問題不責於人,所以方能選到適當人材,奮兵破敵。雲高爾不是花生客,而是領軍之人,他事後不單沒有好好保護部屬,反而責人,徒添球員壓力與憤恨,對自己球隊丁點好處也沒有,縱然他即將奔赴曼徹斯特。施利臣六場比賽克盡己任,理應得到更多尊重。雲高爾的言論,完全沒有必要。
雲高爾三十多年執教生涯充滿爭議,曾經與麾下戰將爆發矛盾並在動亂中離隊,但亦曾建立過堅不可催的王者之師。雲高爾實力無庸置疑,但在今次對待施利臣的方式上,說他沒有問題,很難說得過去。
〔後記〕
老夫少時偶有在某國際足球網站的港版投稿,讀者反應尚可,但令老夫失望的是,有不少留言夾雜無厘頭粗言謾罵。粗言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此類留言表過立場就戛然而止,老夫無從了解他們激烈反應背後的理據,實在難收交流之效。
後來感覺Fanpiece辦事嚴謹,常見高質討論,上月牛刀初試,本月順利升級。一個月下來,深感此著正確。Fanpiece不少讀者客觀持平,具一定論述能力。不少留言如果稍經修飾,足可成文。老夫初時自己撰文,是希望一正歪風(見拙文:《開欄之言-激情.尊重.求真》),現在回想,對某些Fanpiece讀者來說,此目標可能太低了。(一笑!)
[關注臉書專頁,結緣綠茵老人!]